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認知主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5 20:27
本文關鍵詞: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認知主體研究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在西方哲學史上,康德確立了“人是主體”的學說。人作為主體,在康德哲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認知的主體、道德的主體和審美的主體!都兇饫硇耘小纷鳛榭档抡軐W的開端,主要解決了認識論的基本問題,在此過程中突顯出認知主體的能動作用。本文主要是對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中的認知主體做一探究。對認識論或認知主體的強調(diào)是近代西方哲學的一個顯著的表現(xiàn)特征。認知主體的形成是隨著主客關系問題而出現(xiàn)的,人又以認知主體的形式顯現(xiàn)出來,在反思哲學中以“自我意識”為基點被確立起來!白晕摇钡拇_證始于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而在休謨的懷疑論中遭到質(zhì)疑,最終康德通過理性的批判和認識領域的“哥白尼革命”,確立起理性主體原則和人在認識領域中的認知主體地位。首先,康德訴諸于先驗哲學,將認識論問題轉(zhuǎn)為認知主體的問題。從主體自身之內(nèi)尋求認識何以可能的根據(jù),正是先驗主體自身具有的形式上的邏輯統(tǒng)一功能,使知識具有普遍必然性。所以,在康德先驗哲學中,先驗自我作為認知的主體,是個功能性的、邏輯主體,而不是心靈實體。其次,康德通過對主體認識能力的考察,確立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于:認知主體所具有的先天直觀形式把握人的感受性而形成感性對象,知性范疇作為主體的先天思維形式,對感性雜多進行綜合統(tǒng)一而形成知識,這種綜合作用來自于主體的先驗統(tǒng)覺的功能,并且感性與知性是通過先驗想象力的聯(lián)結(jié)結(jié)合起來的。這一過程體現(xiàn)出認知主體的自發(fā)性、能動性和綜合統(tǒng)一性的特征。然而,康德的認知主體具有認識上的界限和范圍,它只能在經(jīng)驗領域發(fā)揮效用而不能越界。最后,康德以認識主體為中心的理性劃界,導致認識的二元論,同時認知主體被限于自我之中,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唯我論”。雖然,康德認知主體理論具有一些理論上的困難,但他有關認識主體的觀點在哲學史上以及康德整個哲學中具有重要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516.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振林;李曉勇;;理性主體與理性批判:現(xiàn)代性的哲學話語[J];學習與探索;2009年02期
2 梁云昌;;論康德自我意識的知識功能[J];學術論壇;2006年02期
3 易曉波;康德知性概念的含義[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王天成;康德先驗邏輯的基本問題[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本文編號:13343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3432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