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陳醋源植物乳桿菌CP234對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護作用及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1-08-15 16:16
為研究山西老陳醋源植物乳桿菌CP234對大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護作用和機制,對大鼠灌胃植物乳桿菌CP234,結果顯示:高脂飲食大鼠血清中的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顯著降低,改善了肝臟脂肪酸的組成。植物乳桿菌CP234還通過降低血清中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的活性,提高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改善大鼠肝臟的氧化應激能力,進而修復肝功能。熒光定量PCR結果顯示:連續(xù)灌胃植物乳桿菌CP234 5周后,相比于模型組,膽固醇分解、脂肪酸氧化的相關基因顯著上調,而PPAR-γ、FAS和ACC-1等與脂肪合成基因的表達顯著下調。本文還測定了植物乳桿菌CP234對高脂飲食大鼠腸道菌群和糞便有機酸、pH值、水分的影響,結果顯示其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道內環(huán)境,從而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學報. 2020,20(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肝臟脂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糞便p H值和水分的影響
本文還測定了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糞便p H值、水分和有機酸含量的影響,結果如圖3和表6所示。對照組和模型組大鼠的糞便p H值差異不顯著;相比于對照組和模型組,攝入植物乳桿菌CP234大鼠的糞便p H值有所降低,是因為乳酸菌都在腸道內利用底物產(chǎn)酸的緣故。糞便含水量被作為是反映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促進通便的一個指標。相比于對照組和模型組,植物乳桿菌CP234組大鼠糞便含水量顯著提高。Yanping W等[23]也發(fā)現(xiàn),嗜酸乳桿菌可以提高大鼠糞便中的含水量,呈現(xiàn)出調節(jié)腸道菌、通便的益生功能。對照組大鼠糞便中有機酸的變化趨勢不明顯,模型組和植物乳桿菌CP234組大鼠隨著喂養(yǎng)時間的延長,糞便中醋酸和丙酸的含量都顯示遞增的趨勢,而丁酸含量沒有顯著變化。試驗結束時,攝入植物乳桿菌CP234的大鼠糞便中醋酸和丙酸含量都顯著提高,尤其是丙酸含量,比模型組提高了63.09%。Liong M T等[24]報道丙酸含量升高,降低了膽固醇合成途徑中關鍵限速酶3-羥基-3甲基戊二酰Co A (HMG-Co A)還原酶的活性,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NAFLD由于肝臟線粒體功能障礙,進而造成ATP的生成障礙,而丙酸作為TCA循環(huán)中丙酮酸代謝的中間體,直接影響ATP的生成。另外,有報道稱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代謝紊亂涉及TCA循環(huán)、乙醛和二羧酸代謝、丁酸代謝、酮體代謝、甘氨酸、絲氨酸代謝等幾個主要代謝通路,因此有必要采用代謝組學方法對這些通路上的代謝物質如蘋果酸、延胡索酸、檸檬酸、順-烏頭酸、乙酰乙酸、D-葡萄糖、D-核糖等進行測定,進一步揭示NAFLD的病變機制,闡明益生菌對NAFLD的預防、輔助治療機制。圖3 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糞便p H值和水分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益生菌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潛在作用[J]. 梁玉竹,張霞,楊霞,楊蘭. 醫(yī)學研究與教育. 2017(01)
[2]益生菌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干預作用[J]. 趙慶衛(wèi),呂道仙.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08)
[3]n-3、n-6PUFA高脂飲食對SD大鼠肝臟膽固醇合成相關基因表達影響[J]. 李微,張濤,李瑞生,安星蘭,王志紅,劉源.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13(04)
[4]脂肪肝病變大黃魚肝臟脂肪酸組成、代謝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 曾端,麥康森,艾慶輝.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4)
[5]n-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肥胖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J]. 夏露露,顏克松,樊超男,申文雯,董華,王翠,戰(zhàn)大偉,齊可民.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3 (19)
博士論文
[1]海兔素對慢性酒精性肝損傷大鼠TLR4信號轉導通路和腸道菌群的影響[D]. 王文成.青島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新疆傳統(tǒng)乳制品中抗氧化乳酸菌的篩選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D]. 蔣琰潔.石河子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344876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學報. 2020,20(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肝臟脂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糞便p H值和水分的影響
本文還測定了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糞便p H值、水分和有機酸含量的影響,結果如圖3和表6所示。對照組和模型組大鼠的糞便p H值差異不顯著;相比于對照組和模型組,攝入植物乳桿菌CP234大鼠的糞便p H值有所降低,是因為乳酸菌都在腸道內利用底物產(chǎn)酸的緣故。糞便含水量被作為是反映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促進通便的一個指標。相比于對照組和模型組,植物乳桿菌CP234組大鼠糞便含水量顯著提高。Yanping W等[23]也發(fā)現(xiàn),嗜酸乳桿菌可以提高大鼠糞便中的含水量,呈現(xiàn)出調節(jié)腸道菌、通便的益生功能。對照組大鼠糞便中有機酸的變化趨勢不明顯,模型組和植物乳桿菌CP234組大鼠隨著喂養(yǎng)時間的延長,糞便中醋酸和丙酸的含量都顯示遞增的趨勢,而丁酸含量沒有顯著變化。試驗結束時,攝入植物乳桿菌CP234的大鼠糞便中醋酸和丙酸含量都顯著提高,尤其是丙酸含量,比模型組提高了63.09%。Liong M T等[24]報道丙酸含量升高,降低了膽固醇合成途徑中關鍵限速酶3-羥基-3甲基戊二酰Co A (HMG-Co A)還原酶的活性,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NAFLD由于肝臟線粒體功能障礙,進而造成ATP的生成障礙,而丙酸作為TCA循環(huán)中丙酮酸代謝的中間體,直接影響ATP的生成。另外,有報道稱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代謝紊亂涉及TCA循環(huán)、乙醛和二羧酸代謝、丁酸代謝、酮體代謝、甘氨酸、絲氨酸代謝等幾個主要代謝通路,因此有必要采用代謝組學方法對這些通路上的代謝物質如蘋果酸、延胡索酸、檸檬酸、順-烏頭酸、乙酰乙酸、D-葡萄糖、D-核糖等進行測定,進一步揭示NAFLD的病變機制,闡明益生菌對NAFLD的預防、輔助治療機制。圖3 植物乳桿菌CP234對飼喂高脂飼料大鼠的糞便p H值和水分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益生菌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潛在作用[J]. 梁玉竹,張霞,楊霞,楊蘭. 醫(yī)學研究與教育. 2017(01)
[2]益生菌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干預作用[J]. 趙慶衛(wèi),呂道仙.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08)
[3]n-3、n-6PUFA高脂飲食對SD大鼠肝臟膽固醇合成相關基因表達影響[J]. 李微,張濤,李瑞生,安星蘭,王志紅,劉源.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13(04)
[4]脂肪肝病變大黃魚肝臟脂肪酸組成、代謝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 曾端,麥康森,艾慶輝.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4)
[5]n-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肥胖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J]. 夏露露,顏克松,樊超男,申文雯,董華,王翠,戰(zhàn)大偉,齊可民.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3 (19)
博士論文
[1]海兔素對慢性酒精性肝損傷大鼠TLR4信號轉導通路和腸道菌群的影響[D]. 王文成.青島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新疆傳統(tǒng)乳制品中抗氧化乳酸菌的篩選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D]. 蔣琰潔.石河子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3448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334487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