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外語論文 > 英語論文 >

漢英雙語者在被動結構上的跨語言句法啟動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18:29

  本文關鍵詞:漢英雙語者在被動結構上的跨語言句法啟動


  更多相關文章: 跨語言句法啟動 句法表征 被動結構 中英雙語者


【摘要】:在句子產(chǎn)生和理解活動中,人們總是傾向于重復使用近期聽到過或產(chǎn)出過的句法結構,這種現(xiàn)象被稱作句法啟動,它不僅存在于單語的產(chǎn)生和理解活動中,而且在跨語言的產(chǎn)生和理解活動中同樣存在。因此,句法啟動涉及的相關實驗為雙語句法表征和處理機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雙語句法表征和處理機制的研究涉及兩種語言的句法系統(tǒng)在雙語者大腦中的表征以及雙語句子產(chǎn)生過程中的雙語句法處理機制等問題。雖然在這方面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許多相關的問題至今仍未解決。此外,目前大多數(shù)的研究是針對印歐語系的雙語者進行的,在其他語系,特別是漢藏語系內(nèi)的研究遠遠不足,先前的研究成果是否可應用于以漢語為一語的雙語者還存有疑問。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被動結構的跨語言句法啟動,對42名二語水平不同的漢英雙語者進行了從漢語到英語的句法啟動實驗,實驗采用了圖片描述的經(jīng)典范式。結果顯示,在中、高級英語水平的雙語者中出現(xiàn)了被動結構從漢語到英語的跨語言句法啟動效應,且有標記的漢語被動句和無標記的漢語被動句能夠在同等程度上啟動英語被動句。這一實驗結果否定了被動結構的跨語言句法啟動效應是來自于介詞啟動作用的說法,驗證了雙語動詞句法表征模型的觀點,證明了被動結構的跨語言啟動是由內(nèi)隱加工的結構啟動效應引起的。其次,英語水平較低的雙語者中并沒有出現(xiàn)被動結構的句法啟動效應。這可能是由于漢英被動句的語句法結構有所不同、被試的一語和二語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這些低水平的、不平衡的漢英雙語者大腦中的雙語句法表征可能是部分共享的。對此,本研究提出了一語支配階段理論,認為在雙語句法的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個暫時的、一語占支配地位的階段,在該階段,一語處于支配地位,而二語句法處理須借助一語來進行,從而補充了Hartsuiker (2004)等人提出的“雙語動詞句法表征模型”。此外,該實驗還發(fā)現(xiàn),在中、高級英語水平的漢語雙語者中,被動結構從漢語到英語的句法啟動效應會隨著被試二語水平的增長而增長。這表明在二語學習的初始階段,一語和二語結構的句法表征可能是相互獨立的,隨著二語水平的發(fā)展,二語句法表征會與一語句法表征逐漸融合。最終,當一語和二語的水平達到平衡時,兩種語言的句法表征完全融合。
【關鍵詞】:跨語言句法啟動 句法表征 被動結構 中英雙語者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319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7-8
  • Abstract8-10
  • 摘要10-14
  • List of Abbreviations14-15
  • 1 Introduction15-17
  • 2 Literature Review17-34
  • 2.1 Monolingual Syntactic Priming Studies17-18
  • 2.2 Studies on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18-19
  • 2.3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Paradigms19-22
  • 2.3.1 Picture-description Paradigm19-20
  • 2.3.2 Sentence-recall Paradigm20
  • 2.3.3 Confederate-scripting Paradigm20
  • 2.3.4 Sentence-fragment-completion Paradigm20-22
  • 2.4 Word Order and Two Models of Sentence Production22-25
  • 2.5 Mechanisms of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25-29
  • 2.6 Previous Studies in China29-32
  • 2.7 The Present Study32-34
  • 3 Research Design34-38
  • 3.1 Participants34-35
  • 3.2 Materials35-36
  • 3.3 Procedures36-37
  • 3.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37-38
  • 4 Results38-44
  • 4.1 The Calculation of All Target Sentences Produced38-39
  • 4.2 The Percentages of PV Produced by Each Group39-41
  • 4.3 The Results of ANOVA Test41-43
  • 4.4 Summary43-44
  • 5 Discussions44-53
  • 5.1 Word-order Similarity44-45
  • 5.2 The Mechanism of Cross-linguistic Priming45-46
  • 5.3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46-47
  • 5.4 The L1-Dominance-Phase47-53
  • 6 Conclusions53-57
  • 6.1 Major Findings53-54
  • 6.2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54-55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55-57
  • References57-60
  • Appendix60-6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I.Kecskes;L.Albertazzi;王勤玲;;《雙語的認知面面觀》介紹[J];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2 李榮寶,彭聃齡;雙語表征研究的理論與實驗方法[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3 孫兵,劉鳴;雙語詞匯表征模型研究進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龔少英,方富熹;雙語記憶表征的模型及相關研究述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5 劉建平,巢傳宣;雙語存貯模型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4期

6 劉旭剛,徐杏元,嚴芊,彭聃齡;國外雙語口吃研究進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2期

7 盛瑞鑫;熱比古麗·白克力;郭桃梅;;熟練維-漢雙語者漢語語義的通達機制[J];心理學探新;2007年01期

8 李利;莫雷;;雙語記憶表征研究的新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李利;莫雷;王瑞明;;熟練中-英雙語者三語詞匯的語義通達[J];心理學報;2008年05期

10 劉育紅;黃莉;;譯員:并列雙語者抑或合成雙語者?[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祁志強;丁國盛;彭聃齡;;漢英雙語者語言產(chǎn)生與理解過程中的代碼切換[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寧;;晚期中英雙語者詞匯語義組織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崔占玲;張積家;;英-漢-藏雙語者字詞識別中語碼切換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利;莫雷;王瑞明;;熟練中—英雙語者三語詞匯的語義通達[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吳少勤;陳熊鷹;;熟練雙語者的詞匯選擇機制:語言特異性還是語言獨立性?[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熱比古麗;;維吾爾族雙語者的非熟練第三語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范夢;王瑞明;;中英雙語者語言理解轉(zhuǎn)換中詞匯加工過程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正根;馮建新;范曉慶;;雙語者詞匯產(chǎn)生中詞匯通達的時間進程[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陳超瑩;王瑞明;;非熟練雙語者的語言表征和加工:雙語者記憶不對稱映射的電生理證據(jù)[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楊燕萍;何婷;郭桃梅;;中—英雙語者用英語命名圖片的一致性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悅 張積家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優(yōu)勢與劣勢并存:雙語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認知效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丁國盛;中英雙語者詞匯表征與加工的腦機制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文宇;漢英雙語者數(shù)字、漢語數(shù)詞加工及語言選擇的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趙蓉;雙語語音表征結構及其激活過程:來自漢英雙語者的證據(jù)[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4 楊閏榮;漢—英雙語者中英文詞匯加工的ERP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 雷蕾;以漢語為母語雙語者的雙語句法表征和處理[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揚;不同熟練程度漢英雙語者英語簡單句加工的ERP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

2 張賽;漢英雙語者在被動結構上的跨語言句法啟動[D];浙江大學;2016年

3 韓海賓;言語產(chǎn)生中藏—漢雙語者第二語言的激活時間進程[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4 劉敏;蒙漢雙語者沖突控制和反應抑制的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5 劉玉;中—英雙語者的詞匯—概念記憶表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6 陳亞楠;漢維雙語者維吾爾語的語義記憶表征和通達模型實驗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7 肖丹;晚期維—漢雙語者句法的表征[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8 張炯玉;中—英雙語者概念表征與聯(lián)系的層級效應[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9 姚青;雙語發(fā)展不平衡雙語者的抽象詞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曾維芳;中英雙語者詞匯語義在大腦兩半球的表征[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232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yingyulunwen/11232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71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