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文檔大全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第一篇:《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點: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目的:1、使廣大學生了解本法內容。
2、使每一位同學遠離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防微杜漸,自省自律,弘揚正氣,作品學兼優(yōu)的好青少年。
授課內容:
同學們!今天的法制教育讓我們一起學習由第九屆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對青少年一代寄予了無限的希望,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國家出臺諸多的法律法規(guī)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頒布和實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保護青少年成長的需要!吨腥A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別為:總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法律責任和附則。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本法中的第三章;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前兆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話說:風是雨的頭。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此間必然會出現諸多前兆與信號。小錯不斷,大錯必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就是由于他們長期養(yǎng)成了不良行為,放任自己而又沒有及時有利的得到矯正而發(fā)展形成的。
根據常見的違法犯罪征候、跡象,根據外部表象的差異其前兆分成8類6種
1、言語:經常罵街、談男論女、隱語黑話、好說謊話、緘口不言、臟話不斷。
2、舉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兒郎當、蠻橫無理、頂撞師長、愛打群架、強行索物、哥們義氣、逞強跋扈、輕佻放縱、坐臥不安、行蹤詭秘、大把花錢,喜怒無常。
3、結交“哥們、姐們”、口哨喚人、紙條傳情、紋身標志。
4、起居:生活懶散、飯量驟減、出沒無常、結群閑逛。
5、打扮:注重打扮,過度化妝、講究發(fā)型、統(tǒng)一裝。
6、嗜好:抽煙喝酒、參與賭博、混跡舞場、偷閱書刊、迷戀網吧。
7、攜物回家、護身器具、異性物件、書包異物。
8、學業(yè):曠課逃學、成績突降、考試作弊、課堂搗亂、課上睡覺。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種不良行為:
(1)曠課、也不歸宿;
(2)帶管制道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參與賭博或變相賭博;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8)入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yè)性歌舞廳等場所;
(9)它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對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時教育、其不良行為得不到有力的盡快的矯正,那不良行為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會導致違法犯罪,前兆就變成違法犯罪事實。
例一:湖北某締結連發(fā)勝8起家庭被盜、商店被撬案件,現場不留痕跡,作案手法高超。經偵破,著伙神出鬼沒的作案團伙是由21名13歲左右的初中學生組成。這些人有的從8、9歲就染有不良習氣,優(yōu)劣機,但又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矯正,最終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處理過一個8人搶劫、流氓團伙,平均年齡不足14歲,他們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作案15起。這8個人也都是從小很小就不良習氣纏身,行為不端,劣跡斑斑,有的不到及時矯正,最終也走向犯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沖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
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 培養(yǎng)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是中學生行為的準則,應努力做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中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
貌待人,遵規(guī)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嚴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學都成為遵紀守法,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中學生知法守法》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通過張小強學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學生在社會上要遵紀守法,并懂得首先要從遵紀做起。
教學要點
1.學習張小強學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從遵守紀律做起。
2.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教學準備
1.結合課文內容繪制掛圖2幅。
2.課前搜集一些關于論述紀律與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燈字幕3幅,錄音機,錄音帶。
4.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①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對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②個別學生不能自覺遵紀守法。
教學過程
一、導題:
同學們,講課之前,老師向你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在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會怎么辦?回答得很好,我們當中有些人表現出了一種無畏的英雄氣概,但這并不是最理想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遇到攔路搶劫的事,我們最好能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少年。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八課 -- 《知法守法》。板書課題:《知法守法》一課向我們介紹了用法律保護自己,不違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張小強,那么,張小強是怎樣做的呢?請聽故事。
二、講述故事,激情明理:
1.創(chuàng)設情境、講述故事。(放錄音配樂,邊講邊出示掛圖。) 2.提出問題,引導明理:問題:(投影字幕)
①當別人對小強強行搜身時,小強是怎樣做的?
②小強為什么不讓哥哥去報復?如果去報復后會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強為什么能受到別人的稱贊?
3.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4.師生共議,明確道理。學生議論,教師小結。
小結:①小強在被別人攔住,遭受恐嚇的時候,并沒有被嚇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靜地勸說那幾個人;當那幾個青年強行對他搜身時,小強利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保護了自己,指出了他們的行為觸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強,你這時會怎樣做?說的很好,我們要用法律保護自己,首先必須知法、懂法,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必須多學法
律知識,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識,才能知道什么是違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傷害時保護自己。
②是的,小強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們,一定會用暴力報復他們,而使用暴力去報復人是違法的,因此小強不讓哥哥去找他們。小強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避免了一場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違法。當然這一切都是與小強知法守法分不開的。假設這件事發(fā)生在你身上,你的親人要去報復別人,你會怎樣做?假如那幾個青年是你的親人,你又會怎樣做?
小結:以后,我們一定要多學些法律知識,不做違法的事。假如我們的親人要做違法的事,一定要勸阻。如果已經做了違法的事,一定要勸說他們到公安機關自首。讓我們共同努力,維護社會治安,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嗎?
③小結:小強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稱贊,是因為他平時學習了很多法律知識,知道用法律去勸阻別人不違法,模范地做到了學法、知法、守法。
三、拓寬知識,深化明理:列舉事例,強化明理。
小強是我們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誰知道我們身邊知法守法的事跡嗎?小結:你們說的這些事跡,有很多老師也知道,他們一方面自己遵紀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終止別人違法,雖然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卻維護了社會的安寧,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四、對比討論,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小公民,應該學法、知法、守法。 " 小結: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有權利和義務維護祖國的安定,因此應該學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兒童天真活潑,不應該受法律的約束。 " 小結:天真活潑并不是無拘無束,少年兒童的天真活潑是在以紀律和法律為前提條件下的天真活潑,所以也應以遵紀守法為先決條件。
③ " 你準備怎樣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小結:從小學法、知法、守法,同時要運用法律知識勸阻別人的違法行為,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做出貢獻。
五、簡單總結,激情導行: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張小強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同時,終止了個別人的違法行為,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希望你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從小遵守紀律,長大遵守法律,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二篇:《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百家律所進百家學!被顒臃桨
活動時間:2012年12月17日(下周一) 14:30—16:00 活動地點:銀川市第十五中學
主辦單位:寧夏三略律師事務所
主講律師:崔永紀律師
授課對象:初中一年級全體學生;初中二年級全體學生 課時安排:分二課時授課,每課時40分鐘。
授課主題:“未成年人增強法律意識”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講解”
第一課時:未成年人增強法律意識
一、教學目的:
針對初中生法律意識薄弱的情況,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學法,懂法,用法維護自己權益的好習慣;以身作則,不要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建設和諧召口中學。
三、 知識技能目標:
讓學生更了解法律,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遇到某些情況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教學過程:
產生背景:
同學們,現在社會上什么人都有,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好人,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初中生因為種種原因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1
有的是小偷小摸,有的則是搶劫打架,同學們,我們已經是初中生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同齡人因為一時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沒減,面對這個沉重的現實,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主要做法:
(一) 向同學們介紹法律的基本知識:
1、 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法規(guī)的名稱.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 請同學們舉例說出哪些是我們不能做的事:
曠課,夜不歸宿,賭博,偷竊,敲詐勒索,進入營業(yè)性歌舞廳等場所,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攜帶管制刀具等等。
(二)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我們的獨立自主的意識是很可貴的,但是有些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的做法不理解,認為父母"趕不上潮流",對父母的話聽不進去,動不動就與父母頂撞,發(fā)脾氣;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很反感,認為是和自己過意不去。這樣的學生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同學們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呢?請大家看下面的案例:一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因為害怕第二天的家長會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親知道他成績很差就辱罵他,逼得他與父親頂撞之后離家出走.
請同學們思考:你是怎樣看待故事中的父子倆的做法的(討論:誰對誰錯?)
(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們應該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維權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
2
(四)、教育學生應該如何預防侵害
1.依靠法律,預防違法犯罪對自己的侵害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監(jiān)護人有權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中小學生要明確,依靠法律是預防侵害的首要原則,是自我保護的必備武器.
依靠法律,必須學法,知法.要學習憲法,刑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什么是自己的義務,權利和合法權益,什么是受到侵害.還要弄清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內容和法律責任.
依靠法律,必須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行使權利,并在違法犯罪行為對自己形成侵害時,能夠依靠法律手段進行自我保護。
2.依靠組織,預防違法犯罪對自己的侵害
這里所說的組織,一般是指侵害發(fā)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居委會,村委會,學校等部門,根據法律規(guī)定:"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加以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3.依靠群眾,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對自己的侵害
相信我們大多數人對破壞社會治安,危及中小學生人身安全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深惡痛絕,所以當我們受到違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時,要千方百計地求助身邊的群眾,共同來對付壞人。當群眾勇敢而義無反顧地和違法犯罪分子做斗爭時,違法犯罪分子將成為過街老鼠,無藏身之地,遭滅頂之災。
4.依靠智慧,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對自己的侵害
同學們,我們畢竟年齡較小,社會經歷少,在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時,要善于斗爭,要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機智巧妙地戰(zhàn)勝敵人。前不久,有這樣一個案例,初一學生一人在家做功課,忽聽有人撬家門,立即悄 3
悄撥打110,警察迅速趕來,當場抓住正在撬門企圖入室盜竊的壞人。可見,面對壞人,不僅要敢于斗爭,更要善于斗爭,勇敢加機智才能保平安。否則,單憑勇敢,魯莽從事,可能會受到更大的侵害.所以,"智勇雙全",才是預防和對付侵害的正確方法。
總之,同學們,雖然我們社會對我們時刻關注,但是我們不能放松了自己對法治的學習,,當我們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我們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爭取自己的利益!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違法犯罪,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公民!
第二課時: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講解
今天學校組織給同學們上法制課,通過聽講課、受警示、學法律,從發(fā)生在青少年身邊的典型事例,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一點一滴積累,持之以恒學法、守法、用法、護法,逐步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爭做一名新世紀的合格公民。
當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學生犯罪問題,仍然是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用幾個案例,說明一個道理:中學生應該學法、懂法,未成年人應該健康成長。
案例一:5個青年結伙搶劫,斷送前程追悔莫及
2004年,5人青年糾集在一起,先后在中學、網吧等地,搶劫作案5次,搶劫現金113元,具體犯罪事實如下:
第一次,2004年3月22日下午,搶得現金10元;
第二次,2004年4月7日下午搶得現金10元;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一共參與搶劫5次,張某參與搶劫5次,劉某參與搶劫4次,李某參與搶劫3次,肖某參與搶劫3次,吳某參與搶劫2次。所搶現金被5人用于吃喝零用。
4
張某等5人以暴力的脅迫手段多次搶劫他人財物,其行為已觸犯了刑法,構成了搶劫罪。張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結伙多次持刀搶劫。對社會危害大,影響極壞,使學生上學無安全感,犯罪情節(jié)嚴重,應從重處罰。張某、劉某犯罪時已滿十八周歲,在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應根據其犯罪的情節(jié)從重處罰。李某、肖某、吳某犯罪時未滿十六周歲,且是本案的從犯,應減輕處罰。法院2004年某月15日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以搶劫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2000元;判處劉某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1500元;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1000元;判處肖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1000元;判處吳某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緩刑二年,并處罰金1000元。
這個案件中,涉及《刑法》總則中關于犯罪的7個概念。
1、刑事責任年齡:《刑法》17條規(guī)定:14周歲至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年齡段,這一年齡段的公民犯以下8種罪的,應負刑事責任。即: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2、緩刑:是指附條件的暫緩刑罰執(zhí)行的制度。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一是判處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據犯罪性質和悔罪表現,使用緩刑不致于危害社會;三不是累犯。累犯不適用緩刑。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3、罰金。附加刑的一種。成人不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不少于500元,強制繳納。
4、共同犯罪。由二人以上故意犯罪為共同犯罪。
5、主犯。是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據規(guī)定,主犯包括了兩種情況:(1) 5
第三篇:《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級二班法制教育課
一、教學目的: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法制教育教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03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48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