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韓給予類動詞對比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H146;H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艷春;語義平面的歧義句成因芻議[J];漢語學習;2002年01期
2 李欣;;特殊的量詞式結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10期
3 何妍霓;;《紅樓夢》中“被”字句的語義平面分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年11期
4 王云專;;《漢語句法中的歧義現(xiàn)象》的三個平面觀[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1期
5 耿二嶺;外來詞的語義平面[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黃偉;曠書文;;試論對舉結構的分類與功能[J];湘南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江;;關于指示代詞“每”和“各”[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王洋;;語義平面歧義成因及其分化的多維探析[J];語言與翻譯;2010年03期
9 王娟;;“被+X”結構句法、語義、語用平面及其規(guī)范化的探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林杏光,魯川;漢語句子語義平面的主客觀信息研究[J];漢語學習;199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數(shù)財;;試以“三個平面”分析主謂謂語句的類型[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2 孫茂松;;漢語自動分詞研究及其應用:回顧與展望[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3 薛鳳生;;動補結構否定形式淺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文貞惠;現(xiàn)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海銀花;面向信息處理的蒙古語名詞語義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芬;現(xiàn)代漢語語病的三個平面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郭琳;漢語口語易位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姚淑艷;現(xiàn)代漢語存在句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4 袁靜;論現(xiàn)代漢語介詞的隱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付博;“介詞+賓語+‘說’”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尹陽霜;現(xiàn)代漢語“V來V去”格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賀兵;越南留學生使用虛詞“倒”、“卻”、“但”的偏誤考察及相關的三個平面的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8 張志敏;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9 毛艷玲;“為A而A”格式初探[D];四川大學;2006年
10 吳文婧;三個平面理論和現(xiàn)代漢語歧義現(xiàn)象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669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66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