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和阿拉伯語形容詞對比研究 ————定語和狀語功能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3-04-29 16:53
形容詞是人類使用語言溝通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人們總是希望把心中的感受、情感準(zhǔn)確而形象地表達(dá)出來,這使得形容詞成為每種語言必有的成分,在句子中發(fā)揮重要的信息功能。然而每種語言的形容詞在句法、語義和語用方面的表現(xiàn)又不盡相同。 通過考察漢語和阿拉伯語的形容詞,我們發(fā)現(xiàn)兩種語言的形容詞詞類劃分并不完全一樣。漢語和阿拉伯語形容詞的語法功能和特征不同,同時兩種語言形容詞的分類也不同。而現(xiàn)在普遍的形容詞規(guī)劃是兩種語言的不少學(xué)者的研究和爭論的成果。 本研究以語言對比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chǔ),采用描寫與解釋法、定性與定量法、統(tǒng)計法,深入細(xì)致和認(rèn)真地分析語料庫,并考察漢語和阿拉伯語中形容詞作定語和狀語的語序特征、表現(xiàn)手段、程度差異,達(dá)成以下的成果: (1)漢語和阿拉伯語形容詞作定語和狀語,跟中心語的位置是相反的;漢語的形容詞是前置的,而阿拉伯語的形容詞是后置的。 (2)漢語和阿拉伯語的形容詞作定語和狀語可以帶兩個以上的形容詞修飾中心語。 (3)漢語形容詞作定語和狀語時,一般帶有語言標(biāo)志“的”、“地”;而阿拉伯語形容詞做定語和狀語時,重視跟中心語保持“四同”性、數(shù)、格、指的一致。 (4)漢語形容詞作定語和狀語時,...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序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義
1.2 理論框架
1.3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方法和語料
1.3.1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語料來源
2 研究現(xiàn)狀
2.1 漢語形容詞的研究現(xiàn)狀
2.2 阿拉伯語形容詞的研究現(xiàn)狀
2.3 漢語和阿拉伯語關(guān)于定語和狀語的對比研究現(xiàn)狀
3 漢阿詞類系統(tǒng)及形容詞界定
3.1 漢阿的詞類系統(tǒng)
3.1.1 漢語的詞類系統(tǒng)
3.1.2 阿拉伯語的詞類系統(tǒng)
3.2 漢阿形容詞的詞類界定
3.2.1 漢語形容詞的界定和分類
3.2.2 阿拉伯語形容詞的界定和分類
4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對比
4.1 漢阿定語的界定
4.1.1 漢語定語的定義和功能
4.1.2 阿拉伯語定語的定義和功能
4.2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特征
4.2.1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語序特征
4.2.2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表現(xiàn)手段
4.2.3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程度差異
5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對比
5.1 漢阿狀語的界定
5.1.1 漢語狀語的定義和功能
5.1.2 阿拉伯語狀語的定義和功能
5.2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特征
5.2.1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語序特征
5.2.2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表現(xiàn)手段
5.2.3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程度差異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xiàn)
本文編號:3805365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序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義
1.2 理論框架
1.3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方法和語料
1.3.1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語料來源
2 研究現(xiàn)狀
2.1 漢語形容詞的研究現(xiàn)狀
2.2 阿拉伯語形容詞的研究現(xiàn)狀
2.3 漢語和阿拉伯語關(guān)于定語和狀語的對比研究現(xiàn)狀
3 漢阿詞類系統(tǒng)及形容詞界定
3.1 漢阿的詞類系統(tǒng)
3.1.1 漢語的詞類系統(tǒng)
3.1.2 阿拉伯語的詞類系統(tǒng)
3.2 漢阿形容詞的詞類界定
3.2.1 漢語形容詞的界定和分類
3.2.2 阿拉伯語形容詞的界定和分類
4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對比
4.1 漢阿定語的界定
4.1.1 漢語定語的定義和功能
4.1.2 阿拉伯語定語的定義和功能
4.2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特征
4.2.1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語序特征
4.2.2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表現(xiàn)手段
4.2.3 漢阿形容詞作定語的程度差異
5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對比
5.1 漢阿狀語的界定
5.1.1 漢語狀語的定義和功能
5.1.2 阿拉伯語狀語的定義和功能
5.2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特征
5.2.1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語序特征
5.2.2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表現(xiàn)手段
5.2.3 漢阿形容詞作狀語的程度差異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xiàn)
本文編號:3805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8053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