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學生安全教育教案
本文關鍵詞:小學生安全教育教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因為它關系到我們的身心健康問題。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2017年小學生安全教育教案,更多優(yōu)秀教案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食品衛(wèi)生安全知識,認識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護意識,預防發(fā)生食物中毒。
2、讓學生了解游泳時或不小心溺水的預防。
3、在學校安全教育中,要認識道路安全標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車安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陳述一些因食品衛(wèi)生而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有腹瀉、腹痛、嘔吐等)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區(qū)分問題食品,預防食品中毒。
二、重點講述
(一)食物中毒的預防。
預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講究個人衛(wèi)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發(fā),勤換床單和被蓋(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不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經(jīng)高溫處理的飯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從食品標簽上注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1、認識食物中毒特征。
潛伏期短:一般食后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發(fā)病
胃腸道癥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fā)熱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
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同時報告老師。
3、預防發(fā)生食物中毒
a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
c不吃變質剩飯菜
d少吃、不吃冷飲,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隨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飲料特別是水。
g劇烈運動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無證攤點購買油炸、煙熏食品,盡可能在學校食堂就餐。千萬不要去無照經(jīng)營攤點飯店購買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議喝標準的純凈水。從家里所帶腌制品在校不能超過2天
j謹慎選購包裝食品,認真查看包裝標識、廠家廠址、電話、生產(chǎn)日期是否標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場準入標志(QS):為了保護人們飲食衛(wèi)生安全,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施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對出廠食品,經(jīng)過強制檢驗合格后,加貼市場準入標志,方便選購,教案。2002年起,對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等5類食品;2003年下半年,對方便面、膨化食品、罐頭、冷飲等10類食品,實施了市場準入制度。
(二)游泳時或不小心溺水的預防。
為了杜絕因游泳造成溺水,學校規(guī)定小學生不準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即使在進行游泳活動,都必須要由懂水性的家長帶領,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采取正確的措施才能游泳。但學生由于小,不小心溺水的可能性還是有的。發(fā)現(xiàn)青少年溺水,首先抓緊時間進行救護,不會游泳的,迅速取浮物拋入溺水者最近的水中,會游泳的,在確保安全下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施救。上岸后,就及時倒水,及時進行人工呼吸及心臟按摩。有運輸條件的地方,可以在運輸條件的地方,可以在運輸工具上施行胸外心臟擠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將病人送往就近的醫(yī)療急救單位。為了防止低年級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幾方面教育孩子:
(1)要教育孩子不單獨到井邊、塘邊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訴其危險性;
(2)有水缸的學校要在學校加蓋。
(三)道路交通安全
在學校安全教育中,首先我們要認識道路安全標志,了解和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到行走安全、外出乘車安全。行人必須遵守的規(guī)定,行人須在人行道內(nèi)行走,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行走;穿越馬路須走人行橫道;通過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須遵守信號的規(guī)定;通過沒有交通信號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顧右盼,注意車輛來往,不準追逐,奔跑;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有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的,須走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不準爬馬路邊和路中的護欄、隔離欄,不準在道路上推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行走時不可以一心兩用,邊走邊看書,或邊走邊想問題,或邊走邊聊天,邊走邊玩
三、讓學生互相交流,談談體會。
四、總結
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因為它關系到我們?nèi)w師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這項,其后果不堪設想。
2017年小學生安全教育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人白居易、識記文言基本知識點。
2、 賞析本詩結構藝術。
3、 學習描繪音樂的方法。
4、 領悟作者關注現(xiàn)實、同情和尊重受損害的下層婦女的崇高精神。
5、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脈絡,分析本課的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并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教學過程】
【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與元稹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60首,與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同為著名的詩史。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明暢,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后的第二年秋天寫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諫官”;五年,調京兆府戶曹參軍;九年,接太子左贊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請捕“賊”。朝廷深惡其僭越言事,誣其“浮華無行”、“甚傷名教”,貶為江州司馬。
行: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多用于鋪敘記事,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自由,富于變換。
【簡析小序】
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點明寫作動機;④定下全文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
【主要環(huán)節(jié)】
第一部分 導入:總結上節(jié)課所學,由琵琶聲入手,伴隨著琵琶聲一起走進詩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 誦讀課文第一段感受第一次的琵琶聲應該是怎樣的?(學案)
第二部分 重點解讀琵琶聲
1、誦讀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據(jù)旋律的變化分成四段樂曲,體會每一段樂曲中演奏者的情感,并說出思考過程。
分成四部樂曲
序曲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 悲涼傷感
第一樂曲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歡樂愉快
第二樂曲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幽愁暗恨
第三樂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悲憤不平
2、找同學示范朗讀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變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對應的?(用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再次解讀琵琶女的演奏)
琵琶女的情感 琵琶女的身世
悲涼傷感 深夜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歡樂愉快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幽愁暗恨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故。
悲憤不平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寒。
琵琶聲表達出演奏者的內(nèi)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是演奏者身世遭遇的寫照。
第三部分 解讀青衫淚
齊讀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詩人身世遭遇進行對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時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詩人兩個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琵琶女 詩人
京城女 ------- 身份 ------- 京城官
色藝雙全 ------- 昔日 ------- 才權并重
獨守空船 ------- 今日 ------- 謫居臥病
受侮辱的藝人形象 受排擠的知識分子形象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青衫淚因憐人悲己的兩重感情交融在一起積累沉淀而成,這淚水既是對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重利薄情、重色輕才的控訴。
第四部分 課堂小結
總結出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詩人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充分把握詩人情感,更有利于課文的背誦。
三次琵琶聲:先是詩人送客聽到第一次琵琶聲,第二次請出琵琶女為自己彈奏一曲,彈奏結束后琵琶女又說了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詩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動,也敘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第三次再請琵琶女彈奏,為她翻作《琵琶行》。
每段之間都有對應 。 第二段演奏依據(jù)旋律的變化分成四段樂曲,每一段樂曲表達琵琶女不同的情感對應著第三段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的變化,琵琶女的遭遇又是和第四段詩人的遭遇相對應的。
【再次鞏固】
1、 通過誦讀和對小序的學習,簡要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nèi)容。
明確:詩人被貶官后謫居江州,月夜送客至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 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
明確:詩人自己和琵琶女。
3、 學生再讀詩歌,并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各個詩節(jié)的內(nèi)容。(教師逐字逐句解釋翻譯每一段,講析一段,叫學生概括本段內(nèi)容)
明確:潯陽江邊聞琵琶、江心聆聽琵琶曲、江中聽訴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藝絕,老大:門前冷落守空船)、同病相憐感慨多(昔日:才高位顯居京城,如今:謫居臥病潯陽城)、重聞琵琶青衫濕。
4、 請同學們概括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看看兩者有沒有共同點。
詩人:當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為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每日詩酒流連,高朋滿座,其樂融融;但因為犯顏直諫被一再貶官,而今謫居潯陽城,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
琵琶女:年輕時在京城艷蓋群芳,色藝雙絕,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過著凄涼的生活。
共同點:①兩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淪落之感;②兩人都曾有過歡樂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兩人同居窮鄉(xiāng)僻壤,舉目無親,知音難覓,倍感凄涼寂寞;④兩人前程未卜,對未來都懷有深深的憂慮。因此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5、 作者在聽琵琶女彈奏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明確:詩人的心情應該是孤寂落寞、凄清感傷的。詩中“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處即是這種心情的印證。產(chǎn)生這種感受是因為詩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從她的琵琶聲中聽出了其中哀怨凄涼的感情,進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傷身世。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嘆自己的不幸。
【作業(yè)】
1、你怎樣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的意蘊?(不少于100字)寫在作業(yè)本上。
2、聽李娜《青藏高原》音樂,寫一段文字,不少200字。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
引導語:1920 年 8 月,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首先在上海創(chuàng)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共青團團課教案,以供參考學習!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一、教學目的:全面正確了解團的性質,全面理解共青團的基本任務,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了解共青團的奮斗目標,立志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
二、重點、難點:
重點:共青團的任務、性質、目標
難點:團的性質及指導思想
三、教學過程:
一、中國共青團的性質
、僦袊伯a(chǎn)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②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學校;③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二、中國共青團的目標
、俟睬鄨F的奮斗目標是最終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制度 ②共青團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
三、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旗
、僦袊伯a(chǎn)主義青年團團旗的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
、谧笊辖蔷Y黃色五角星,周圍環(huán)繞黃色圓圈,象征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chǎn)黨周圍。
四、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徽
①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團徽的內(nèi)容為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寫有“中國共青團”五字的綬帶。
、谒笳髦睬鄨F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五、團員的權利
1、參加團的有關會議和團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接受團組織的教育和培訓。
2、在團內(nèi)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3、在團的會議和團的報刊上,參加關于團的工作和青年關心的問題的討論,對團的工作提出建議,監(jiān)督、批評團的領導機關和團的工作人員。
4 、對團的決議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zhí)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團的上級組織提出。
5、參加團組織討論對自己處分的會議,并且可以申辯,其他團員可以為其作證和辯護。
6、向團的任何一級組織直至中央委員會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并要求有關組織給以負責的答復。團的任何一級組織或個人都無權剝奪團員的權利。
六、團員的義務
1、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團的基本知
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yè)務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2、宣傳、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努力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范作用。
3、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團的紀律,執(zhí)行團的決議,發(fā)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chǎn)主義道德,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保護國家財產(chǎn)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爭
4、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積極履行保衛(wèi)祖國的義務。
5、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熱心幫助青年進步,及時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
6、 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改正缺點和錯誤,自覺維護團結。
七、入團要求
1.年齡在十四周歲以上,二十八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愿意參加團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zhí)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2.申請入團的青年應有兩名團員作介紹人
3.思想進步、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并在其中有較好的表現(xiàn);具有高尚的品德;團結同學,明辨是非,密切聯(lián)系群眾。
八、新團員入團程序
1、學生本人向所在團支部提出申請。
2、團支部書記召開支部內(nèi)團員代表會議對所有提出申請的同學逐一討論其優(yōu)缺點,重點看整體情況,確定發(fā)展對象。
3、列為發(fā)展對象的同學,由支部指定兩名團員作為其團內(nèi)聯(lián)系人,經(jīng)常了解情況,加強個別教育。對暫時不能列為發(fā)展對象的作為積極分子,支部安排團員與之結成“一對一”幫教。
4、經(jīng)考察,對已符合入團條件的學生,由團委下發(fā)《入團志愿書),由入團介紹人(即團內(nèi)聯(lián)系人)輔導進行填寫。
5、團委審核批準,學生被批準入團后,團支部應及時派人和他(她)談一次話,并將校團委批準的決定,鄭重地通知本人。在支部大會上宣布新團員名單。
6、團委組織新團員入團宣誓,頒發(fā)團徽,辦理(團員證)。
九、入團志愿書的寫法
1、標題:一般寫“入團申請書”
2、稱謂:一般寫“敬愛的團支部”
3、正文:
主要包括:
(1)對團的認識;
(2)入團動機和對待入團的態(tài)度,表明自己的入團愿望;
(3)個人在政治、思想、作風、工作和學習等方面的主要表現(xiàn)情況;
(4)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實際行動爭取早日加入團組織等。
4、結尾:一般寫:“懇請團組織批準我的入團申請”作為正文結束,加“此致,敬禮”等用語結束正文。申請書的最后要署名及注明日期。
思考并討論:1.你入團的動機是什么?如何端正你的入團動機?
2.共青團是什么組織?你是怎樣認識的?
共青團團課教案
引導語:以下是一篇優(yōu)秀的初中歷史課優(yōu)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學習!
課題: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課型:新授課 年級:七年級
姓名:李慶花 單位:棗莊市實驗學校
手機:15092462306 電子郵箱:zouchengliqinghua@163.com
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主要思想家、軍事家和他們的思想主
張,以及形成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屬于思想文化史。在歷史發(fā)展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正是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大動蕩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正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到大變革時代的表現(xiàn),同時百家爭鳴也為統(tǒng)治者選擇治國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礎。
二、課程標準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張與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張,培養(yǎng)學生在對傳統(tǒng)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聯(lián)系實際、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濟、政治歷史與本課思想史的聯(lián)
系,初步形成歷史的整體觀。通過編制表格,增強學生閱讀與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導
學生認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形成敢于獨立思考、敢于表達思想的習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孔子教育成就的學習,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難點:通俗講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張。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
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
孔子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托馬斯﹒阿奎那 哥白尼
培根 牛頓 伏爾泰 康德 達爾文
教師:孔子被國際學術界尊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思想在當時和后世
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鬃邮莻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能在國際學術界獲得如此
崇高的地位?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走進孔子生活的時代。
(設計意圖:以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導入新課,使學生認識到孔子在世
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引領,合作探究
一、 禮崩樂壞: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展示:
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并弱,
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現(xiàn)代文翻譯:周平王即位,東遷到洛邑,來躲避犬戎的侵擾。周平王時,周
天子的權威下降,諸侯之間強大的兼并弱小的,齊國、楚國、秦國、晉國這些國家很強大,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了。
教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狀況是怎樣的?
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推薦代表回答問題。
小組一:政治上,各國紛紛實行變法,最著名的是商鞅變法。
小組二:經(jīng)濟上,鐵器和牛耕的推廣,大量私田被開墾出來。
小組三:軍事上,春秋爭霸,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日益殘酷和激烈。
教師: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周天子地位衰微,諸侯王崛起,周初
分封制形成的等級制被逐漸破壞,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期。一些有識
之士面對這種種新的社會現(xiàn)象與社會問題,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
的政治主張。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史料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對政治、
經(jīng)濟、軍事上的影響,使學生了解孔子、老子思想及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社
會背景。)
二、 孔子和老子: 仁者與智者的思考
1.仁者——孔子
(1)思想家孔子
展示:
孔子
教師:孔子是魯國陬邑人(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zhèn)),宋國貴族后裔。他三歲喪
父,自幼生活貧苦,曾做過管理倉庫和牧場的小官,后升任魯國大司寇。晚
年孔子帶領學生周游列國,但其政治主張不被當時統(tǒng)治者所采用。后來回到
魯國專心整理古代典籍,廣收門徒,潛心教育事業(yè)。
展示: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
現(xiàn)代文翻譯:馬棚失火?鬃油顺貋恚瑔枺‚傷著人了嗎?‛沒有過問馬
的情況。
教師:通過以上材料,請同學們說一說孔子是個怎樣的人?這段材料反映了他什
么思想?
學生:孔子關心人,而不在意財產(chǎn)的損失。
學生: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教師:孔子所提倡的“仁”,包含一切美德?鬃诱J為“仁”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就是“愛人”。
展示: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軾)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
‚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
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論語》
現(xiàn)代文翻譯:孔子路過泰山,看見一個婦人在墳前痛哭?鬃臃鲋嚽懊娴臋M木聽了會兒,派子路前去詢問:‚你在這里哭,好象有什么傷心事啊?‛婦人回答:‚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兒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說:‚那您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人答到:‚這里沒有暴虐的政權。‛孔子說:‚子路你要好好記住,苛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啊!‛
教師:孔子發(fā)出“苛政猛于虎”的感慨,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張? 學生:孔子主張要“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法。
教師:孔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對話,幫助學生理解孔子的言論,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
(2)教育家孔子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一說孔子在教育上作出了什么貢獻?
學生: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
展示:
孔子講學圖
教師:夏商西周時期,“學在官府”,只有貴族才有機會接受教育,平民百姓是沒
有機會進入校門的。孔子創(chuàng)辦了私學,由“學在官府”變?yōu)?ldquo;學在四夷”,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
展示:
孔門弟子
顏回 曾參 子路
教師:孔子招收學生不問身份貴賤和家世貧富,只要愿意學習,主動奉送10條
干肉當見面禮就可以成為孔門弟子?鬃拥茏哟蠖鄶(shù)出身于平民,也有商人出身,還有出身于貴族的?组T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像顏回、子路、曾參等人,在歷史上都非常有名。
教師:孔子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育思想,對我國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
生了深遠的影響。
展示: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曰:‚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
現(xiàn)代文翻譯:
子路問孔子:‚聽到了就馬上行動嗎?‛
孔子說:‚有父親和哥哥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呢?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 冉有問孔子:‚聽到了就馬上行動嗎?‛
孔子說:‚聽到了就馬上去做吧。‛
公西華對孔子說:‚子路來問你聽到就馬上行動嗎?你告訴他有父兄在,要聽他們的意見;冉有來問你聽到就馬上行動嗎?你讓他馬上就去做。我很迷惑,敢問為什么?‛孔子說:‚冉有這人遇事好退縮,所以鼓勵他前進;子路這個人好勝,所以讓他后退,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教師:同樣的問題,孔子卻給了兩個學生不同的回答。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
思想?
學生: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展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
教師:孔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過的知識要經(jīng)常復習,,要“溫故知新”。
展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論語》
教師:我們可以從孔子的這段話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
展示: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論語》
教師:孔子的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對于我們學習有什么幫助呢?
學生:三個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當我老師的人。
學生:要虛心好學,善于向別人請教。
(設計意圖:通過對《論語》的解讀,幫助學生從史料中提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論
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教師: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對后世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孔子的學說成為以后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
教師:從漢朝開始,孔子受到到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推崇。孔子及其后代兩千多
年來一直擁有著崇高的地位?鬃右脖蛔鸱Q為“至圣”、“萬世師表”。而在今天,孔子及儒家學說,已經(jīng)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展示:
世界各地孔子學院
(設計意圖:通過孔子學院在海外的建立,使學生認識到孔子和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
想,已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和標志,走向世界。)
教師:在與孔子生活的同一時代里,還有一位智者不得不提,這就是老子?鬃
曾經(jīng)向老子請教禮,稱贊老子“學識淵深”、“志趣高邈”。
展示:
孔子問禮于老子
2.智者——老子
展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現(xiàn)代文翻譯:福與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教師:這段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學生: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要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問題。 展示:
塞翁失馬
學生:講述《塞翁失馬》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講述“塞翁失馬”的故事,使學生形象地理解老子的辯證
法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春秋末期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和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說,分別反映了仁者與智者對于當時社會的思考。隨著戰(zhàn)國時期的到來,迎來了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
三、百家爭鳴:群星燦爛的時代
古為今用: (設計意圖:通過填寫表格,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我們班中存在著個別同學不按時上交作業(yè)的問題。請同學們分成4組,分別以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觀點,來說出你的‚治班方略‛。
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推薦代表發(fā)言。
儒家小組:應該多關心、愛護這些同學,加強思想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
改正他們的錯誤行為。
墨家小組: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我們可以成立學習小組,幫助那些
完成作業(yè)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道家小組:應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現(xiàn)在有些同學還小,沒有意識到做作業(yè)的
重要性,等升入高年級后,他們的自覺性會得到提高,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法家小組:我們可以制定班規(guī),對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同學進行懲罰,如果不完成
作業(yè),就不許參加三好學生的評選,也不許參加課外活動等。
教師:同學們能夠根據(jù)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做到活學活用,其實每家學說都有可
取之處,我們要做到“博采眾長”,從中吸取精華,為我所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治班方略”的陳述,既幫助理解了百家爭鳴各派的政治
觀點,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紛爭,你認為哪家學說更符合當時社會的狀況? 學生:法家提出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主張,符合戰(zhàn)
國紛爭的狀況。
展示:
嗟乎!寡人得見此人(韓非子)與之游,死不恨矣!
——《史記》
現(xiàn)代文翻譯:哎呀,我要是能見到這個人(韓非子),與他交游,死也沒有遺憾了!
教師:法家學說最終被秦始皇所采用,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
權的國家。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四、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根基
教師: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界呈現(xiàn)出的“百家爭鳴”,特別是儒家的“仁”、“義”、
“禮”、“智”、“信”,成為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法家的思想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采用,形成“外儒內(nèi)法”的統(tǒng)治思想。這些不僅對當時的思想文化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可以說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發(fā)展的第一次高峰,同時也是我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源頭,為后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六、課堂檢測
測驗題目一:列舉百家爭鳴中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測驗題目二:完成《助學》相關內(nèi)容。
七、板書設計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一、禮崩樂壞: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二、孔子、老子:仁者與智者的思考
三、百家爭鳴:群星燦爛的時代
四、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根基
八、教學反思
根據(jù)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整合分為四部分:一禮崩樂壞: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二孔子老子:仁者智者的思考;三百家爭鳴:群星燦爛的時代;四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根基。第一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使學生明白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及社會的大變革促使“百家爭鳴”思想繁榮局面的出現(xiàn)。第二部分向學生介紹春秋時期來那個偉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通過孔子“問人不問馬”及“苛政猛于虎”這兩個小故事引導學生理解孔子的“仁”及“愛人”、“為政以德”的主張,借助《論語》中的精彩語錄來時學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二部分借助“塞翁失馬”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老子的辯證思想。第三部分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來了解各學派的主要主張,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接著把學生分為四組進行討論,用各家學說來解決班級管理中有些同學不按時交作業(yè)的問題,這樣一種具體、熟悉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百家爭鳴”的各派思想。最后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白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發(fā)展的第一次高峰,為以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根基。
初中歷史課優(yōu)秀教案
本文關鍵詞:小學生安全教育教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80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26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