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林大學》 2014年
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驗研究
曹麗麗
【摘要】:當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注重聽說能力的提高。然而,由于缺乏相對高效的教學方法,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實際并不理想,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不顯著。因此,優(yōu)化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至關重要。 近幾十年,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提供了新的工具與手段。與此同時,意義表達方式的多模態(tài)化,為在語言教學中采取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適應多模態(tài)化的社會交際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一些研究者與教師開始從多模態(tài)角度探討語言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 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社會符號學與輸入強化理論指導下,作者開展了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多模態(tài)教學實驗。在語言教學中,多模態(tài)指的是交流中輸入與輸出的信息來自多種模態(tài),并且信息交流涉及多種感官的參與。本文旨在探討一種高效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因此研究問題之一便是探討多模態(tài)教學在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對這一課程的滿意程度方面是否有效。另一問題便是研究多模態(tài)教學是否優(yōu)于當前的多媒體教學。 本研究中的教學實驗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教學實驗在一所學院中展開,為期16周,共118名學生參與了此次實驗。參與實驗的學生按自然班隨意分為兩組,由同一教師授課,其中實驗組接受多模態(tài)教學,控制組接受當前的多媒體教學。 通過對收集的實驗數據的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1)接受多模態(tài)教學的學生在實驗后的聽力理解與口語表達測試中取得的分數更好,聽說能力得到提高。(2)學生對采用多模態(tài)教學的視聽說課程整體比較滿意。(3)實驗組中的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更多的聽說練習,這就意味著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研究表明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行之有效,優(yōu)于當前的多媒體教學。因此,本研究的成果或許能為將來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某些啟示。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19.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戰(zhàn)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年05期
2 朱永生;;多元讀寫能力研究及其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研究;2008年04期
3 郭紅;戚德山;;輸入與輸出假說的實證性研究[J];外語學刊;2009年01期
4 顧琦一;;輸入、輸出研究路在何方[J];外語學刊;2009年05期
5 王鎮(zhèn)平;高年級視聽說課程教學改革——“共同參與式”教學模式[J];外語教學;2001年03期
6 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7 胡壯麟;董佳;;意義的多模態(tài)構建——對一次PPT演示競賽的語篇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6年03期
8 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年02期
9 王玉雯;;多模態(tài)聽力自主學習的設計及其效果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9年06期
10 劉明;胡加圣;;大學外語視聽教材的多模態(tài)化設計構想及要求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莉;;近五年國內外語自主學習實證研究成果評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游玉祥;;基于語言學視角的網絡環(huán)境下交互式外語教學[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李曉娜;;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海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4 田鑫;;大學英美文學賞析中多模態(tài)教學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5 王曉農;安廣民;;翻譯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整合模式探討——以外語專業(yè)本科翻譯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6 郭炎武;羅小娟;;多模態(tài)協(xié)同在兒童口語交際教學中的本體價值[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高蕊;趙濱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模態(tài)話語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8 劉艷方;;多模態(tài)在商業(yè)廣告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9期
9 李法敏;;創(chuàng)新帶來成功——《視聽閱讀》系列教材策劃和推介中的感悟[J];中國編輯;2012年01期
10 李楓;李娜;;論多模態(tài)外語教材的特征及編寫理據[J];編輯之友;201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黨軍;;雙語詞典的多模態(tài)化——用戶·詞典·編者[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趙廣州;;從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角度來看交際教學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義君;;大學生多元識讀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A];教育科學的探索——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育科研論文集[C];2013年
4 左雁;;多模態(tài)環(huán)境下的英語語法動態(tài)教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三輯)[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涂家金;英語論辯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潘鳴威;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口語交際能力:重構與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佟穎;社會符號學與翻譯基本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張征;英語課堂多模態(tài)讀寫能力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楊志欣;俄語電視廣告語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6 陳亞萍;體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崔淑珍;西方英語寫作學的元學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張立新;視覺、言語幽默的情感認知互動模式—幽默的功能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胡加圣;基于范式轉換的外語教育技術學學科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王蓓蕾;基于學習檔案的英語學習者自主能力培養(yǎng)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乃軍;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與電影作品及翻譯[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郭恩華;籃球賽事網絡英語新聞報道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徐艷艷;系統(tǒng)功能符號學視角下的多模態(tài)商業(yè)廣告語篇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張曉利;基于網絡的語言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吳莎;教師課堂話語的多模態(tài)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許祖華;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陳蔭;上海世博會英文宣傳片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邱碩;基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的學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程俊歌;“寫長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韓蜀君;社會符號學視角下的多模態(tài)廣告語篇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2 尹春晨;;大學英語聽力教材設計中的幾個缺陷[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6年01期
3 周光磊,楊世登;視頻輔助功能對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理解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馬錦然,石素文;克拉申“輸入假說模式”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成文;田海龍;;多模式話語的社會實踐性[J];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08期
6 李戰(zhàn)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年05期
7 顧琦一;;輸出假說剖析[J];外語學刊;2006年02期
8 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年05期
9 左桂春;;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變革及展望[J];當代教育科學;2009年15期
10 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曉陽;聽說結合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D];暨南大學;2006年
2 金芳;現行大學英語聽力教材分析與評估[D];浙江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付蓓;;多模態(tài)化的英語寫作教與學[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曲穎;;大學英語教學多模態(tài)性對于解除中介語石化的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3 楊春慧;;賀歲片《大笑江湖》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J];電影文學;2011年07期
4 江華珍;陳清;;論多模態(tài)PPT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瓊州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徐畔;;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視角下的形體詩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2期
6 付蓓;;多模態(tài)化英語寫作教學的認知意義[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8期
7 高蕊;趙濱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模態(tài)話語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8 付磊;;基于“多模態(tài)理論”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CAI軟件評價[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9 項春娜;;從社會符號學研究視角看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為例[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10 擺貴勤;;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的認知意義[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寧;;嚴重腦血管病人的多模態(tài)監(jiān)測[A];第二屆中西醫(yī)結合腦病診治新進展高級研討班專家講義及論文匯編[C];2010年
2 梁勝;張春富;李彪;;干細胞追蹤用PET/SPECT/MRI/Fluo多模態(tài)探針設計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核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3 向良忠;邢達;楊思華;;光聲腫瘤分子成像[A];第七屆全國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丹;林超;呂中偉;;多模態(tài)磁性-熒光可降解納米探針的研制及成像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核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5 王志剛;;模態(tài)超聲造影劑研究進展[A];2010年超聲醫(yī)學和醫(yī)學超聲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梁堅;楊永臻;;一種多模態(tài)自適應模糊控制器[A];1995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暨智能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上冊)[C];1995年
7 楊陳科;陶霖密;;情感信息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A];第一屆建立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05)論文集[C];2005年
8 黃本才;齊輝;陳勇;;體育場懸挑屋蓋多模態(tài)和交叉項對風激動力響應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摘要[C];2003年
9 黨軍;;雙語詞典的多模態(tài)化——用戶·詞典·編者[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鐘若飛;郭華東;王為民;朱博勤;;SZ-4多模態(tài)傳感器輻射模態(tài)數據處理與應用評價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浙江大學教授 胡曉云 本報記者 孫魯威;[N];農民日報;2011年
2 記者 劉垠;[N];大眾科技報;2009年
3 記者 劉正午;[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羅朝淑;[N];科技日報;2010年
5 傅小蘭;[N];計算機世界;2004年
6 ;[N];中國航天報;2003年
7 中科院自動化所 陶建華 譚鐵牛;[N];計算機世界;2005年
8 本報記者 武漢 攝影記者 劉小戎;[N];網絡世界;2002年
9 記者 顧德偉;[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10 李潔尉 覃善萍;[N];廣東科技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征;英語課堂多模態(tài)讀寫能力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龍丹;基于多模態(tài)磁共振信息的早期帕金森病影像標記及計算機輔助診斷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3 李潔;多模態(tài)腦電信號分析及腦機接口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4 江旻珊;先進眼科多模態(tài)成像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劉亞楠;多模態(tài)特征融合和變量選擇的視頻語義理解[D];浙江大學;2010年
6 錢真;視頻多模態(tài)信息處理的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7 龍錦益;腦信號分析的算法研究與多模態(tài)腦機接口[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劉洋;多模態(tài)MRI影像在礦難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中的應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9 李翔;超聲導波頻散與多模態(tài)問題及其形態(tài)解卷積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10 王大偉;KIBRA基因多態(tài)性與默認網絡、執(zhí)行控制網絡相關性的多模態(tài)MRI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璐瑤;隱喻視角下的廣告多模態(tài)[D];南京大學;2011年
2 張向靜;圖像中的意義與媒體的意識形態(tài):西藏3.14事件新聞圖像的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3 封曉瑞;多模態(tài)反射熒光實時共聚焦成像系統(tǒng)的研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4 崔燕;平面公益廣告互動意義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5 閆兆法;基于多模態(tài)粒子群優(yōu)化的社會網絡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峰;腦腫瘤多模態(tài)醫(yī)學圖像可視化研究及系統(tǒng)實現[D];浙江大學;2004年
7 李翔;基于統(tǒng)計模型的多模態(tài)醫(yī)學圖像配準[D];浙江大學;2002年
8 張海哲;多模態(tài)醫(yī)學圖像配準方法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9 王晶;視音頻信息融合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10 劉建武;基于PC的腦腫瘤多模態(tài)醫(yī)學圖像可視化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8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22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