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漢NV型復合名詞的構詞對比——當名詞作為動詞的必有論元時
本文選題:復合名詞 切入點:語義角色 出處:《外語研究》2007年03期
【摘要】:本文從句法和語義的角度,對名詞充當動詞的必有論元時,日、漢語中NV型復合名詞的構詞問題進行了分析,驗證了影山的內項復合理論,并發(fā)現(xiàn)漢語也符合這個理論。本文還發(fā)現(xiàn)內項(受事,對象)與外項(施事)在與動詞復合時的生產能力呈現(xiàn)受事施事/對象的現(xiàn)象。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NV compound nouns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when nouns act as the necessary argument of verbs, and verifies the compound theory of internal items in Yingshan. It is also found that Chinese is in line with this theory. This paper also finds that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internal (subject) and external (agent) in compound with verb is the phenomenon of agent / object.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B類)成果,項目編號為JBS06052
【分類號】:H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曙綸;漢語復合名詞的語義構成方式[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袁毓林;一個漢語詞類的準公理系統(tǒng)[J];語言研究;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彥;漢語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儲澤祥;;漢語處所詞的詞類地位及其類型學意義[J];中國語文;2006年03期
2 朱彥;復合詞語義的曲折性及其與短語的劃分[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1期
3 李安興;;試用“范疇化的典型理論”探討進一步改進漢英詞典中詞目標注詞性的問題[J];辭書研究;2006年04期
4 郭曙綸;漢語人名標注及其方法[J];零陵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郭曙綸,吳穎;對動詞構詞規(guī)律的探討[J];洛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6 楊亦鳴,徐以中;“副+名”現(xiàn)象研究之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02期
7 袁毓林;基于隸屬度的漢語詞類的模糊劃分[J];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宋春陽;面向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名+名”邏輯語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2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王仁強;認知視角的漢英詞典詞類標注實證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郭寶清;“兩典”詞類標注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蔡麗;海外華語教材詞匯分析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3 殷世宇;形容詞獨立存在的鑒定標準[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4 魏麗琴;英語、日語和漢語中的“名詞+動詞”型復合名語[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瑩;名詞非范疇化的制約因素[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袁偉;現(xiàn)代漢語詞典標注詞性之比較與批評[D];蘇州大學;2006年
7 王丹;論“上”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認知隱喻意義[D];四川大學;2006年
8 歐倩;情態(tài)助動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月圓;復合詞研究[J];當代語言學;1995年02期
2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戴昭銘;一種特殊結構的名詞[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4 劉大為;認知性辭格與表達性辭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唐鈺明;定量方法與古文字資料的詞匯語法研究[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6 陳瑤;近年來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結構研究述評[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7 蘇新春;關于《現(xiàn)代漢語詞典》詞匯計量研究的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4期
8 袁毓林;論元角色的層級關系和語義特征[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9 孟悅;;目前我國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現(xiàn)代外語;1993年01期
10 賈彥德;對現(xiàn)代漢語語義格的認識與劃分[J];語文研究;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德熙;;從方言和歷史看狀態(tài)形容詞的名詞化[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冬梅;現(xiàn)代漢語動名互轉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良璽;現(xiàn)代俄語中“組合復合名詞”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3期
2 朱文俊;英語復合名詞的發(fā)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0年04期
3 張娟云;半連寫俄語復合名詞的變格[J];外語學刊;1981年03期
4 秦秀白;對《英語復合名詞的發(fā)展》一文的意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1年01期
5 徐明淮;日語復合名詞的構成及其新傾向[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2年04期
6 馬瑞祥;半連寫俄語復合名詞的語法性屬及其運用規(guī)則[J];外語學刊;1982年03期
7 王孟包;英語復合名詞淺說[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3年02期
8 李寶忠;日語復合名詞的構成形式以及“名·動”結構的構詞特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4年03期
9 常遠;漫談俄語復合名詞的某些特點[J];中國俄語教學;1985年03期
10 李保忠;日語復合名詞的構詞特點——詞構成方法上的內外因素[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黃慶;;三點感想[A];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材料匯編[C];1990年
2 婁玉娟;;試論提高英語學習效率[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3 陸丙甫;;增加漢字書寫系統(tǒng)的語法信息[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扎洛;索南仁欠;;語言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藏語詞性分類方法研究[A];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吳靜;;英/漢語中和動物相關的N+N復合名詞的圖式化理解[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玉鳳 宕昌縣舊城中學教師;提高英語單詞記憶效率的途徑[N];隴南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星;關于現(xiàn)代日語名詞若干問題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宋美娜;偏正式復合名詞的詞義與語素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魏麗琴;英語、日語和漢語中的“名詞+動詞”型復合名語[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海霞;復合名詞作賓語和狀語的條件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晚姑;結構·語義·認知[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沈達正;航天科技英語復合名詞及其翻譯[D];清華大學;2005年
6 喬會;《儒林外史》量詞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83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168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