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修辭研究的跨語言方法鄢
發(fā)布時間:2017-06-20 11:18
本文關鍵詞:寫作與修辭研究的跨語言方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盡管美國大學寫作教學與研究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然而,跨語言方法已逐漸成為其主流范式。這一方法有別于單語制意識形態(tài)制約下的多語言、跨語言、跨文化等寫作模式,亦有別于傳統(tǒng)的多語制方法。跨語言方法認為,語言既不是人們置身其中寫作的一套穩(wěn)定的、內在一致的、獨立的實體,也不是它們在同樣穩(wěn)定、內在一致和獨立的語境中所從事的翻譯。相反,語言、語言使用者及語境總是不斷變化的和合成的。跨語言方法不是從嚴格意義上作者置身其間的空間概念來理解語言、語言使用者身份以及語境的,相反,他們所堅持的是所有這三者的時空性:語言、語言使用者身份以及語言應用的語境都被理解為是言語行為的不斷變化的產物�?缯Z言方法對語言差異進行重新界定,并由此對單語制的語言意識形態(tài)發(fā)出激烈的挑戰(zhàn)。這一方法改變了我們針對話語所提出的問題,擴大了我們所關注的話語范圍,并且轉變了我們針對話語的注意力�?缯Z言方法認為,差異乃是所有寫作所無法規(guī)避的特征,對一些作者和言說者所持有的主流文化特權加以反制,反對把一些寫作和話語凌駕于另一些寫作和話語之上;語言是一種實質的社會實踐,有其時空的特性,主張將語言回歸其語境,認為語境是一切話語行為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和結果�?缯Z言方法給修辭的工作機理和研究帶來了新問題,為修辭學者一直以來所持有的疑問提供了新視角。
【作者單位】: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英文系;美國德雷克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大學寫作 修辭研究 跨語言方法
【分類號】:H315
【正文快照】: 近15年來,美國許多從事大學寫作教學與研究的教師和學者們開始思考一個新的研究選項,以取代美國以英語為唯一語言的寫作教學與研究,以及這種單語制(monolingualism)意識形態(tài)制約下的其他各種研究選項,如1974年關于大學寫作與交流的會議所發(fā)的一份聲明,這份聲明題為“學生有權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忠初;論口彩——語俗修辭研究之一[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2 侯彩靜;孟江虹;;《思考作為一種業(yè)余愛好》的修辭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劉肖杉;;對比修辭研究在外語寫作教學中的啟示作用[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韓瑾;;英漢篇章的對比修辭研究與寫作教學[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王燕萍;;論證語篇的對比修辭研究(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3年01期
6 楊玲;;對比修辭研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和局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7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喬麗清;基于博客語料的英漢篇章結構對比修辭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梁博;《安娜·卡列尼娜》的漢譯修辭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張爽;演講語篇象似修辭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寫作與修辭研究的跨語言方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5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4654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