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碩士論文 >

文科碩士論文英語摘要中的概念隱喻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25 20:07

  本文關鍵詞:文科碩士論文英語摘要中的概念隱喻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概念語法隱喻 文科論文摘要 及物性 形容詞化 客觀性


【摘要】:摘要是一篇論文的精華呈現,是對論文簡短而又扼要的陳述,是促進學術交流與知識傳播的綠色通道。在當代的學術交流中,無論學者來自哪個國家,有著什么樣的專業(yè)背景,其論文都需要附有英文摘要。其重要性也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到目前為止,對于摘要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一是從學術規(guī)范的角度研究摘要的寫作方法;二是從跨文化的角度進行跨文化對比研究;三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對某一特定學科領域的論文摘要結構進行分析;四是從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框架下的語法隱喻對科技類論文的摘要進行分析研究。然而,從語法隱喻的角度對摘要的研究為數尚少,尤其是對文科類論文英語摘要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 本文基于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框架,嘗試從概念語法隱喻的角度入手,對文科類碩士論文(包括歷史、哲學、教育、語言、政治經濟等學科)將分別從語言及物性和新13類語法隱喻模型兩方面進行研究,旨在證實語法隱喻在文科類學術論文英語摘要中的存在,以及概念隱喻對摘要的客觀性、連貫性、簡潔度以及正式度所起到的作用,從而為此語類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并且實現和證明語法隱喻的普遍適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一、韓禮德稱語法隱喻會經常出現在科技類文章中并得到證實,那么在文科論文摘要中也是否同樣存在?二、哪種類型的語法隱喻在文科論文摘要建構中起主導作用?三、主導類型的隱喻對文科論文摘要的有何構建作用?依據對文科的代表性學科的分類如歷史、哲學、教育、語言、政治經濟,本文研究的語料是從中國知網中為各學科隨機選取5篇論文摘要,構成擁有25篇摘要的小型語料庫,通過語言及物性轉換及隱喻類型標注的方法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及物性方面:一、言語過程在摘要中的出現最為突出,原因在于言語過程是論文作者客觀陳述文章內容的一種重要手段;二、轉化為物質過程的句子也頻頻出現在摘要中,原因在于物質過程可以呈現出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達到了客觀性及權威性;三、一致式中的關系過程往往被轉換成其他形式,是由于關系過程主要是呈現事實及特定關系,未能夠給讀者留有思考空間。按照韓禮德新劃分的概念隱喻類別,本文作者將其重新歸類為名詞化、形容詞化、動詞化及其他等四個范疇。結果發(fā)現13類語法隱喻中有12類隱喻都出現在文科論文摘要的建構當中,其中當屬名詞化(70.1%)及形容詞化(28.7%)出現頻率最高,其對摘要的建構也起重大作用。正是由于概念隱喻在文科論文摘要中的應用,才提升了其正式性、客觀性、連貫性及權威性的特點。 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理論層面,開辟了語法隱喻在文科摘要中研究的新領域,實現了語法隱喻在學術論文中的普遍適用性,從而充實了語法隱喻研究理論;二、實踐層面,為文科碩士論文摘要的寫作提供策略和參考,對論文寫作教學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概念語法隱喻 文科論文摘要 及物性 形容詞化 客觀性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15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Introduction9-12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2-23
  • 1.1 Previous study on Abstract12-18
  • 1.1.1 Studies on Abstracts from Instructions of Standardized Writing13-14
  • 1.1.2 Studies on Abstracts from Cross-Cultural Concerns14-15
  • 1.1.3 Studies on Genre of Abstracts15-17
  • 1.1.4 Summary17-18
  • 1.2 Previous Study on Metaphor18-21
  • 1.2.1 Metaphor in Ancient Times18
  • 1.2.2 Contemporary Study of Metaphor18-21
  • 1.3 Summary21-23
  • Chapter 2 Theoretical Structure23-33
  • 2.1 The Multi-Levels of Language and its Realization23-24
  • 2.2 Congruent Form and Metaphorical Form24-25
  • 2.3 Halliday‘s Classification of GM25-31
  • 2.3.1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26
  • 2.3.2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26-31
  • 2.4 Reclassifications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31-32
  • 2.5 Summary32-33
  •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Analysis33-57
  • 3.1 Corpus-Based Study and Research Procedure33-35
  • 3.1.1 Subject Selecting and Data Collecting33-34
  • 3.1.2 Research Procedure34-35
  • 3.2 Analysis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ransitivity35-46
  • 3.2.1 Sample Analysis35-41
  • 3.2.2 Findings of Configuration of Transitivity41-43
  • 3.2.3 Motivations for the Adoption of Configuration of Transitivity43-46
  • 3.3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 of 13-Type Model46-57
  • 3.3.1 Sample Analysis and Data Statistics46-51
  • 3.3.2 Findings of Ideational Grammar in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 Abstracts51-55
  • 3.3.3 Functions of Ideational Metaphor55-57
  • Conclusion57-60
  • Appendix60-62
  • Bibliography62-65
  • Acknowledgement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范文芳;名詞化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J];外語研究;1999年01期

2 束定芳;隱喻的語用學研究[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增強;語言學論文摘要中的語法隱喻現象[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5730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5730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355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