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比干本是一家 莆田林氏后裔還曾兩度稱帝
本文關鍵詞:莆田林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荔城區(qū)西天尾龍山的林氏九牧祖祠,堂上供奉著林氏九牧先祖壁畫
唐九牧林長房、刺史林葦手跡“烏山”石碑
東南網(wǎng)-海峽都市報11月14日報道:(記者黃凌燕王釗文/圖)
核心提示:按照漢字結(jié)構(gòu),雙木并立為林。按照當今人口數(shù)量排序,林姓居全國第17位,福建第2位,也是莆田第二大姓。莆陽(即莆田和仙游)林氏3大支系包括九牧林、金紫林和闕下林。林氏家族不僅出過媽祖林默娘、“三一教”教祖林龍江兩位圣人,后裔還曾兩度稱帝。
商朝重臣比干為林氏始祖
在莆田,但凡對姓氏有研究的林氏族人,都會自稱是商朝比干的后人。比干是公元前1100年以前的人物,他是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后裔,與林氏有什么關系?
莆田市姓氏研究會秘書長林春德告訴記者,比干是紂王的叔父,他犯顏直諫,終遭紂王挖心。當時比干夫人與兒子泉,避難藏匿在長林石室中。周武王滅紂后,終于找到比干的兒子泉,封為大夫,賜姓為“林”,名為堅。這就是中華林氏的由來。林堅的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古代地處黃河以西,稱為“西河”。
入莆始祖由江蘇遷來
西漢時期,林氏家族渡過黃河,開始向山東濟南遷徙。到了西晉,濟南林氏家族一支往四川成都遷徙,一支往江蘇徐州遷徙。遷至江蘇的林祿在晉明帝太寧三年(325年),奉命持符節(jié)守晉安,也就是今日的福建省。入閩始祖林祿繼比干、林堅后,樹立起第三塊里程碑,開創(chuàng)了林氏家族在東南沿海的發(fā)展史。
林祿的第4代曾孫林格,在東晉寧康元年(373年),定居今天的城廂區(qū)霞林棠坡,成為入莆始祖。時至今日,莆陽林氏人口發(fā)展到442649人,3大支系中,九牧林主要分布在荔城區(qū)和城廂區(qū)及涵江區(qū)大洋、莊邊、新縣、白沙等地。金紫林主要分布在埭頭、平海、北高及黃石一帶,闕下林分布在東莊和新度。
“周世宗”也是林氏后裔
莆田林氏的后裔,還曾在歷史上短暫地稱過帝。原來南朝陳時,居住在莆田北螺(今莆田西天尾鎮(zhèn)林峰村)的林英遷居今江西景德鎮(zhèn)市波陽縣,生子林士弘。大業(yè)十二年(公元616年),林士弘隨同鄉(xiāng)率眾起義,任為大將軍,在鄱陽湖大敗隋軍。后來,林士弘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jù)有今廣州的廣大地區(qū)。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林士弘戰(zhàn)敗投降,后退守到今江西安福東南山洞,不久就病死了。
林士弘的楚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7年。楚國消亡后,林士弘的家族逃匿在浙江杭州山中,改姓為“柴”,后裔遷居今河北省邢臺縣西南。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世宗”柴榮即是林士弘后裔,他安頓流亡農(nóng)民,減免苛捐雜稅,懲治貪官污吏,使社會經(jīng)濟得到恢復,為后來結(jié)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959年,柴榮病逝,他7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成為后周恭帝。960年年初,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江山,建立宋朝。柴(林)氏先后只做了5年的皇帝。
唐九牧林走出兩圣人
除了在歷史上出現(xiàn)兩位皇帝,莆田林氏還有兩位圣人載入史冊。林家的兩位圣人分別是媽祖林默娘和“三一教”教祖林龍江,他們都是九牧林的后裔。
在荔城區(qū)西天尾龍山,至今還有一座建設于唐代的林氏九牧祖祠。祖祠大門正中嵌著明成化進士周瑛書寫的“九牧祖祠”石額,左右懸掛著“一門九刺史,三代五廷魁”堂聯(lián)。堂上供奉的是林氏九牧先祖壁畫。
唐中早期是林氏家族發(fā)展最鼎盛時期。這源于林披九個兒子,個個擔任刺史,被譽為“唐九牧”。九個兄弟分別在全國各地擔任刺史已經(jīng)很有意思,更為稀奇的是,九兄弟去世后,仍然歸葬一丘。
九牧長房林葦是福建早期的書法家,他留在“九牧祖祠”的三塊石刻“烏山”、“種槐”、“硯泉”讓人嘆為觀止。林葦這一支系,子孫最為昌盛。他的二十五世孫林龍江,在明嘉靖年間創(chuàng)立了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學說,揚名中外,被稱為“三一教”教祖。
林家另一位圣人媽祖女神林默娘是九牧六房林蘊的后人。林蘊不僅是福建早期杰出的書法家,白居易為他寫的詩,還記載在《興化府志》上。唐寶歷二年(826年),71歲的林蘊被人誣告,流放到海南島,途中不幸病逝。那么,出生在西天尾,生活在京城,遭貶去海南島,去世葬在西天尾的林蘊,看似與湄洲島的媽祖毫無關系,為何說是媽祖的先祖呢?
《西河林氏族譜》揭開了謎底。原來林蘊的第四世孫林保吉是林默娘的曾祖父。宋建隆元年(960年),林默娘在林家出生,這位漁家女子救苦救難,被海峽兩岸民眾奉為“天上圣母”。
【延伸閱讀】
林氏三大派牛人真不少
“千載三仁傳節(jié)義,一門九牧煥文章”,莆陽林氏這副很著名的對聯(lián),就道出了林氏家族的輝煌發(fā)展史。林氏三大派,,歷史上出過不少“牛人”金紫林現(xiàn)一門四金紫
莆陽林家還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shù)子孫賢”。這是“金紫林”支派的姓氏聯(lián)。
金紫就是帝王賞賜給朝臣的金印紫袍,光祿大夫是品級的美稱。從林祿十八世孫臺州知州林沙算起,這一支派有林暉、林英、林悅、林光朝4人在朝為官,均獲朝廷賜“金紫”,被稱為“一門四金紫”。荔城區(qū)北高張城、黃石定莊、秀嶼區(qū)埭頭英田林氏族人同出林沙派下,他們以“忠義”家風傳世。
金紫林家族中,有一位被譽為“南夫子”的儒學大師林光朝,連宰相陳俊卿、狀元黃公度都是他的“粉絲”。他從26歲起先后在“紅泉東井”、“松隱精舍”、“蒲弄書堂”等處講學。一時間,四方學士紛至沓來。他博覽百家經(jīng)史,學問淵博。
闕下林孝子入二十四史
除了九牧林、金紫林,莆田現(xiàn)今還有一支闕下林。闕下林源于唐貞元年間的孝子林攢。
林攢任福唐縣尉,因母親生病,棄官回家日夜侍奉。母親病逝后,他守墓三年不下山。時有白鳥飛來,又有天降甘露。唐德宗皇帝獲知后,下詔表彰他的孝道,命立雙闕牌坊在他的宅里,旌表門閭,舉族皆免徭役,世稱“闕下林家”。當初,這個牌坊就立在現(xiàn)今東圳路市廣電大樓門前,也因此這個地方過去叫“義門”。
林攢被后世尊稱為“孝子公”,他也是莆田第一位入二十四史之名的人。宋朝時,林攢的后裔林杞任知州,他的九個兒子也是知州,稱為“宋九牧”、“父子十知州”。
霧峰林是莆臺親緣紐帶
因為海上女神媽祖,莆田林氏在臺灣影響深遠。自從宋元時期,媽祖信仰被傳入臺灣島內(nèi)以來,媽祖一直深受臺灣民眾的愛戴。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臺胞來莆田祭拜媽祖,媽祖信仰成為海峽兩岸同胞親情和鄉(xiāng)情溝通的重要橋梁。
莆田林氏與臺灣的淵源除了媽祖,還因一支遷入臺灣的支派“霧峰林”。林祿十七世孫林萍,官居灃洲司馬。唐太和年間歸隱后,遷居仙游游洋,世稱“游洋林”。宋初,游洋林一支由林居裔為首在游洋百丈嶺揭竿起義,受到朝廷鎮(zhèn)壓,后來遷入浙江泰順、漳浦、尤溪等地。后裔林石再輾轉(zhuǎn)遷入臺灣,在臺灣臺中縣霧峰定居。因此,莆田林氏也是臺灣霧峰林氏家族的先祖,也是臺胞追根問祖,溝通宗情的重要紐帶。
【林姓圖騰注解】:
林姓是東夷一支稱林方,南遷后稱“郴”。林義與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桿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為林,“林”下為天齊壇臺(漸臺)。林姓是風姓別支,又作梵。商末比干之子避難長林山得姓。
作者:黃凌燕王釗
上一條:西安開展糧油食品質(zhì)量檢查
下一條:海勃灣工商分局五項舉措強化流通環(huán)節(jié)食品安全監(jiān)管有成效
本文關鍵詞:莆田林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8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8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