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區(qū)唐墓壁畫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1-03 23:42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太原地區(qū)唐代壁畫墓的發(fā)現(xiàn)不斷增多。目前見諸報道的已有16座,形成了較為豐富的資料積累。太原地區(qū)唐墓壁畫,尤其是屏風壁畫,受到學術界的長期關注,相關研究在數(shù)量上已經(jīng)十分豐富,在內(nèi)容上也已經(jīng)相當深入。近些年,赫連山、赫連簡墓的考古發(fā)現(xiàn)剛剛公布,郭行墓(1)的材料又引起廣泛關注。在不斷涌現(xiàn)的新材料刺激下,太原地區(qū)唐墓壁畫在配置、繪制及內(nèi)容等問題上,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本文在盡可能全面收集材料的基礎上,第一章首先對太原地區(qū)唐墓壁畫的研究動態(tài)進行了綜述并闡釋了研究目的和方法,最后對考古發(fā)現(xiàn)情況進行了介紹。第二章對壁畫的繪制和配置進行探討。一是對繪制過程中的地仗、起稿、定稿上色等基本環(huán)節(jié)以及在赫連山墓中出現(xiàn)的描潤現(xiàn)象進行論述。二是對配置模式的研究,通過對墓葬形制、壁畫內(nèi)容的分類,將其分為三種,并將其中數(shù)量最多且流行時間較長的模式命名為“太原模式”。第三章,是對屏風壁畫的研究。首先是對樹下人物圖的研究,一是對仍存在爭議的主題故事進行了考訂并且新考定出了部分主題,同時討論具有相似情節(jié)的主題壁畫在表現(xiàn)形式方面的異同;二是通過對同一主題壁畫的分析,推測不同主題故事的樹下人物圖的底本...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綜述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1.3 太原地區(qū)唐代壁畫墓的發(fā)現(xiàn)
第二章 壁畫的繪制與配置
2.1 繪制
2.1.1 地仗
2.1.2 起稿
2.1.3 定稿、上色
2.2 配置
第三章 屏風壁畫研究
3.1 形制研究
3.2 內(nèi)容研究
3.2.1 樹下人物屏風壁畫研究
3.2.1.1 內(nèi)容考訂
3.2.1.1 .1 主題明確的屏風壁畫
3.2.1.1 .2 主題待定的屏風壁畫
3.2.1.2 底本研究
3.2.1.2 .1 底本與屏風壁畫的繪制
3.2.1.2 .2 底本活用方式推測
3.2.2 侍女和空白屏風壁畫研究
第四章 其他壁畫研究
4.1 甬道壁畫
4.2 墓頂壁畫
4.2.1 復雜模式
4.2.1.1 挽結花幔
4.2.1.2 四神圖像及日月星辰
4.2.2 簡單模式
4.3 墓室四壁其他壁畫
4.3.1 影作木構
4.3.2 門吏圖像
4.3.3 侍從圖像
4.3.4 胡人駝馬圖、牛車圖、勞作圖
小結
4.4 棺床壁畫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赫連山、赫連簡墓壁畫的繪制、描潤與配置——兼談唐代壁畫墓的“太原模式”[J]. 王煒,張丹華,馮鋼. 文物. 2019(08)
[2]山西太原唐代赫連山、赫連簡墓發(fā)掘簡報[J]. 周健,馮鋼,朱海玉,原江,李愛民,李在青,劉晚香,劉俊,高春生,郝月仙,陳慶軒,金曉彤,姚慶,龍真. 文物. 2019(05)
[3]太原金勝村唐墓再研究[J]. 沈睿文. 絲綢之路研究集刊. 2018(00)
[4]論唐墓屏風式壁畫“樹與人物”題材的母題與來源[J]. 馮筱媛. 寧夏社會科學. 2015(06)
[5]影作木構間的“樹下老人”屏風畫[J]. 穆寶鳳.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3(02)
[6]從擺脫世俗的瀟灑風度向現(xiàn)實生活意趣的轉(zhuǎn)變——以北朝—唐墓室發(fā)現(xiàn)的屏風式“樹下老人”圖為中心的考古學觀察[J]. 馬曉玲. 考古與文物. 2011(03)
[7]淺論北朝至唐代壁畫墓中的屏風圖像——以“樹下老翁”為中心[J]. 侯紀潤. 文博. 2011(03)
[8]山西太原晉源鎮(zhèn)三座唐壁畫墓[J]. 常一民,陳慶軒,裴靜蓉. 文物. 2010(07)
[9]太原唐墓壁畫之“樹下老人”[J]. 商彤流. 上海文博論叢. 2006(03)
[10]山西唐代墓葬壁畫藝術[J]. 馬金花. 文物春秋. 2005(02)
博士論文
[1]唐墓壁畫女性圖像風格研究[D]. 于靜芳.西安美術學院 2018
碩士論文
[1]唐墓屏風式樹下人物圖研究[D]. 徐輝.中國美術學院 2019
[2]北朝至隋唐時期墓室屏風式壁畫的初步研究[D]. 馬曉玲.西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700844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綜述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1.3 太原地區(qū)唐代壁畫墓的發(fā)現(xiàn)
第二章 壁畫的繪制與配置
2.1 繪制
2.1.1 地仗
2.1.2 起稿
2.1.3 定稿、上色
2.2 配置
第三章 屏風壁畫研究
3.1 形制研究
3.2 內(nèi)容研究
3.2.1 樹下人物屏風壁畫研究
3.2.1.1 內(nèi)容考訂
3.2.1.1 .1 主題明確的屏風壁畫
3.2.1.1 .2 主題待定的屏風壁畫
3.2.1.2 底本研究
3.2.1.2 .1 底本與屏風壁畫的繪制
3.2.1.2 .2 底本活用方式推測
3.2.2 侍女和空白屏風壁畫研究
第四章 其他壁畫研究
4.1 甬道壁畫
4.2 墓頂壁畫
4.2.1 復雜模式
4.2.1.1 挽結花幔
4.2.1.2 四神圖像及日月星辰
4.2.2 簡單模式
4.3 墓室四壁其他壁畫
4.3.1 影作木構
4.3.2 門吏圖像
4.3.3 侍從圖像
4.3.4 胡人駝馬圖、牛車圖、勞作圖
小結
4.4 棺床壁畫
第五章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赫連山、赫連簡墓壁畫的繪制、描潤與配置——兼談唐代壁畫墓的“太原模式”[J]. 王煒,張丹華,馮鋼. 文物. 2019(08)
[2]山西太原唐代赫連山、赫連簡墓發(fā)掘簡報[J]. 周健,馮鋼,朱海玉,原江,李愛民,李在青,劉晚香,劉俊,高春生,郝月仙,陳慶軒,金曉彤,姚慶,龍真. 文物. 2019(05)
[3]太原金勝村唐墓再研究[J]. 沈睿文. 絲綢之路研究集刊. 2018(00)
[4]論唐墓屏風式壁畫“樹與人物”題材的母題與來源[J]. 馮筱媛. 寧夏社會科學. 2015(06)
[5]影作木構間的“樹下老人”屏風畫[J]. 穆寶鳳.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3(02)
[6]從擺脫世俗的瀟灑風度向現(xiàn)實生活意趣的轉(zhuǎn)變——以北朝—唐墓室發(fā)現(xiàn)的屏風式“樹下老人”圖為中心的考古學觀察[J]. 馬曉玲. 考古與文物. 2011(03)
[7]淺論北朝至唐代壁畫墓中的屏風圖像——以“樹下老翁”為中心[J]. 侯紀潤. 文博. 2011(03)
[8]山西太原晉源鎮(zhèn)三座唐壁畫墓[J]. 常一民,陳慶軒,裴靜蓉. 文物. 2010(07)
[9]太原唐墓壁畫之“樹下老人”[J]. 商彤流. 上海文博論叢. 2006(03)
[10]山西唐代墓葬壁畫藝術[J]. 馬金花. 文物春秋. 2005(02)
博士論文
[1]唐墓壁畫女性圖像風格研究[D]. 于靜芳.西安美術學院 2018
碩士論文
[1]唐墓屏風式樹下人物圖研究[D]. 徐輝.中國美術學院 2019
[2]北朝至隋唐時期墓室屏風式壁畫的初步研究[D]. 馬曉玲.西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7008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0084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