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的文化意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00:05
鄂西南是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0多個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共同生活居住的地方;也因其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氣候,成為中國最早的人類發(fā)祥地之一,在歷史的長河里形成了以巴濮文化為基礎,融合了楚、漢等多種文化為一體的沉積地帶。現(xiàn)今的鄂西南地區(qū)包括了10個縣市級行政區(qū)劃,歷史上的政治制度曾經歷了羈縻制度、土司制度和改土歸流的封建集權統(tǒng)治,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政治、經濟、文化獲得迅猛發(fā)展;在交通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國家扶持政策的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鄂西南地區(qū)的城市也迅速發(fā)展起來;特別是民族文化和地域自然資源成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優(yōu)質資源,民族文化復興、文化自信自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內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對鄂西南地區(qū)各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展示與推廣成為各級政府、企事業(yè)單位和民眾的社會責任與自覺行為。所以,營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間,并在公共空間里展示本地域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成為自2000年以來鄂西南地區(qū)城市公共空間里的主要文化事項之一,不斷催生出新的藝術形式出現(xiàn),即城市公共壁畫。通過對鄂西南地區(qū)10個縣市級城市公共壁畫的多次實地考察與調研,收集了大量的城市公共壁畫圖像資料,經過分類整理,...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11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鄂西南區(qū)位圖
一、公共場所分布鄂西南地區(qū)公共場所建設起步較晚,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逐步趨于完善。根據(jù)“十三五”規(guī)劃的推行,鄂西南地區(qū)也在著力打造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16年由湖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對湖北省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將標準體系建設作為首要章節(jié)突出,要求市(州)有“三館一場”、縣有“兩館一場”,即市(州)應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國有博物館和劇場,縣級須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①目前,恩施市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國有博物館和劇場;利川市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宣恩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來鳳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建始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咸豐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巴東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鶴峰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五峰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長陽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以標準促均等、促落實、促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求突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以專門章節(jié)明確“推進荊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具體舉措,強化保障措施。
第三節(jié) 城市公共壁畫類別按照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的每一項內容進行羅列,發(fā)現(xiàn)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有178余項。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選題多是取材于該地區(qū)多樣的民族文化,且在不同地區(qū)出現(xiàn)題材重復的現(xiàn)象,這在壁畫的分類上增加了難度。因此,本文按照題材類型進行歸類大致可分為民俗風情類、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以及紅色文化類四類,基于題材進行劃分能夠全面細致的整理每幅壁畫組成部分,并且能夠清晰的展現(xiàn)該地區(qū)重要的民族文事項。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域文化的傳播——當代城市地鐵壁畫的創(chuàng)作趨勢[J]. 劉志云,何艷. 山西檔案. 2017(02)
[2]土家族地區(qū)原始生殖崇拜觀念初探[J]. 朱世學.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3)
[3]以公共藝術的方法傳承武漢巴楚文化遺產的可行性研究[J]. 郭媛媛. 戲劇之家. 2016(08)
[4]“群體記憶”與“個體表演”范疇探析——以鮑曼《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為例[J]. 王佳,梁家勝.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5(03)
[5]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核心技術及空間文化解讀[J]. 石慶秘,倪霓,張倩. 前沿. 2015(06)
[6]圖像與闡釋:從文化史到視覺文化研究[J]. 鄭二利. 南方文壇. 2015(03)
[7]地域文化圖像資源向城市公共藝術的轉化分析[J]. 陳超. 設計. 2015(03)
[8]圖像學及其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中的應用問題[J]. 韓士連,賀萬里.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1(05)
[9]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J]. 陳廷亮,陳奧琳.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4)
[10]氣韻:藝術風格學研究的突破口[J]. 胡家祥. 文藝研究. 2009(09)
博士論文
[1]城市公共空間的歷史演變[D]. 周波.四川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利川清代墓葬群碑刻文本記憶研究[D]. 趙梓含.湖北民族學院 2018
[2]古代巴族虎鈕錞于的圖像研究[D]. 姚施華.湖北民族學院 2017
[3]唐山公共壁畫的地域性研究[D]. 李旺澤.華北理工大學 2015
[4]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D]. 于艷.西南交通大學 2012
[5]氣韻:藝術風格學的支點[D]. 余振齊.中南民族大學 2009
[6]涂鴉壁畫與主流公共壁畫的比較與融合[D]. 海藝臏.南京藝術學院 2009
[7]山東漢畫像石樂舞圖像研究[D]. 杜蕾.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5
[8]從機場壁畫看中國現(xiàn)代公共壁畫的創(chuàng)作文脈[D]. 吳嘯海.中央美術學院 2003
本文編號:3486168
【文章來源】:湖北民族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11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鄂西南區(qū)位圖
一、公共場所分布鄂西南地區(qū)公共場所建設起步較晚,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逐步趨于完善。根據(jù)“十三五”規(guī)劃的推行,鄂西南地區(qū)也在著力打造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16年由湖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對湖北省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將標準體系建設作為首要章節(jié)突出,要求市(州)有“三館一場”、縣有“兩館一場”,即市(州)應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國有博物館和劇場,縣級須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①目前,恩施市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國有博物館和劇場;利川市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宣恩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來鳳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建始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咸豐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巴東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鶴峰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五峰縣具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長陽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劇場。以標準促均等、促落實、促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求突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以專門章節(jié)明確“推進荊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具體舉措,強化保障措施。
第三節(jié) 城市公共壁畫類別按照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的每一項內容進行羅列,發(fā)現(xiàn)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有178余項。鄂西南城市公共壁畫選題多是取材于該地區(qū)多樣的民族文化,且在不同地區(qū)出現(xiàn)題材重復的現(xiàn)象,這在壁畫的分類上增加了難度。因此,本文按照題材類型進行歸類大致可分為民俗風情類、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以及紅色文化類四類,基于題材進行劃分能夠全面細致的整理每幅壁畫組成部分,并且能夠清晰的展現(xiàn)該地區(qū)重要的民族文事項。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地域文化的傳播——當代城市地鐵壁畫的創(chuàng)作趨勢[J]. 劉志云,何艷. 山西檔案. 2017(02)
[2]土家族地區(qū)原始生殖崇拜觀念初探[J]. 朱世學.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3)
[3]以公共藝術的方法傳承武漢巴楚文化遺產的可行性研究[J]. 郭媛媛. 戲劇之家. 2016(08)
[4]“群體記憶”與“個體表演”范疇探析——以鮑曼《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為例[J]. 王佳,梁家勝.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5(03)
[5]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核心技術及空間文化解讀[J]. 石慶秘,倪霓,張倩. 前沿. 2015(06)
[6]圖像與闡釋:從文化史到視覺文化研究[J]. 鄭二利. 南方文壇. 2015(03)
[7]地域文化圖像資源向城市公共藝術的轉化分析[J]. 陳超. 設計. 2015(03)
[8]圖像學及其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中的應用問題[J]. 韓士連,賀萬里.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1(05)
[9]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J]. 陳廷亮,陳奧琳.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4)
[10]氣韻:藝術風格學研究的突破口[J]. 胡家祥. 文藝研究. 2009(09)
博士論文
[1]城市公共空間的歷史演變[D]. 周波.四川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利川清代墓葬群碑刻文本記憶研究[D]. 趙梓含.湖北民族學院 2018
[2]古代巴族虎鈕錞于的圖像研究[D]. 姚施華.湖北民族學院 2017
[3]唐山公共壁畫的地域性研究[D]. 李旺澤.華北理工大學 2015
[4]公共藝術與地域文化[D]. 于艷.西南交通大學 2012
[5]氣韻:藝術風格學的支點[D]. 余振齊.中南民族大學 2009
[6]涂鴉壁畫與主流公共壁畫的比較與融合[D]. 海藝臏.南京藝術學院 2009
[7]山東漢畫像石樂舞圖像研究[D]. 杜蕾.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5
[8]從機場壁畫看中國現(xiàn)代公共壁畫的創(chuàng)作文脈[D]. 吳嘯海.中央美術學院 2003
本文編號:3486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861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