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寧:基因庫帶回國的漂亮媽媽
本文關鍵詞:陳曉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陳曉寧進入這一領域的時間并不長。
1988年,陳曉寧到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當時,她想選擇的專業(yè)是公共衛(wèi)生(PublicHealth),可那年這一專業(yè)恰好沒有計劃。先期去那里讀書的姐姐建議她讀生物系,與她原來的職業(yè)——醫(yī)生比較接近。陳曉寧接受了這個建議。1990年,她開始了在Cedars-Sinai醫(yī)學中心遺傳分子實驗室的科研工作,F(xiàn)在,她的努力已使“她的研究成果在建立覆蓋整個人類的基因組和染色體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32歲,并不晚的開始
到美國學習時,陳曉寧已經32歲了,是一個6歲孩子的母親。剛到那里時,她同所有的留學生一樣,要打工,要忙著考試,還掛念著女兒,總之“非常的辛苦”!霸1990年時,基因技術剛剛出來,所以那時候去學,其實也基本上是自學,要自己去看書,跟同事探討,增強動手能力,必須要持之以恒地用功”!拔易鋈魏蔚氖虑,我的體會就是盡力而為,能做到就做到,做不到,也能坦然面對失敗!
出國之前,陳曉寧在海軍總醫(yī)院血液病科當了6年的醫(yī)生。她也曾做過護士,當過英語教師。海軍總醫(yī)院的同事都知道陳曉寧是個刻苦認真的人,一直都沒有放棄學習英語。后來她到紐約城市大學的時候,當時的研究生顧問讓她免修英語,“你直接修專業(yè)課就可以了”。他能夠做這個決定是因為陳曉寧的聽力和英文基礎都非常棒。
陳曉寧從來都沒有覺得開始得太晚。直到今天,當她有一個想法的時候,她還是“會不停地睜大眼睛找機會,當機會來的時候,抓住它。至于這個機會能夠帶來什么,不要想太多,因為想太多了就可能會做不下去”!拔易鲞@一行絕對不是為了錢,是為了興趣,從我個人來講,我確實對科研有興趣。在這一行里能夠獎勵你的是什么呢?不是你每個月領到的工資單,而是你每天做出來的科研結果,如果你把這個課題能夠推進一步,那是最大的獎勵!
父母影響很大
陳曉寧的父親原來是中國造船協(xié)會的副理事長,也是一名老科技工作者。在陳曉寧出國時她的父親叮囑她“出去要打工,可以練習口語、掙錢,還鍛煉自己的毅力”!案赣H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做事很嚴謹,而且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我覺得他對新鮮東西的追求,對我們無形中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壓力!蹦赣H的叮囑更加細化:“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業(yè),男孩子有力氣,沒有專業(yè)也可以賺錢,女孩子連力氣都沒有,所以一定要有專業(yè)!币舱歉改傅难詡魃斫,使得陳曉寧和她的兄長們都各有所長。因此,她把她自己今天做出來的這些成績看得很淡,“說我很杰出,其實沒什么,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搞科研的人”。
為什么不回來?
陳曉寧:在外頭能為祖國多做點事情
剛到美國時,陳曉寧并沒有太多地感受到中美文化的差異,“當時做學生,多數(shù)都是純學術的交流!焙髞硭綄嶒炇夜ぷ鲿r,“那里的人多數(shù)是哈佛一類讀過來的,加上自己是女性”,所以多少會有些人“不服氣”。不過“逐漸地大家相處還不錯”。
1990年時,陳曉寧的實驗室所在的大樓里一共有3個中國人,今天他們的實驗室里就有4個中國人。協(xié)和醫(yī)院的曾王宣說:“因為她在實驗室里面是主管,好多人在她那兒經過培訓,中國人就比較受益一點——她爭取盡量多的中國人!薄拔蚁M盐覀兊膶嶒炇易龀芍袊伺嘤柕牡胤,讓一批批中國研究人員來到這里,學到東西,再回到中國。這次我回來,跟南京大學、北方基因組中心都在談,我希望如果以后有機會的話,我可以跟他們一起培養(yǎng)人才,碩士生、博士生!
本文關鍵詞:陳曉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yzy/5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