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22:24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需要在理論上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恩格斯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的研究,除了直接閱讀馬恩經典文獻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以外,需要與國外馬克思主義對話,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需要研究借鑒國外熱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其他流派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汲取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們全面系統(tǒng)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提供新的視域和思想理論資源。薩特試圖把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相結合,創(chuàng)立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是西方馬克思主義中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薩特對馬克思主義的總體評價,薩特從人學與人道主義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及相關理論的自我建構,薩特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理論、歷史唯物主義、人的本質問題的理解、評價,以及薩特對這些問題的重新思考與理論建構,是薩特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和建構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代表性成果,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論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性質、辯證法理論、歷史唯物主義、人的本質論四個方面來研究薩特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與論文結構
1.3.1 研究方法
1.3.2 論文結構
1.4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
1.4.1 創(chuàng)新點
1.4.2 不足之處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可超越性及其“人學空場”
2.1 近代哲學的三個時代與馬克思主義的不可超越性
2.1.1 笛卡爾、洛克的時代和康德、黑格爾的時代
2.1.2 馬克思的時代及馬克思主義的不可超越性
2.2 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空場”
2.2.1 馬克思主義把人“吞沒”在觀念中
2.2.2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嗎?
2.2.3 存在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補充”
2.2.4 薩特的“個人實踐到群聚再到集團”模式
2.3 薩特關于哲學的“人學”立場
2.3.1 人是哲學研究的對象
2.3.2 人的存在體驗——“惡心”
2.4 薩特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超越性觀點及其“人學”立場的評價.
2.4.1 對薩特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超越性觀點的評價
2.4.2 如何看待薩特的哲學的“人學”立場論
第三章 薩特對馬恩辯證法思想的理論態(tài)度及薩特的辯證法理論的自我建構.
3.1 薩特辯證法理論的直接思想淵源
3.1.1 薩特論康德對辯證法的重新發(fā)現(xiàn)
3.1.2 薩特視域中的黑格爾“辯證法”及其偉大功績
3.2 薩特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和蘇聯(lián)“辯證法”理論的批判
3.2.1 薩特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否定與批判
3.2.2 薩特對蘇聯(lián)辯證法教條化的理論批判
3.3 薩特對馬克思辯證法的理解
3.3.1 馬克思辯證法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3.3.2 唯物辯證法的兩種形態(tài)和一般規(guī)律
3.3.3 薩特對馬克思辯證法的自我理解
3.4 薩特對辯證法理論的整體化建構
3.4.1 薩特辯證法總特征:整體化
3.4.2 整體化中的歷史矛盾論和辯證否定論
3.5 薩特的辯證法觀評析
3.5.1 薩特辯證法觀的影響及意義
3.5.2 薩特辯證法觀的局限性
第四章 薩特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及理論的自我建構
4.1 薩特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理解
4.1.1 “歷史決定論”與充分實現(xiàn)個人自由的迫切愿望
4.1.2 薩特不同于波普爾的拒斥“歷史決定論”的批判視域.
4.2 薩特對馬克思社會歷史發(fā)展動力和發(fā)展基本趨勢問題的認知.
4.2.1 社會歷史發(fā)展動力
4.2.2 社會歷史發(fā)展基本趨勢
4.3 薩特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重建
4.3.1 歷史唯物主義的“最高悖論”
4.3.2 重建歷史的可理解性基礎
4.3.3 薩特的歷史辯證法理論
4.4 薩特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評析
4.4.1 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積極與消極理解
4.4.2 薩特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困境
第五章 薩特對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的解讀及其自我建構
5.1 薩特“存在先于本質”的人的本質論
5.1.1 自在的存在與自為的存在的區(qū)分
5.1.2 人的本質即自由
5.2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論
5.2.1 勞動創(chuàng)造人
5.2.2 人的本質與社會關系
5.2.3 薩特與馬克思人的本質論比較
5.3 薩特與馬克思關于人的異化問題上的觀點差異
5.3.1 關于異化的起源的認識差異
5.3.2 異化的本質和存在特性
5.4 薩特關于人的自由與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比較
5.4.1 從主觀意識出發(fā)的非歷史制約性的自由觀
5.4.2 人對必然性認識和對世界改造的歷史過程性自由觀..
5.5 薩特的人的本質理論的評價
5.5.1 薩特人的本質理論的合理性及其影響
5.5.2 薩特人的本質理論的局限性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與薩特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比較[J]. 胡建,師壯壯. 新西部(理論版). 2016(02)
[2]薩特眼中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對《辯證理性批判》的思考[J]. 滕燕美.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3]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與人的目的性[J]. 吳波.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4]從認識主體返回身體主體——論梅洛-龐蒂身體哲學視角下的“主體性”概念[J]. 季曉峰.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4)
[5]馬克思與薩特異化理論之比較[J]. 鄭敏.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09(01)
[6]我所理解的馬克思社會歷史辯證法[J]. 王先順.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10)
[7]洛克的哲學理論釋析[J]. 單良. 湖南農機. 2008(01)
[8]薩特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J]. 江政華. 湖南社會科學. 2002(03)
[9]怎樣看待薩特向馬克思主義的“接近”——對一種思維定勢的反思[J]. 張奎良. 江海學刊. 2002(02)
[10]從主體悖論看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式微[J]. 郭海龍.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S2)
本文編號:3512551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與論文結構
1.3.1 研究方法
1.3.2 論文結構
1.4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之處
1.4.1 創(chuàng)新點
1.4.2 不足之處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可超越性及其“人學空場”
2.1 近代哲學的三個時代與馬克思主義的不可超越性
2.1.1 笛卡爾、洛克的時代和康德、黑格爾的時代
2.1.2 馬克思的時代及馬克思主義的不可超越性
2.2 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空場”
2.2.1 馬克思主義把人“吞沒”在觀念中
2.2.2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嗎?
2.2.3 存在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補充”
2.2.4 薩特的“個人實踐到群聚再到集團”模式
2.3 薩特關于哲學的“人學”立場
2.3.1 人是哲學研究的對象
2.3.2 人的存在體驗——“惡心”
2.4 薩特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超越性觀點及其“人學”立場的評價.
2.4.1 對薩特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超越性觀點的評價
2.4.2 如何看待薩特的哲學的“人學”立場論
第三章 薩特對馬恩辯證法思想的理論態(tài)度及薩特的辯證法理論的自我建構.
3.1 薩特辯證法理論的直接思想淵源
3.1.1 薩特論康德對辯證法的重新發(fā)現(xiàn)
3.1.2 薩特視域中的黑格爾“辯證法”及其偉大功績
3.2 薩特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和蘇聯(lián)“辯證法”理論的批判
3.2.1 薩特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否定與批判
3.2.2 薩特對蘇聯(lián)辯證法教條化的理論批判
3.3 薩特對馬克思辯證法的理解
3.3.1 馬克思辯證法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3.3.2 唯物辯證法的兩種形態(tài)和一般規(guī)律
3.3.3 薩特對馬克思辯證法的自我理解
3.4 薩特對辯證法理論的整體化建構
3.4.1 薩特辯證法總特征:整體化
3.4.2 整體化中的歷史矛盾論和辯證否定論
3.5 薩特的辯證法觀評析
3.5.1 薩特辯證法觀的影響及意義
3.5.2 薩特辯證法觀的局限性
第四章 薩特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及理論的自我建構
4.1 薩特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理解
4.1.1 “歷史決定論”與充分實現(xiàn)個人自由的迫切愿望
4.1.2 薩特不同于波普爾的拒斥“歷史決定論”的批判視域.
4.2 薩特對馬克思社會歷史發(fā)展動力和發(fā)展基本趨勢問題的認知.
4.2.1 社會歷史發(fā)展動力
4.2.2 社會歷史發(fā)展基本趨勢
4.3 薩特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重建
4.3.1 歷史唯物主義的“最高悖論”
4.3.2 重建歷史的可理解性基礎
4.3.3 薩特的歷史辯證法理論
4.4 薩特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評析
4.4.1 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積極與消極理解
4.4.2 薩特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困境
第五章 薩特對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的解讀及其自我建構
5.1 薩特“存在先于本質”的人的本質論
5.1.1 自在的存在與自為的存在的區(qū)分
5.1.2 人的本質即自由
5.2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論
5.2.1 勞動創(chuàng)造人
5.2.2 人的本質與社會關系
5.2.3 薩特與馬克思人的本質論比較
5.3 薩特與馬克思關于人的異化問題上的觀點差異
5.3.1 關于異化的起源的認識差異
5.3.2 異化的本質和存在特性
5.4 薩特關于人的自由與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比較
5.4.1 從主觀意識出發(fā)的非歷史制約性的自由觀
5.4.2 人對必然性認識和對世界改造的歷史過程性自由觀..
5.5 薩特的人的本質理論的評價
5.5.1 薩特人的本質理論的合理性及其影響
5.5.2 薩特人的本質理論的局限性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克思與薩特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比較[J]. 胡建,師壯壯. 新西部(理論版). 2016(02)
[2]薩特眼中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對《辯證理性批判》的思考[J]. 滕燕美.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3]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與人的目的性[J]. 吳波.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4]從認識主體返回身體主體——論梅洛-龐蒂身體哲學視角下的“主體性”概念[J]. 季曉峰.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4)
[5]馬克思與薩特異化理論之比較[J]. 鄭敏.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09(01)
[6]我所理解的馬克思社會歷史辯證法[J]. 王先順.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10)
[7]洛克的哲學理論釋析[J]. 單良. 湖南農機. 2008(01)
[8]薩特的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J]. 江政華. 湖南社會科學. 2002(03)
[9]怎樣看待薩特向馬克思主義的“接近”——對一種思維定勢的反思[J]. 張奎良. 江海學刊. 2002(02)
[10]從主體悖論看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式微[J]. 郭海龍.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S2)
本文編號:3512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klbs/35125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