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20b通過NFAT信號通路對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T細胞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MicroRNA-20b通過NFAT信號通路對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T細胞的影響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microRNA-20b NFAT5 CAMTA1 胸腺瘤 重癥肌無力
【摘要】:目的:研究microRNA-20b對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T細胞的影響。方法:1.運用RT-PCR方法,比較miR-20b在胸腺瘤及正常胸腺組織中的表達。2.通過MTT等方法研究miR-20b對T細胞增殖及活化功能的影響。3.應用miRanda及TargetScan軟件預測miR-20b的靶基因,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驗證靶向關系。4.應用MTT法檢測靶基因?qū)urkat細胞增殖和活化的影響。5.選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miR-20b與NFAT5及CAMTA1在胸腺瘤中的關系。6.利用MTT及Western blot等方法通過沉默靶基因驗證miR-20b對靶基因的調(diào)控作用及分析調(diào)控作用的機制。結果:1.相對于無重癥肌無力患者和單純有重癥肌無力但不伴胸腺瘤的患者,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患者血清中miR-20b的表達水平明顯下降。2.活化的Jurkat細胞及CD4+T細胞中miR-20b的表達水平下降,miR-20b轉(zhuǎn)染組G0/G1期細胞比例明顯升高、S期細胞比例有所降低、G2/M期細胞比例亦有所降低,而Anti-miR-20b轉(zhuǎn)染組則完全相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細胞內(nèi)靶基因的表達在轉(zhuǎn)染miR-20b mimics后明顯下降,而轉(zhuǎn)染anti-miR-20b后明顯升高。4.Jurkat細胞系轉(zhuǎn)染miR-20b mimics后,IL2、IL10、CD25及CD69的表達明顯下降,細胞增殖活性明顯受到抑制,而轉(zhuǎn)染anti-miR-20b后則均升高。5.miR-20b與靶基因在胸腺瘤中呈明顯的負相關。6.Jurkat細胞轉(zhuǎn)染miR-20b mimics后能產(chǎn)生明顯的抑制細胞增殖和活化的作用,而且沉默靶基因引起的抑制作用可以被低表達的miR-20b部分消除。這些都有利的證明了NFAT5及CAMTA1是miR-20b在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中調(diào)控的靶基因。結論:因其對T細胞增殖以及活化的抑制作用,miR-20b在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患者細胞免疫中發(fā)揮著負調(diào)控作用。其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是通過對NFAT5及CAMTA1基因的調(diào)控而完成的。由于明顯的低表達特性,使得miR-20b可以作為診斷胸腺瘤的腫瘤標志物。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6.3;R74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永學,李泉華,梁躍飛,劉振波,焦方磊,張連國,孫俊峰;胸腺瘤外科治療65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0年06期
2 王子彤,閆東杰,李世業(yè),許紹發(fā),支修益,張海青;68例胸腺瘤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中國醫(yī)刊;2000年09期
3 楊偉,戴建偉;外科治療胸腺瘤合并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附5例報告及國內(nèi)文獻復習)[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1年06期
4 雷海,丁偉峰,任中華,郭焰;15例胸腺瘤的診療體會[J];大理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5 郭金成,王長喜,黃方;浸潤性胸腺瘤的綜合治療(附22例報告)[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2年05期
6 黃明偉 ,夏銀獻 ,殷文 ,施亞明 ,周志有 ,陳獻國;外科治療胸腺瘤合并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附3例報告)[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2年13期
7 田惠民;胸腺瘤合并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J];河北醫(yī)學;2003年05期
8 蘇文中,周福有,耿明飛;胸腺瘤的外科治療[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3年08期
9 宋宇宏 ,張國平 ,李險波;胸腺瘤46例[J];人民軍醫(yī);2003年04期
10 王勇杰,呂新懷,林樂勝,沈毅,李樹仁;胸腺瘤的手術治療效果[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明偉;;外科治療胸腺瘤合并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附3例報告)[A];2006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周乃康;田曉東;梁朝陽;柳曦;張濤;;胸腺瘤外科治療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3 仝鐵;;先天性胸腺瘤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常祿;呂長興;王家明;劉俊;郭金棟;李洪選;方文濤;陳文虎;;不能手術的胸腺瘤放療或放療合并化療的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嚴文遠;張朝杰;;侵襲性胸腺瘤的影像學診斷(附10例胸腺瘤分析)[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與診斷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9年
6 劉瑜;池闖;林超西;程德志;何志鋒;;胸腔鏡治療早期胸腺瘤23例分析[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林鋒;肖家榮;冉鵬;劉文;袁世璋;張艦;滕寅;王濤;胡曉;林鵬;;胸腺瘤的外科治療及臨床分析[A];貴州省醫(y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盧偉雄;溫俄羅;高時榮;;全身放射加中藥治療胸腺瘤[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宋世輝;張鵬;商忠良;劉毅梅;張鵬;;胸腺瘤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10 支修益;劉寶東;許慶生;張毅;蘇雷;王若天;胡牧;董宗俊;;胸腺瘤的外科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胸外科分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青;胸腺瘤良惡不再難辨[N];文匯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辛衍忠;MicroRNA-20b通過NFAT信號通路對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T細胞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7年
2 吳濤;胸腺瘤病理學和伴胸腺瘤重癥肌無力臨床診治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3 劉會寧;胸腺瘤在重癥肌無力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分析[D];山東大學;2004年
4 劉鴻程;RNA干擾抑制胸腺瘤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達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張暉;FOXN1和CXCL13在人胸腺組織中的表達及RNAi的初步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崔飛;胸部腫瘤的相關研究 第一部分:CD133在肺癌干細胞的研究 第二部分:胸腺瘤的表面生長因子受體分子生物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周韌;WHO-A、B3和C型胸腺上皮性腫瘤遺傳變異及其發(fā)病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達與胸腺瘤患者預后的關系[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程贏;MiR-143靶向PD-L1在電離輻射誘導胸腺瘤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3 張習文;建立胸腺瘤型重癥肌無力裸鼠模型可行性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唐培源;下調(diào)Wnt4基因后對胸腺瘤細胞凋亡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賀斌;Thy0517細胞系的表面抗原表達、超微結構及遺傳學特性[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王元國;細胞低氧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研制及人胸腺瘤細胞系的建立[D];天津大學;2013年
7 張威;基于細胞形態(tài)學特征的胸腺瘤組織學分類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8 崔文鵬;肋間小切口手術方式切除胸腺瘤的療效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李松梅;β5t、p63和CD20在胸腺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路秦龍;胸腺瘤重癥肌無力與非重癥肌無力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IL-6比較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3510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35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