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小語種論文 >

中上古漢朝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4 05:59
【摘要】: 漢朝語就是古代朝鮮民族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把漢字及其讀音借入到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當中,從而形成的一套語音體系。這套借音體系是以古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為基礎(chǔ)的,同時加以改造,以適應朝鮮語的語音結(jié)構(gòu)。由于漢朝語和漢語所形成地這種特殊的關(guān)系,就使得研究漢朝語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首先,綜合利用諺文以前時期的漢朝語資料,特別是有關(guān)于吏讀音的資料以及上古朝鮮半島三國地名的材料,我們能夠找到漢朝語保留的有關(guān)中國上古音的線索,追尋上古音的殘跡。其次,借助于漢朝語,我們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中古漢語語音的研究和認識。最后,通過研究漢朝語,并與中國漢語體系相比較,有助于我們認識中古以前的朝鮮語。在古代朝鮮語沒有相應的文字記錄的歷史條件之下,這對于劃分朝鮮語的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漢朝語是長期以來朝鮮語向古代漢語語音的借用。從19世紀中后期開始至現(xiàn)在,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開展了對于漢朝語的研究工作。一部分學者是通過漢朝語來研究中上古的漢語語音,還有一些學者則是從研究韓國語歷史的角度來研究漢朝語。這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學術(shù)界對漢朝語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在關(guān)于借音的起始時間、借音的性質(zhì)以及借音的語音基礎(chǔ)等問題上,國內(nèi)外學者存在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種:上古漢語音系說;東夷語說;馬伯樂的五世紀吳音說;七八世紀說,包括中原音、長安音、江東音和江南音;有坂秀世的十世紀開封音說;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疊置說。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尉遲治平認為:語言學是一門嚴謹?shù)目茖W,在研究方法上,它和文學、藝術(shù)等其他社會科學不同,而與自然科學接近,講求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所掌握的大量語言材料,從而得出準確的結(jié)論。 我們研究漢朝語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種材料:一、《三國史記》中記載的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的古地名材料;二、日本殖民統(tǒng)治朝鮮時期所編的《吏讀集成》一書中的吏讀讀音材料;三、1447年,朝鮮學者申叔舟等人編撰的官韻——《東國正韻》的譯音材料。這些材料是我們整個研究工作的基礎(chǔ)。 我們主要使用了譯音對勘法、內(nèi)部擬測法、歷史比較法和層次分析法,來仔細審視了我們所占有的材料。在本文里,我們根據(jù)《切韻》和唐五代西北方言兩個音系所提供的時間與空間的坐標,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拿《東國正韻》譯音音系分別跟以上兩個音系的聲母、韻母系統(tǒng)進行全面地比較研究。通過比較,我們分析了《東國正韻》譯音體系的自身特征,明確了譯音系統(tǒng)的時代和所根據(jù)的漢語方言,認清了其在中古音韻史上的價值。漢朝語的內(nèi)部主要分為兩個歷史層次:中古漢語借音層和上古漢語借音層。《東國正韻》譯音屬于中古漢語借音層,其語音系統(tǒng)反映了7-8世紀的唐代長安方言。吏讀音的絕大部分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漢語的語音,也有一部分材料反映的是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征!度龂酚洝返牡孛牧纤帟r代較早,主要反映了上古漢語的漢朝語。鑒于漢朝語材料的復雜性,我們進行具體研究的時候,須借助于層次分析的方法,把中古和上古的漢朝語清晰地分離開來。 下面簡略介紹一下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本文分為五個部分,共18萬多字。 第一部分為導論,主要介紹了漢朝語的研究背景、學術(shù)價值、使用的材料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并全面回顧了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漢朝語的歷史,著重介紹了研究的角度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對這些研究的不足之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第二部分,則是利用朝鮮史書《三國史記》記載的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的古地名材料,研究了上古漢語的漢朝語。受到手頭資料性質(zhì)的限制,我們暫時還不能夠?qū)ι瞎艥h語漢朝語層的韻母部分,做深入系統(tǒng)地探索。因此,本章主要從聲母的角度著手分析上古漢朝語。 第三部分研究的是吏讀音。在本章里,我們介紹了吏讀的源流、吏讀音材料的來源和性質(zhì)。在充分地占有材料的基礎(chǔ)上,著重分析了吏讀音。吏讀音的絕大部分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漢語的語音;吏讀音中,也有一部分材料反映的是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征。 第四部分,以15世紀朝鮮頒布的官韻《東國正韻》的譯音為對象,研究了《東國正韻》的性質(zhì),歸納出了譯音的聲母和韻母系統(tǒng),并將其與《切韻》音系和唐五代西北方言音系進行了比較!稏|國正韻》的譯音屬于中古漢語借音層,其聲母系統(tǒng)跟《切韻》音系接近,韻母系統(tǒng)的很多方面跟唐五代西北方言音系有某些程度的相似性,但時代比后者略微靠前,準確的定位是應該介于二者之間,反映了7-8世紀的唐代長安方言。 第五部分,總結(jié)全文,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和未來努力的方向。國內(nèi)外的學者研究漢朝語貢獻很多,本文最大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把漢朝語中的上古漢語借音和中古漢語借音,按照借音的時間順序,有層次地放在一起通盤考慮,分別研究。透過上古漢朝語層,我們觀察到了上古漢語中復輔音聲母的存在、基本聲母的穩(wěn)定性、中古喉音和章組聲母的上古聲值以及某些韻部的上古韻值;透過中古漢朝語層,我們確定了借音的時代、性質(zhì)和地理范圍。 總之,漢朝語有著十分重要的音韻學價值,這也是我們開展研究的主要目的。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得出如下結(jié)論: 漢朝語存在著朝鮮語借入漢字音的不同時期的音系。在這些疊加起來的音系之中,上古漢語的漢字音音系是最為古老的,遠在兩漢時期就已經(jīng)借入朝鮮語;至今,從三國時代的古地名和部分吏讀音里,我們?nèi)匀豢梢园l(fā)現(xiàn)上古漢字音音系存在過的痕跡。魏晉南北朝時期,朝鮮語借入的是以北方中原音為代表的漢字音音系,這種音系與《切韻》系統(tǒng)是基本符合的,我們稱之為中原漢字音音系。中原漢字音系主要反映在中古前期的吏讀音里,三國時代晚期的漢字地名所保留的也可能是中古漢語前期的這種漢字音系。新羅統(tǒng)一三國以后,受到了唐朝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強烈而又持久地影響,借入的主要是以7-8世紀的唐代長安方言為基礎(chǔ)的唐京雅言,我們稱之為長安漢字音系。長安漢字音系為朝鮮的統(tǒng)治階級和知識分子所學習和掌握,完整地保留在申叔舟等人編寫的《東國正韻》里,是漢朝語中的主體音系。中古后期的吏讀音,也保存了這個音系部分字的讀音。原來的上古漢字音系和中原漢字音系,被長安漢字音系所覆蓋和代替,不再作為書面漢字的標準讀音,一部分保留在朝鮮語的口語和固有詞中,另外一部分則逐漸消失了。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H55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金銀姬;;淺析朝鮮漢字音[J];金田(勵志);2012年1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宮辰;論高本漢的中古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崔鵬;《東國正韻》語音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金金;新羅地方制度模仿唐制初探[D];山東大學;2012年

3 金銀姬;朝鮮韻書與《洪武正韻》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407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7407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453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