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新兵特質應對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本文關鍵詞:男性新兵特質應對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特質應對方式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新兵 自我控制 中介作用
【摘要】:當今社會中,人們無時無刻的都在應對著各種各樣的事件,個體就需要控制自己的行為、思維、語言等等來應對各種事件的出現(xiàn)。自我控制是人們克服一系列的沖動,或者習慣化的行為而做出的努力,它是指調控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社會規(guī)范或法律。有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控制能力較低的個體出現(xiàn)消極心理或者問題行為的幾率就會增大,比如過多的吸煙、酗酒、依賴毒品、暴力襲擊行為、非理性的消費、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等等。合理的自我控制就會出現(xiàn)積極的結果,比如,出色的成績、健康的身體習慣、良好的人際圈、積極從容的應對事件的發(fā)生。合理的自我控制正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這個社會環(huán)境對新兵個體的特質應對方式的影響,同時重點考慮自我控制對在二者之間所發(fā)揮的作用。研究運用橫斷研究方法,采用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特質應對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對某地入伍新兵進行問卷調查,采取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研究新兵的特質應對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并探討自我控制能力在二者之間發(fā)揮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親人中有軍人的新兵在消極應對得分上低于親人中無軍人的新兵,而親人中有軍人的新兵在積極得分上高于親人中無軍人的新兵(P0.05或P0.01);新兵的不同文化程度在新兵的自我控制維度(如沖動控制、健康習慣、專注工作、節(jié)制娛樂上差異不顯著(P0.05);但在抵制誘惑這個維度上呈現(xiàn)顯著差異(P0.05);父母的關愛與鼓勵自主與SCS各維度得分、積極應對方式存在正相關(r=0.12~0.35,P0.05或P0.01);父母控制與SCS各維度得分呈負相關(r=-0.15~-0.37,P0.01)、與消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r=0.26、0.32,P0.01)自我控制在父母積極教養(yǎng)方式分別與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的作用過程中起著中介作用。在今后的軍事素養(yǎng)訓練中,我們可以著手于增強士兵的自我控制能力訓練,以增強個體積極應對應激事件的能力。
【關鍵詞】:特質應對方式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新兵 自我控制 中介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8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9-16
- 1.1 自我控制研究綜述9-11
- 1.1.1 自我控制的概念9-10
- 1.1.2 自我控制的理論基礎、力量模型與測量10-11
- 1.2 應對方式的研究綜述11-14
- 1.2.1 應對及應對方式的概念11-12
- 1.2.2 應對方式的分類12-13
- 1.2.3 應對理論13
- 1.2.4 應對的測量13-14
- 1.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綜述14-15
- 1.3.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概念14
- 1.3.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類型與維度14-15
- 1.4 自我控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15
- 1.5 自我控制與應對方式的關系15-16
- 第二部分 問題的提出16-17
- 2.1 以往研究的局限16
- 2.2 研究假設16
- 2.3 研究意義16-17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17-20
- 3.1 研究對象17-18
- 3.2 測量工具18-19
- 3.2.1 人.統(tǒng)計學變量18
- 3.2.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18-19
- 3.2.3 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19
- 3.2.4 特質應對方式量表(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19
- 3.3 測量程序19
- 3.4 統(tǒng)計工具與方法19-20
- 第四部分 結果20-27
- 4.1 新兵特質應對方式、自我控制及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差異20-21
- 4.1.1 新兵的特質應對方式在親人參軍變量上的差異20
- 4.1.2 新兵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新兵文化程度上的差異20-21
- 4.2 新兵自我控制、特質應對方式及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各維度相關性21
- 4.3 新兵父母教養(yǎng)方式、特質應對方式與自我控制能力的結構方程模型21-27
- 4.3.1 新兵母親教養(yǎng)方式、特質應對方式與自我控制的結構方程模型23-24
- 4.3.2 新兵父親教養(yǎng)方式、特質應對方式與自我控制的結構方程模型24
- 4.3.3 中介效應的顯著性檢驗24-27
- 第五部分 討論27-29
- 5.1 新兵特質應對方式、自我控制的差異27-28
- 5.1.1 新兵的特質應對方式在親人參軍變量上的差異27
- 5.1.2 新兵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文化程度上的差異27-28
- 5.2 新兵的自我控制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28
- 5.3 新兵自我控制與特質應對方式的關系28-29
- 5.4 自我控制在新兵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特質應對方式間的中介模型29
- 第六部分 結論29-32
- 6.1 研究結論29-30
- 6.2 研究創(chuàng)新30
- 6.3 研究的局限與展望30-32
- 參考文獻32-35
- 附錄35-38
- 致謝38-3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39-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序蓀;;心理的自我控制與培養(yǎng)[J];心理學探新;1985年03期
2 徐速,劉金花;兒童自我控制水平與父母管教態(tài)度間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9年02期
3 宋輝,楊麗珠;兒童自我控制發(fā)展研究綜述[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4 程利;桑標;解希靜;;兒童自我控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0年Z1期
5 張靈聰;自我控制的一種機制──平衡需求[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6 陳偉民,桑標;兒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7 丁海燕,羅艷珠;兒童自我控制發(fā)展特點及其制約因素探討[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童成壽;;國內(nèi)外關于自我控制理論的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宋美榮;鄭莉君;;自我控制研究回顧與展望[J];社會心理科學;2009年03期
10 衛(wèi)宇;;兒童自我控制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苗;陳會昌;;兒童2歲時自我控制的特點及其對小學第一年適應狀況的預測[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楊麗珠;劉文;;兒童自我控制發(fā)展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于國慶;楊治良;;大學生自我控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楊麗珠;;兒童自我控制發(fā)展與促進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孫擁軍;;自我控制:一種有限的資源[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孫擁軍;張力為;吳秀峰;;運動參與者的操作表現(xiàn):自我控制的視角[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7 郭金花;梅松麗;;主觀幸福感、網(wǎng)絡成癮及自我控制的關系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魏來;王瑞琪;聶衍剛;;特質自控與自我損耗對自我控制失敗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9 張連成;;思維抑制與表達對運動員自我控制損耗的影響[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金欣俐;楊麗珠;沈悅;蔣重清;;癲癇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自我控制腦電差異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碧海;教師如何自我控制與調節(jié)情緒[N];天津教育報;2009年
2 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系 但菲;自我控制與幼兒個性的發(fā)展[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3 王展;煩躁的自我控制[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4 詹文明;“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哲學[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5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系 胡東芳;優(yōu)秀教師是如何“出爐”的?[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3歲看老”有一定道理[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7 通訊員 謝明霞;濕疹,自我控制最重要[N];家庭醫(yī)生報;2006年
8 楊覓斯;良好品質靠養(yǎng)成[N];湖南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韓明華;流言蜚語只傷弱者[N];保健時報;2004年
10 ;當你遇到憤怒的學生(Ⅱ)[N];中國教師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于國慶;大學生自我控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沈悅;幼兒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擁軍;自我控制損耗對運動員操作表現(xiàn)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4 于斌;工作記憶能力與自我控制的關系及其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5 董春艷;他人存在及其自我控制行為對消費者自我控制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和平;重慶市大學生自我控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2 陳怡;大學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與攻擊性的關系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劉淑芳;自我控制對創(chuàng)造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4 馬夕汐;音樂誘發(fā)情緒對自我衰竭的影響[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歡;兒童自我控制評定量表的編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蔣龍;運動員自我控制的后續(xù)效應:自我損耗與行為規(guī)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闞建輝;大學生自我控制、手機成癮和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殷葉馨;大學生幸福取向與生涯適應力、自我控制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9 李松;男性新兵特質應對方式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10 袁碧娟;農(nóng)村小學4~6年級自我控制訓練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883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98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