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的功效與作用_榕樹皮樹葉有毒嗎_榕樹皮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不良反應治療/藥性歸經(jīng)
本文關鍵詞:榕樹皮,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別名
漢語拼音 rong shu pi
英文名
藥材基原 為?浦参镩艠涞臉淦。
動植物形態(tài)
常綠大喬木,高15-25m,胸徑50-70cm。全株有乳汁。老枝上有氣牛根(榕須),下垂,,深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7-12mm;托 葉披針形,長約8mm;葉片草質(zhì)而稍帶肉質(zhì),橢圓形、卵狀橢圓形 或倒卵形,長3.5一8scm,寬3-4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上面 深綠色,光亮,下面淺綠色,全線或淺波狀;基出脈3
條,側(cè)脈纖細,3-10對。隱頭花序(榕果)單生或成對腋生或著 生于已落枝葉腋,扁球形,直徑5-10mm,成熟時黃色或微紅 色,基部苞片闊卵形,宿存,無總花梗;雄花、癭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內(nèi),花間有少數(shù)剛毛,雄花散生內(nèi)壁,花被片3,近匙 形,雄蕊1,花藥與花絲等長;瘦花無;蚓叨坦,花被片3,廣匙 形,花柱側(cè)生,短;雌花無梗或具短梗,花被片與癭花相似,但較 小,花柱側(cè)生,短于子房,柱頭棒形。瘦果小,卵形;ā⒐44-11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400-800m的林緣或曠野,野生或植為行道樹。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剝?nèi)淦,洗凈,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中藥化學成分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微苦;性微寒
歸經(jīng)
功效 止瀉;消腫;止癢
功效分類 收澀藥;清熱解毒藥
主治 泄瀉;痔瘡;疥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治疥癬,瘡瘍,痔瘡: 榕樹皮,煎水洗。(《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運用 參見榕樹葉條。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止泄瀉。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止癢。
考證 出自《南京市藥物志》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Ficus microcarpa L.f.[F.retusa auct.non L.]
科屬分類 ?
出處 《中華本草》
本文關鍵詞:榕樹皮,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6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7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