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0-5p調控TGF-β和IGF-1信號通路影響腎母細胞瘤增殖和侵襲的分子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miR-140-5p調控TGF-β和IGF-1信號通路影響腎母細胞瘤增殖和侵襲的分子機制研究 出處:《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腎母細胞瘤 miRNA 增殖 侵襲 TGFBR1 IGF1R
【摘要】:腎母細胞瘤(Nephroblastoma),又稱Wilm's瘤,起源于胚胎性組織,是兒童最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之一,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兒童,中國的發(fā)病率約為3.3每百萬人,其發(fā)病率約占兒童惡性腫瘤的8-10%和兒童腎臟腫瘤95%。近年來,由于綜合治療措施的進步,使得疾病的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國際上總生存率可達到70%至80%,甚至更高。但在疾病的末期仍有惡性轉移的可能性,目前該病仍有5%的死亡率。因此,發(fā)現(xiàn)腎母細胞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對找到干預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方法和提高腫瘤的治愈率有重要意義。microRNAs(miRNAs)是一類長約17-24個核苷酸的內源性單鏈非編碼RNA,通過與靶mRNA完全或不完全互補配對,導致靶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譯,是一種基因轉錄后的調控。miRNAs與腫瘤密切相關,但是特異性miRNAs如何通過靶基因調控腎母細胞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詳細機制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通過miRNAs芯片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等方法篩選腎母細胞瘤組織中差異表達的關鍵miRNAs,選定miR-140-5p為研究對象,尋找并驗證miR-140-5p的靶基因TGFBR1和IGF1R并進行功能驗證。進一步研究了 miR-140-5p通過調控靶基因TGFBR1和IGF1R所在的信號通路TGF-β和IGF-1來影響腎母細胞瘤的增殖和侵襲的分子機制。目的證實miR-140-5p抑制腎母細胞瘤的增殖和侵襲;明確miR-140-5p通過調控TGF-β和IGF-1信號通路影響腎母細胞瘤增殖和侵襲。方法1.采用miRNA表達譜芯片檢測腎母細胞瘤組織和瘤旁非腫瘤腎組織中的miRNA表達譜。發(fā)現(xiàn)差異表達miRNAs。2.通過對芯片結果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和莖環(huán)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驗證,最終篩選出miR-140-5p為研究對象。3.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穩(wěn)定表達miR-140-5p的腎母細胞瘤細胞株G401miR-140-5p和WT-CLS1miR-140-5p;MTS法檢測不同處理組細胞的增殖率;流式細胞術分析細胞周期;遷移實驗分析細胞株侵襲能力。4.生物信息學軟件預測miR-140-5p對其關鍵靶基因的調控位點;同時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方法驗證miR-140-5p對其關鍵靶基因TGFBR1和IGF1R 3'UTR區(qū)的調控作用。5.ELISA方法檢測細胞上清中FGF9含量,免疫印跡實驗檢測靶基因TGFBR1和IGF1R的表達情況,同時檢測兩者所在的信號通路TGF-β通路的下游蛋白Smad2/3,FGF9,ERK和AKT與IGF-1通路的下游蛋白AKT的表達情況。6.回復實驗驗證miR-140-5p對TGFBR1和IGF1R的特異性抑制作用。7.統(tǒng)計學方法:SPSS 13.0錄入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miRNA表達譜芯片檢測腎母細胞瘤組織和瘤旁非腫瘤腎組織中的miRNA表達譜,發(fā)現(xiàn)大量差異表達miRNAs。生物信息學分析選擇miR-140-5p為關鍵miRNAs。Q-PCR方法擴大樣本驗證miR-140-5p在腎母細胞瘤組織中呈低表達狀態(tài)。2.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穩(wěn)定表達miR-140-5p的腎母細胞瘤細胞株G401miR-140-5p和 WT-CLS1miR-140-5p。miRNA 無關序列(miRNA-NC)作為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過表達G401miR-140-5p和WT-CLS1miR-140-5p組增殖率出現(xiàn)明顯降低(p0.05);細胞周期組織在G0/G1期。遷移實驗發(fā)現(xiàn),G401miR-140-5p和WT-CLS1miR-140-5p組細胞覆蓋率比miRNA-NC組明顯降低。3.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表明miR-140-5p能夠對TGFBR1和IGF1R基因的3'UTR起抑制性調控作用;基因沉默實驗和免疫印跡實驗進一步證實miR-140-5p能夠抑制TGFBR1和IGF1R蛋白的表達。4.與miRNA-NC組相比,免疫印跡實驗發(fā)現(xiàn)G401mim-140-5p和WT-CLS1miR-140-5p組TGFBR1和IGF 1R蛋白的表達出現(xiàn)下降。同時TGFBR1下游蛋白Samd2/3,P-ERK和P-AKT蛋白也出現(xiàn)表達降低;IGF1R及其下游蛋白P-AKT蛋白也出現(xiàn)表達下降。5.在 G401miR-140-5p和 WT-CLS1miR-140-5p細胞中分別回復 TGFBR1 和 IGF1R表達,發(fā)現(xiàn)TGFBR1及其下游蛋白Samd2/3,P-ERK和P-AKT均可以回復表達;IGF1R及其下游蛋白P-AKT也可以回復表達;回復蛋白表達之后細胞的增殖率得到回復。結論1.miR-140-5p在腎母細胞瘤中呈低表達;2.miR-140-5p通過調控TGF-β和IGF-1信號通路影響腎母細胞瘤增殖和侵襲。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7.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傳印,陳克時;老年腎母細胞瘤1例報告[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丁瑩瑩,高德培,譚驊;成人腎母細胞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年12期
3 郭心杰,馮全森,馬法仲;成人腎母細胞瘤1例[J];菏澤醫(yī)專學報;2000年02期
4 張福丙,王孝廉,賈守道,穆春來,郭海峰,王力;巨大成人腎外腎母細胞瘤2例[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0年07期
5 龍德云,陳明安,陳和平;原發(fā)性腎母細胞瘤轉移肺內1例[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0年S1期
6 陳登永,王勇;腎母細胞瘤1例[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0年08期
7 李文杰,劉和平;成人腎母細胞瘤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0年09期
8 譚秋,李梅;腎母細胞瘤8例誤診分析[J];臨床醫(yī)學;2000年05期
9 劉成文,李平,婁彥艷,李甘地;成人腎母細胞瘤1例報告[J];華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10 王洪燕,焦順昌,林雁,王秀芹;成人腎母細胞瘤3例[J];中國腫瘤臨床;200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志剛;耿玲玲;束玉萍;吳紅艷;何敏;;小兒腎母細胞瘤30例臨床診療分析[A];第八屆全國兒童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王勇;王兆陽;閆軍美;;小兒腎母細胞瘤的綜合治療(附20例報告)[A];第八屆全國兒童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翟欽;柴憶歡;周云;嚴向明;;腎母細胞瘤18例臨床分析[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4 陸鵬;何大維;林濤;李旭良;魏光輝;劉俊宏;;小兒腎母細胞瘤術后復發(fā)、轉移的臨床診療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5 宋宏程;黃澄如;白繼武;孫寧;張濰平;田軍;謝向輝;李明磊;李寧;;腎母細胞瘤病(附5例病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小安;;腎母細胞瘤螺旋CT征象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間關系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7 張應權;安妮妮;何國慶;唐應明;唐仕忠;范霞;劉迪;;小兒腎母細胞瘤的手術治療[A];中國抗癌協(xié)會第七屆全國小兒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壽建忠;李瑞乾;肖振東;肖澤均;田軍;王棟;畢新剛;管考鵬;魯力;韓蘇軍;石泓哲;趙欣;關有彥;馬建輝;李長嶺;;成人腎母細胞瘤的臨床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倪雙雙;吳道珠;林益怡;;小兒腎母細胞瘤的超聲診斷價值[A];2008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盛琦;張勤;袁曉軍;吳貽明;蔣馬偉;李玉華;;兒童晚期腎母細胞瘤的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小兒腎母細胞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及臨床意義[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2 陳錦屏 常保東 宋海霞;切除巨大腎母細胞瘤[N];健康報;2006年
3 天津腫瘤醫(yī)院兒童腫瘤科 閆杰;洗澡時多摸摸孩子肚子[N];健康時報;2008年
4 段文利 黃鐘明 郭毅;巨大腎母細胞瘤被切除[N];科技日報;2006年
5 段文利 黃鐘明 郭毅;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成功切除成人巨大腎母細胞瘤[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6 謝欣;幼女何以懷“怪胎”[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7 劉永平邋岳麗穎;兒童腹部包塊要當心[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8 葛秋芳;英國最新研究表明,干細胞療法可能引發(fā)癌癥[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9 王炳輝;小兒癌癥如何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謙;蛋白質組學技術在小兒腎母細胞瘤臨床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王政;小兒腎母細胞瘤免疫治療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3 賈煒;腎母細胞瘤中轉化生長因子β信號通路差異表達基因的篩選、臨床意義及缺氧誘導因子1α介導侵襲性的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崔明宇;miR-21與PTEN靶向調控作用對腎母細胞瘤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5 鄧常開;腎母細胞瘤異常表達基因的篩選及功能鑒定[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劉卓;miR-140-5p調控TGF-β和IGF-1信號通路影響腎母細胞瘤增殖和侵襲的分子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
7 李凱;腎母細胞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端粒酶的表達和維生素A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3年
8 牛之彬;促血管生成因子及其部分相關因子在腎母細胞瘤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賈占奎;腎母細胞瘤血清標記物的篩選與鑒定[D];鄭州大學;2012年
10 王磊;腎母細胞瘤血清非炎癥性標記物的篩選、鑒定及驗證[D];鄭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海超;兒童復發(fā)性腎母細胞瘤臨床特點與治療的探討[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陳新讓;腎母細胞瘤血清蛋白質標記物檢測與分期模型構建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3 胡超;不同治療模式對小兒腎母細胞瘤預后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邢欣然;腎母細胞瘤中ABCG2的表達[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高雪翔;STAT3信號通路在腎母細胞瘤腫瘤干細胞發(fā)生發(fā)展及凋亡中的作用[D];蘭州大學;2016年
6 徐瑞;兒童腎母細胞瘤73例臨床分析與隨訪[D];山東大學;2016年
7 李峗頡;Par-4聯(lián)合順鉑對腎母細胞瘤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田艷秋;擴增活化的自體淋巴細胞對裸鼠腎母細胞瘤移植瘤生長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
9 鄭娜;促血管生成素2在小兒腎母細胞瘤中的表達及與血管生成關系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田俊嚴;腎母細胞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表達與血管生成的關系及臨床意義[D];鄭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3509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135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