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初三英語詞匯復習中運用的實證研究
本文選題:思維導圖 + 初三英語; 參考:《廣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詞匯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和決定英語中考的成敗。所以,初三詞匯復習環(huán)節(jié)是中考英語復習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筆者所在學校是廣州市白云區(qū)城鄉(xiāng)交界的一間初級中學,初三學生詞匯基礎薄弱,加之,初三復習課程多,復習時間分配有限;“高耗低效”的傳統(tǒng)詞匯復習方式讓學生對枯燥的詞匯復習感到索然無味,更有甚者,看到詞匯就望而卻步。詞匯成為他們中考復習過程中的“攔路虎”。為這一類學校初三學生在初三階段找到較輕松、高效的詞匯復習方法迫在必行。于是,筆者想到了思維導圖這種圖式記憶方式,設想通過思維導圖把詞匯連接成一個相互關聯(lián)、便于記憶的網(wǎng)絡或整體,以此來增強初三學生詞匯復習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思維導圖這種圖式記憶方式是有效表達放射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是應用于記憶、思考、學習等的思維“地圖”[1]。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圖形技術,思維導圖被視為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已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國內(nèi)運用思維導圖于英語教學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尤其將思維導圖的擴散激活、記憶加工程序的特點與初三英語詞匯復習結合起來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針對這一想法,筆者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研究。主要研究以下兩個問題:1、思維導圖運用于初三詞匯復習中是否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和提高學生詞匯的運用能力?2、思維導圖運用于初三詞匯復習中是否能增加初三學生詞匯復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本研究受試為廣州市某中學2015屆初三級兩個自然班,其中一個班級為實驗組,人數(shù)為36人,另一個班級為控制組,人數(shù)為35人。筆者在引導學生進行中考前最后一輪詞匯復習時,建議實驗組的學生將老師提供的或自制的思維導圖運用于詞匯復習中,而控制組運用傳統(tǒng)的詞匯復習方式進行復習。實驗主要采取前后測、問卷調(diào)查、訪談等實驗方法。兩次前測旨在驗證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英語水平包括詞匯部分以及記憶能力是否接近;六次后測的成績在于驗證第一個研究問題;實驗前后的問卷調(diào)查、訪談著重于學生實驗前后對思維導圖運用的反饋,從而得出第二個研究問題的結果。利用SPSS18.0對所收集的六次后測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第三次和第四次詞匯測試,實驗組與控制組成績平均分開始顯現(xiàn)差距,但差異不明顯;第五次和第六次差距逐漸拉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距有不斷加大的趨勢。利用SPSS18.0對所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測試分析發(fā)現(xiàn):前四次兩個組顯示不出有明顯差異,但是第五次和第六次有了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詞匯量和詞匯的運用能力在實驗后都優(yōu)于控制組。從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所得反饋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復習時積極性加強了,對曾經(jīng)被認為枯燥的詞匯復習有了一定的主動性,思維導圖對學生詞匯復習的趣味性得到了驗證。綜上,研究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運用在初三詞匯復習中,有助于增加學生詞匯量,提升學生在句子中運用詞匯的能力,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初三學生詞匯復習的有效性;而且思維導圖還能激發(fā)學生英語詞匯復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詞匯復習的趣味性。
[Abstract]:Vocabulary is the basis of English learning .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s for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 Therefore ,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for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 Therefore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traditional vocabulary review way of the first three students is very easy and efficient . In this paper ,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an increase the students ' vocabular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the vocabulary in the first three times .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 1 . The thinking guide is applied to the first three vocabulary review .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633.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驊;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vocabulary learning skills[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2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龔雷;A Brief Talk on Two methods of vocabulary Teaching[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4 王旎鈮;;Implication of lexicology in vocabulary teachi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年04期
5 郭建;;Approaches to Building up English Vocabulary[J];海外英語;2011年14期
6 謝少萬;Is Language a Fundamental Basis of Thought?[J];梧州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7 李重陽;;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memory of English vocabulary in games[J];魅力中國;2010年17期
8 ;VOCABULARY STRATEGIES AND VOCABULARY LEARNING[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1年02期
9 ;The Role of Vocabulary in ESP Teaching and Learning[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年03期
10 ;On How to Teach New Words in the Class of 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Modeling Vocabulary Loss——Approach leading t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ocabulary attrition?[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冬加勇;;How to improve vocabulary teachi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3 曲囡囡;;On the Absence of the English Learners' Vocabulary Notebooks[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4 黃春燕;;China English——An Objective Existence as a Performance Variety[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喬石;思維導圖在初三英語詞匯復習中運用的實證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2 馬思林;關于小學《牛津英語》(上海版)教材詞匯的詞頻角度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3 楊曉麗;基于思維導圖的中職英語詞匯教學實驗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4 王玉玲;基于英漢框架比較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效果實驗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5 彭巧蘭;基于語境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實驗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6 王怡凡;基于注意假設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詞匯磨蝕的原因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7年
7 吳怡瀟;漢英食物類詞匯對比研究[D];寧波大學;2017年
8 石未芳;英語詞匯磨蝕的詞類差異研究[D];西北大學;2017年
9 劉珊貞;高中文言文詞匯教學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10 宋婉莉;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英語詞匯工具的教學應用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8246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82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