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科幻小說中的“未來中國”形象建構
發(fā)布時間:2021-02-06 11:21
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萌芽,它產生于“西學東漸”的科學思潮和晚清知識分子“救國”理想的結合,在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之時知識分子借助科學的技術和小說的形式建構了未來時空中的國家想象。清末民初科幻小說中的“未來中國”充分顯示了古老中國與西方大國相遇所碰撞出的奇異火花,并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盡管其存在時間不長,但為知識分子建構理想國家提供了新的表現(xiàn)方式和思想內容,也對文學的現(xiàn)代化轉型產生了影響。本文在整理、挖掘文獻作品的基礎上,將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說放置于當時的歷史語境中去考察,以文本解讀和史料研究為主,通過文本中所呈現(xiàn)的國家形象論述清末民初科幻小說中“科學”與想象結合、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雜糅的表現(xiàn)特征。探究分析清末民初科幻小說中的國家形象建構,可以管窺近代知識分子建構民族國家的時代心理,也反映出晚清文學在走向現(xiàn)代化過程中對現(xiàn)代科學精神和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吸收與融合。緒論主要介紹了選題背景及意義,清末民初科幻小說的概念定義及當前研究整體情況,科幻小說與國家想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本論文論述的范圍。第一章是對清末民初科幻小說誕生的背景闡釋,分別從內外兩個方面概括了其興起的原因...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核心概念的梳理及定義
三、清末民初科幻小說研究概述
第一章 清末民初科幻小說出現(xiàn)的背景
第一節(jié) 科學知識與政治愿望的交叉
第二節(jié) 域外小說的譯介與傳播
第三節(jié) 現(xiàn)實危機與愛國熱情
第二章 “崇尚科學”的“文明境界”
第一節(jié) 新交通工具:新式氣球與時空距離的縮短
第二節(jié) 新醫(yī)療手段:換腦術與國民精神的重塑
第三節(jié) 新軍式武器:綠氣炮與科技多面性的思考
第四節(jié) 新教育方式:新學堂與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第三章 “中西融合”的“大同世界”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下的大國書寫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文明與“大同”理想
第三節(jié) 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碰撞
第四節(jié) 神話傳說與現(xiàn)代科技的結合
第四章 想象“未來中國”的方式
第一節(jié) 通往“未來中國”的途徑
一、旅行敘事——以《烏托邦游記》《新石頭記》為例
二、夢境敘事——以《新中國》《新年夢》為例
第二節(jié) 從地球到太空——時空觀念的改變
一、時間觀念的改變
二、空間觀念的轉變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漫談晚清和“五四”時期的西學與國際視野[J]. 李歐梵. 東吳學術. 2019(06)
[2]科學抑或妄想——晚清科幻小說對“科學”的認識[J]. 曹祥金. 明清小說研究. 2019(03)
[3]西學東漸:晚清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中西文化關系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系列演講第二講[J]. 李歐梵. 關東學刊. 2018(02)
[4]“晚清現(xiàn)代性”的悖論與盲區(qū)——以《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為中心[J]. 汪衛(wèi)東. 中國文學批評. 2017(04)
[5]“晚清科幻小說”概念辨析[J]. 賈立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7(08)
[6]清末民初社會小說的思想蘊藉[J]. 張勐. 文學評論. 2016(05)
[7]史料學視野中的中國科幻研究[J]. 李廣益.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
[8]本土、異域、虛擬世界——清末民初小說的三重敘事空間[J]. 紀蘭香. 理論界. 2014(11)
[9]抨擊與憧憬:晚清小說中的民族國家想象——以晚清譴責小說、翻新小說、科學小說為主[J]. 侯運華.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3)
[10]論晚清“科學小說”的定名及其影響[J]. 任冬梅. 科普研究. 2011(03)
博士論文
[1]中國現(xiàn)當代科幻小說的發(fā)展歷程、本土特點及大眾傳播[D]. 劉媛.蘇州大學 2014
[2]明清游歷小說研究[D]. 董定一.南開大學 2013
[3]晚清科學幻想小說與“知識型”轉變[D]. 劉軍.北京大學 2012
[4]“病”與“藥”——清末新小說中的“救國”想象[D]. 鄭麗麗.南開大學 2009
[5]晚清非寫實小說研究[D]. 馮鴿.蘇州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晚清科幻小說中的器物想象與科學思想[D]. 呂寧.浙江大學 2017
[2]晚清科幻小說現(xiàn)代性研究[D]. 肖雯.華東師范大學 2009
[3]晚清“未來小說”中的現(xiàn)代意識[D]. 張鯤.華東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20522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核心概念的梳理及定義
三、清末民初科幻小說研究概述
第一章 清末民初科幻小說出現(xiàn)的背景
第一節(jié) 科學知識與政治愿望的交叉
第二節(jié) 域外小說的譯介與傳播
第三節(jié) 現(xiàn)實危機與愛國熱情
第二章 “崇尚科學”的“文明境界”
第一節(jié) 新交通工具:新式氣球與時空距離的縮短
第二節(jié) 新醫(yī)療手段:換腦術與國民精神的重塑
第三節(jié) 新軍式武器:綠氣炮與科技多面性的思考
第四節(jié) 新教育方式:新學堂與教育普及的重要性
第三章 “中西融合”的“大同世界”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下的大國書寫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文明與“大同”理想
第三節(jié) 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碰撞
第四節(jié) 神話傳說與現(xiàn)代科技的結合
第四章 想象“未來中國”的方式
第一節(jié) 通往“未來中國”的途徑
一、旅行敘事——以《烏托邦游記》《新石頭記》為例
二、夢境敘事——以《新中國》《新年夢》為例
第二節(jié) 從地球到太空——時空觀念的改變
一、時間觀念的改變
二、空間觀念的轉變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漫談晚清和“五四”時期的西學與國際視野[J]. 李歐梵. 東吳學術. 2019(06)
[2]科學抑或妄想——晚清科幻小說對“科學”的認識[J]. 曹祥金. 明清小說研究. 2019(03)
[3]西學東漸:晚清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中西文化關系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系列演講第二講[J]. 李歐梵. 關東學刊. 2018(02)
[4]“晚清現(xiàn)代性”的悖論與盲區(qū)——以《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為中心[J]. 汪衛(wèi)東. 中國文學批評. 2017(04)
[5]“晚清科幻小說”概念辨析[J]. 賈立元.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7(08)
[6]清末民初社會小說的思想蘊藉[J]. 張勐. 文學評論. 2016(05)
[7]史料學視野中的中國科幻研究[J]. 李廣益.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
[8]本土、異域、虛擬世界——清末民初小說的三重敘事空間[J]. 紀蘭香. 理論界. 2014(11)
[9]抨擊與憧憬:晚清小說中的民族國家想象——以晚清譴責小說、翻新小說、科學小說為主[J]. 侯運華.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3)
[10]論晚清“科學小說”的定名及其影響[J]. 任冬梅. 科普研究. 2011(03)
博士論文
[1]中國現(xiàn)當代科幻小說的發(fā)展歷程、本土特點及大眾傳播[D]. 劉媛.蘇州大學 2014
[2]明清游歷小說研究[D]. 董定一.南開大學 2013
[3]晚清科學幻想小說與“知識型”轉變[D]. 劉軍.北京大學 2012
[4]“病”與“藥”——清末新小說中的“救國”想象[D]. 鄭麗麗.南開大學 2009
[5]晚清非寫實小說研究[D]. 馮鴿.蘇州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晚清科幻小說中的器物想象與科學思想[D]. 呂寧.浙江大學 2017
[2]晚清科幻小說現(xiàn)代性研究[D]. 肖雯.華東師范大學 2009
[3]晚清“未來小說”中的現(xiàn)代意識[D]. 張鯤.華東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205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2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