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劍之歌》(第四章)翻譯實踐報告
發(fā)布時間:2018-05-27 02:20
本文選題:翻譯實踐報告 + 《血與劍之歌》��; 參考:《河南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筆者以巴基斯坦作家法蒂瑪·布托(Fatima Murtaza Bhutto)創(chuàng)作的回憶錄《血與劍之歌》(Songs of Blood and Sword)中的第四章節(jié)為翻譯實踐基礎,探討了回憶錄的翻譯。法蒂瑪生于1982年,父親是巴基斯坦政治家,祖父和姑姑均是巴基斯坦前首相。本書作者以殘暴、腐敗的巴基斯坦政治強權為背景,記錄了父輩們的生活、從政、遇害的經(jīng)歷。語言樸實,文本類型側(cè)重信息型,文本內(nèi)容具有紀實性和文學性的特點。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忠實于原文信息,另一方面要確保語言流暢地道。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的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理論為此次翻譯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本文是一篇英譯漢的翻譯實踐報告,介紹了此次翻譯項目的進行過程,并從詞匯、句法和語篇連貫方面探討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指導。通過案例分析,筆者主要采用了主體轉(zhuǎn)換法,以增強語句之間的連貫;適當增添詞義,凸顯原作的寫作意圖;靈活轉(zhuǎn)變詞性,使譯文表達更流暢;合理拆分句子進行重組,避免“頭重腳輕”的翻譯現(xiàn)象;適當變換語態(tài),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通過本篇翻譯實踐報告,筆者探討了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理論對英漢互譯的理論指導,體現(xiàn)了筆者在翻譯過程中對紐馬克翻譯理論的理解和進一步分析。希望對今后相關讀者和學者有參考價值。
[Abstract]: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English - Chinese translation ,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translation , 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vocabulary , syntax and textual coherence .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31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凱;張建輝;;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淺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6期
2 楊士焯;彼得·紐馬克翻譯新觀念概述[J];中國翻譯;1998年01期
,本文編號:1939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9399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