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英譯歷程的反思
[Abstract]: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nto English, and reflects on the history of acceptance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n the English world and its related historical problems.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has gradually gained more attention and relative independenc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began with the interest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stimulated by the development and demand of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theorists, and then gradually became a more specialized study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has recently appeared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n the form of a variety of selected texts, symboliz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academic status.
【作者單位】: 香港城市大學(xué)中文及歷史系;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迎剛;;轉(zhuǎn)換,還是借鑒?——關(guān)于實(shí)現(xiàn)中國古代文論現(xiàn)代價(jià)值之不同途徑的反思[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diǎn)上——新時(shí)期文學(xué)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2 王則遠(yuǎn);;植根傳統(tǒng) 對話會通——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闡釋[A];中國中外文藝?yán)碚搶W(xué)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shí)代:中國當(dāng)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3 趙志軍;;中國文學(xué)理論的建設(shè)與發(fā)展——兼論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A];東方叢刊(1999年第2輯 總第二十八輯)[C];1999年
4 張興成;;本土文論的重建與外來文化的利用——讀代迅《斷裂與延續(xù):中國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換的歷史回顧》[A];東方叢刊(2003年第2輯 總第四十四輯)[C];2003年
5 李清良;;異質(zhì)文化的“激發(fā)”與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A];東方叢刊(1999年第2輯 總第二十八輯)[C];1999年
6 曹順慶;王超;;論中國古代文論的中國化道路——對“中國文學(xué)批評”學(xué)科史的反思[A];中國中外文藝?yán)碚搶W(xué)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shí)代:中國當(dāng)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7 黨圣元;;中國古代文論的“當(dāng)代性”意義生成問題[A];中國中外文藝?yán)碚搶W(xué)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shí)代:中國當(dāng)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8 林煥平;;略論中國古代文論中的現(xiàn)實(shí)主義傳統(tǒng)[A];東方叢刊(1992年第1輯 總第一輯)[C];1991年
9 王曉路;;他者的眼光——西方漢界對中國古代文論的總體評述[A];東方叢刊(2000年第3輯 總第三十三輯)[C];2000年
10 祁志祥;;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審美鑒賞[A];中國中外文藝?yán)碚搶W(xué)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xué)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蘇桂寧;關(guān)注文化生成中的中國古代文論[N];文藝報(bào);2001年
2 陳應(yīng)鸞;中國古代文論的深度研究[N];文藝報(bào);2012年
3 李春青;中國古代文論的永久魅力[N];人民日報(bào);2009年
4 本報(bào)記者 王研;誰說中國古代文論已經(jīng)百無一用[N];遼寧日報(bào);2011年
5 李凱;中國古代文論學(xué)科反思與建設(shè)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09年
6 章輝;接受美學(xué)與中國古代文論的對話[N];文藝報(bào);2013年
7 中勝;重視對中國古代文論詩性智慧的探討[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bào);2008年
8 郭鷙;中國古代文論能夠融會到世界性文論中去嗎?[N];中華讀書報(bào);2006年
9 曾慶元;探索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N];文藝報(bào);2001年
10 廖四平 張玉亮;對話與重建[N];中華讀書報(bào);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胡建次;中國古代文論“趣”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麗娜;運(yùn)用中國古代文論進(jìn)行中學(xué)古詩詞教學(xué)的探究[D];渤海大學(xué);2015年
2 周寧強(qiáng);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性、情關(guān)系[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3 吳文萍;中國古代文論中“象”范疇的發(fā)展演變[D];延安大學(xué);2016年
4 孫娜;中國古代文論“厚”范疇研究[D];遼寧大學(xué);2016年
5 徐湘豫;論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氣”[D];新疆大學(xué);2010年
6 趙麗君;試析“和”的思想對中國古代文論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01年
7 陳麗麗;審美的異端:中國古代文論“狂”范疇之淺探[D];河南大學(xué);2005年
8 寇佳艷;中國古代文論中“自然”概念的歷史演變[D];延安大學(xué);2013年
9 劉敏;中國古代文論“沖淡”范疇研究[D];湖北民族學(xué)院;2013年
10 樊鳳芝;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接受理論[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2451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45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