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會議翻譯實踐報告
本文關鍵詞:小型會議翻譯實踐報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提升,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趨頻繁,社會對口譯譯員的需求亦是不斷增加。經(jīng)濟活動離不開交流,小型會議翻譯在經(jīng)濟活動中需求很大。如今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兩國的經(jīng)貿(mào)合作尚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在此背景下,作為服務于改革開放與世界溝通的橋梁,翻譯的作用越發(fā)突出?谧g不同于筆譯,,在具體實踐中有著筆譯無法代替的即時性和溝通效果。 本文作為一篇翻譯實踐報告,主要由任務描述、任務過程、案例分析、實踐總結(jié)等四部分構成。作為譯員,本人承擔了同方環(huán)境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污泥項目調(diào)試過程中日本三菱重工環(huán)境化學株式會社專家現(xiàn)場指導會議的翻譯工作。本報告從小型會議口譯實踐出發(fā),詳細描述了翻譯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相關資料的收集、詞匯表的制作等等。將平時所學翻譯理論與口譯實踐相結(jié)合,歸納總結(jié)出會議翻譯的技巧,并針對本次口譯實踐任務的得與失,歸納出從事小型會議口譯工作的注意事項及其應對措施。
【關鍵詞】:小型會議 口譯 翻譯實踐報告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6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1章 任務描述9-10
- 第2章 任務過程10-13
- 2.1 譯前準備10-12
- 2.2 任務持續(xù)時間12-13
- 第3章 案例分析13-18
- 3.1 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13-15
- 3.1.1 信息的漏譯與誤譯13-14
- 3.1.2 數(shù)字的誤譯14-15
- 3.2 翻譯方法的選用15-16
- 3.2.1 順譯15
- 3.2.2 分譯15-16
- 3.3 專業(yè)詞匯和外來語的處理16-18
- 第4章 實踐總結(jié)18-20
- 4.1 增強語言基本功和口譯技能18-19
- 4.2 背景知識19
- 4.3 提高心理素質(zhì)和責任心19-20
- 參考文獻20-21
- 致謝21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蕾;;淺談文學翻譯中的幾種現(xiàn)象——以《羅生門》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2 任敬軍;;日語專業(yè)翻譯理論課教學法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3 孫巧慧;常娜;卜小恬;;日漢翻譯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4 龍臻;;加強語言對比研究 提高翻譯水平[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4期
5 盧揚;;日語擬態(tài)詞的句法功能及中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6 楊知國;簡析日語授受動詞的用法[J];長春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7 童富智;;淺析口譯過程中的聽辨、理解與表達[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8期
8 潘紅婭;;日語的使役表達與漢語兼語句[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劉洋;;對于和歌漢譯的一點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楊曉輝;于英杰;;再議國內(nèi)日語口譯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羅繼英;;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磊;;從日漢互譯的角度淺析日語被動句的教學難點[A];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江蘇分會2012年刊[C];2011年
3 羅繼英;;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基本特征與漢譯方法───以《槰の又三郎》的漢譯為中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倪永明;中日《三國志》今譯與中古漢語詞匯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李月松;漢日動物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正瑤;文化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2 杜宇;“所”字結(jié)構的日文翻譯[D];吉林大學;2011年
3 魏琳杰;日中同形語の誤用に關ずる一考察[D];延邊大學;2011年
4 翁露霞;從關聯(lián)理論看日中電影字幕翻譯中的省略現(xiàn)象[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黃s
本文編號:292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29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