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閱讀答案
本文關(guān)鍵詞:南州六月荔枝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問題補充:
課內(nèi)閱讀鞏固
南州六月荔枝丹
成熟的荔枝,大多是深紅色或紫色。長在樹頭,從遠處當(dāng)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gòu)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球”,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樹,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廣東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陰歷六月,正當(dāng)陽歷七月。荔枝也有淡紅的,如廣東的“三月紅”和“掛綠”等。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
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頂端叫果頂,渾圓或尖圓。兩側(cè)從果頂?shù)降俨坑幸粭l溝,叫做縫合線,顯隱隨品種而不同。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因為缺少經(jīng)濟價值,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種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廣東調(diào)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荔,重達四五十克。還有四川合江產(chǎn)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xué)》則說大的重六十克。
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nèi)緊貼殼的內(nèi)壁的白色包膜。說它“紫如綃”,是把殼內(nèi)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了。明代徐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fēng)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是夸張的說法。
荔枝的肉大多數(shù)白色半透明,說它“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有的則帶黃色,從植物學(xué)的觀點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一層膜發(fā)育而成的,應(yīng)稱它為假種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說的連同果殼扔掉的那一層膜。荔枝肉的細胞壁特別薄,所以吃一口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適宜于生食。有的純甜。早熟品種則酸味較強。荔枝曬干或烘干,肉就變成紅褐色,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爆F(xiàn)經(jīng)研究證實,溫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三十天左右。還應(yīng)進一步設(shè)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干過這樣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數(shù)品種為綠色。優(yōu)良的荔枝,種子發(fā)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F(xiàn)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1)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
①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
②荔枝的肉大多數(shù)白色半透明,說它“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 )
③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 。
④從植物學(xué)的觀點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一層膜發(fā)育而成的,應(yīng)稱它為假種皮。( 。
(3)選文運用了大量的詩句,來說明荔枝的特征。試說說下列詩句的比喻義。
①“盈盈荷瓣風(fēng)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荷瓣”、“桃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風(fēng)前落”比喻_________;“雨后嬌”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②“絳囊”、“紅星”是從__________方面來寫荔枝之紅;
“珊瑚球”是從______方面來寫荔枝之紅;
“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是從______方面來寫荔枝之紅。
(4)說說文中引用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的主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荔枝也有淡紅的,如廣東的‘三月紅’和‘掛綠’等。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
這句話如果刪掉了,也不妨礙段落的意思,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上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一組句子上句是課文中的句子,它能用下句替換嗎?為什么?
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對課文內(nèi)容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六月”是指的陰歷,陽歷應(yīng)當(dāng)是七月。因為南方地區(qū)荔枝的成熟盛期是陽歷七月,所以詩人稱之為“南州六月荔枝丹”。
B.明代徐煳有一首《詠荔枝膜》詩,描寫吃荔枝時把殼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風(fēng)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作者認為是夸張的說法,其原因是荔枝膜比荷瓣、桃花要薄得多。
C.“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句中“通!闭f明了在一般情況下,暗指也有非通常情況下的荔枝。“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具體地說明了荔枝大小的重量。
D.荔枝的肉大多數(shù)白色半透明,有的則帶黃色,從植物學(xué)的觀點看,我們吃到的其實是荔枝的種皮。荔枝肉味甜微酸,適宜于生食。
本文關(guān)鍵詞:南州六月荔枝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00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ajx/25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