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結構語言學的特點
發(fā)布時間:2014-07-08 08:11
關鍵詞:語言學理論 系統(tǒng)語音 結構主義 【摘要】要注意傳統(tǒng)語法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特點,揚長避短,使語法更適合于對現代語言特征的描寫概括。
【關鍵詞】:語言學理論;系統(tǒng)語音;結構主義
結構語言學(structural linguistics),或結構主義語言學或稱結構主義是20世紀30至50年代在歐美形成和發(fā)展的語言學流派。英語論文分析它的產生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索緒爾(Saussure)語言學理論的影響。其基本原則是:“真正實際存在的不是某種個別的語言事實,而是作為系統(tǒng)的語言;語言的每一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統(tǒng)中其他成分的關系而存在;系統(tǒng)不是成分的機械總和,而是規(guī)定成分的。代寫論文分析系統(tǒng)的框架或結構是由聲音和意義之間的關系、語言單位之間的關系構成的。”這里主要對其中三支流派進行探討。
(1)布拉格學派。布拉格學派在音系學上的貢獻廣為人們稱道。布拉格學派區(qū)分了語音學與音位學,極大地豐富了音系學的內容,推動了音系學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它還主張從功能的角度來分析句子。
(2)美國結構語言學派。美國結構語言學的第一個貢獻是方言研究導致的一種全新的富有意義的態(tài)度。多年來,少數方言一直被認為“次等”。但通過對方言進行調查和研究,從中獲益最大的是改變了人們、特別是教師們對個別語言的態(tài)度。其次是大大影響了第二語言的教學。認為語言學習是在刺激—反應鏈基礎上建立習慣的影響,以這種理論為基礎,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結構主義者終于在20世紀50年代產生了至今盛行的語言教學法———聽說法(audiolingualism)。
(3)倫敦學派。倫敦學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福斯(Firth, 1890-1960),提出的情景語境理論在語言學界頗有盛名,并在語言教學上被廣泛應用。倫敦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韓禮德(Halliday)的功能
語言學理論對后世影響極大。倫敦學派也因他的理論又被稱為功能主義語言學派。他從功能的角度來解釋語言的發(fā)展,提出了語言的功能性理論。
經濟類相關論文或者經濟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請聯系本站
參考文獻:
[1]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馮志偉現代語言學流派[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俞如珍,當代西方語法理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趙世開美國語言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5]論文庫
,筆耕文化傳播
本文編號:2601
【關鍵詞】:語言學理論;系統(tǒng)語音;結構主義
結構語言學(structural linguistics),或結構主義語言學或稱結構主義是20世紀30至50年代在歐美形成和發(fā)展的語言學流派。英語論文分析它的產生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索緒爾(Saussure)語言學理論的影響。其基本原則是:“真正實際存在的不是某種個別的語言事實,而是作為系統(tǒng)的語言;語言的每一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統(tǒng)中其他成分的關系而存在;系統(tǒng)不是成分的機械總和,而是規(guī)定成分的。代寫論文分析系統(tǒng)的框架或結構是由聲音和意義之間的關系、語言單位之間的關系構成的。”這里主要對其中三支流派進行探討。
(1)布拉格學派。布拉格學派在音系學上的貢獻廣為人們稱道。布拉格學派區(qū)分了語音學與音位學,極大地豐富了音系學的內容,推動了音系學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它還主張從功能的角度來分析句子。
(2)美國結構語言學派。美國結構語言學的第一個貢獻是方言研究導致的一種全新的富有意義的態(tài)度。多年來,少數方言一直被認為“次等”。但通過對方言進行調查和研究,從中獲益最大的是改變了人們、特別是教師們對個別語言的態(tài)度。其次是大大影響了第二語言的教學。認為語言學習是在刺激—反應鏈基礎上建立習慣的影響,以這種理論為基礎,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結構主義者終于在20世紀50年代產生了至今盛行的語言教學法———聽說法(audiolingualism)。
(3)倫敦學派。倫敦學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福斯(Firth, 1890-1960),提出的情景語境理論在語言學界頗有盛名,并在語言教學上被廣泛應用。倫敦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韓禮德(Halliday)的功能
語言學理論對后世影響極大。倫敦學派也因他的理論又被稱為功能主義語言學派。他從功能的角度來解釋語言的發(fā)展,提出了語言的功能性理論。
經濟類相關論文或者經濟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請聯系本站
參考文獻:
[1]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馮志偉現代語言學流派[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俞如珍,當代西方語法理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趙世開美國語言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5]論文庫
,筆耕文化傳播
本文編號:26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