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取與習得——中國大學生在跨文化實時計算機輔助交流中的互動習取與詞匯習得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習取與習得——中國大學生在跨文化實時計算機輔助交流中的互動習取與詞匯習得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實時計算機輔助交流 習取 跨文化聯(lián)合英語課堂 中國大學生
【摘要】:本文研究了60名英語學習者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支持的跨國聯(lián)合英語課堂中交互時的習取現(xiàn)象,探索在計算機輔助交流環(huán)境下,中國大學生(31名)是否對學伴(29名母語為日語及菲律賓語的大學生)互動反饋做出不同的回應,該回應是否促進被試目標詞匯不同程度的習取與習得。60名學生(均分15組)協(xié)作完成雙向信息差拼圖任務、同話題討論及不定話題自由交流等三項任務。結果表明,習取多發(fā)生在母語不同的大學生間,但無顯著差異;中國大學生在不同習取時機(P.01)及不同交互任務(P.001)中采用不同的習取策略。拼圖任務激發(fā)的習取策略及數(shù)量最多。在拼圖任務中,中國大學生完成含目標詞的詞匯前測、后測及一周延后測,結果表明,前測與后測及一周延后測均有顯著差異(P.001)。此研究顯示,在基于網(wǎng)絡的跨國合作教學模式下,不同母語的大學生在跨文化實時遠程交互時有不同程度的習取現(xiàn)象發(fā)生,中國大學生習得目標詞匯得到促進。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早稻田大學;
【關鍵詞】: 實時計算機輔助交流 習取 跨文化聯(lián)合英語課堂 中國大學生
【分類號】:H319
【正文快照】: 詞匯習得實證研究馮金金陳永捷李海偉上海交通大學中野美知子早稻田大學我們曾報道了中國大學生在跨文化實時計算機輔助交流中的意義協(xié)商及詞匯習得實證研究(馮金金等,2015:10-16)。結果顯示,在實時網(wǎng)絡交互環(huán)境中,意義協(xié)商(negotiationof Meaning)在不同母語者間(P.01)及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榮先,Ronald F.Levant Al Sellers;性別和社會發(fā)展對中國大學生男性觀念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1年03期
2 路遙;;一名中國大學生的艱辛求職路(英文)[J];大學英語;2013年07期
3 來建強;解讀中國大學生“心脈故障”[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4年07期
4 王夢位;崔成;孫英凱;;淺談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J];神州;2014年08期
5 佚名;危機四伏的一代[J];中國校園文學;2005年01期
6 王余;付正;;淺談日本“文化反哺”對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影響[J];青年文學家;2013年18期
7 秦彤;她跪下了左腿[J];第二課堂(高中版);2004年04期
8 ;我省三人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J];安徽教育;2009年04期
9 ;2008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J];時代人物;2009年04期
10 蔡華儉;;泛文化的自尊——基于中國大學生的研究證據(jù)[J];心理學報;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占安;;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大學生[A];“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王兵;苑奇輝;曹天民;;關于中國大學生心智脆弱的分析與預警[A];校園拒絕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六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3 岳曉東;;培養(yǎng)幽默品質(zhì)——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許聲宏;楊旖旎;;空手道運動在中國高校的推廣及管理[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5 吳榮先;RonaldF.Levant;;性別和社會發(fā)展對中國大學生男性觀念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呂媛媛;賴胤兆;;一英里亞極限跑測試中國大學生VO2max的有效性驗證研究[A];2013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運動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曉森;首屆“中國大學生自強獎學金”頒發(fā)[N];人民日報;2008年
2 記者陳欣然;津門三學子成“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N];天津教育報;2009年
3 楊妤;第二屆中國大學生公益論壇舉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4 記者 黃征邋通訊員 周蘇展 黃偉;當選全國自強之星標兵[N];長江日報;2008年
5 劉曉星 記者 徐天宇;鞍山4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N];鞍山日報 ;2008年
6 記者 黃永禮;四學子自強獲殊榮[N];安徽日報;2009年
7 記者 張守帥;我省3學子當選“自強之星標兵”[N];四川日報;2009年
8 記者孟進 柏蓓;激發(fā)中國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N];中國民航報;2009年
9 記者 余依霖;《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è)報告》發(fā)布[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4年
10 曾湘泉;關注中國大學生就業(yè)[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巖;當代中國大學生政治信任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2 安亞萍;當代中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年
3 張春鵬;從跨文化傳播角度論述美劇對中國大學生獨立意識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陳俊峰;當代中國大學生社會角色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5 游戚東夢;論美國大眾文化對中國大學生的影響[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6 楊默雨;中美跨文化交際中中國大學生禮貌意識偏差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孫藝聞;網(wǎng)絡輿論的不良因素對中國大學生個人道德觀的影響及對策[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3年
8 于叢聰;當代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價值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9 趙翠翠;90后中國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調(diào)查[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天君;關于中國大學生校園跨文化接觸的定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16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91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