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戲曲、曲藝、話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3 08:09
本文關(guān)鍵詞:《紅樓夢》戲曲、曲藝、話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以由小說《紅樓夢》改編的戲曲、曲藝、話劇作品為研究對象,在全力搜集、閱讀相關(guān)作品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原著與改編作品的比較,重點(diǎn)探討了《紅樓夢》戲曲、曲藝、話劇的改編與時代變遷的關(guān)系、主題思想的變化、人物形象的嬗變、藝術(shù)手法的運(yùn)用以及戲曲、曲藝名角對改編作品的演繹等。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戲曲為主,第二部分以曲藝為主,第三部分以話劇為主,在各部分的論述中結(jié)合戲曲、曲藝、話劇的藝術(shù)特征展開論述,每一部分都對該藝術(shù)門類的《紅樓夢》改編作品做了較詳盡的概述。戲曲、曲藝部分,在按照時間分期的基礎(chǔ)上,以劇種、曲種為序,對不同種類的《紅樓夢》改編作品做了分類述評,并在一粟的《紅樓夢書錄》和胡文彬《紅樓夢敘錄》的基礎(chǔ)上,補(bǔ)充、增添了一些作品,糾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紅樓夢》戲曲所論述的內(nèi)容包括概述、戲曲改編與時代的關(guān)系、人物形象的嬗變及戲曲名角與“紅樓戲”!案攀觥敝惺鲈u了清代乾隆五十七年至新世紀(jì)期間,傳奇、雜劇、昆劇、京劇、桂劇、粵劇、越劇、秦腔、評劇、閩劇、川劇、潮劇、吉劇、龍江劇、淮劇、上海灘簧、曲劇、錫劇、豫劇、湘劇、黃梅戲、紹劇等二十多個劇種的《紅樓夢》作品,兼述其演出情況!都t樓夢》戲曲改編與時代的關(guān)系中重點(diǎn)闡述《紅樓夢》戲曲劇目受到傳統(tǒng)倫理、社會改良、意識形態(tài)、戲曲發(fā)展、民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征。《紅樓夢》戲曲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清代“紅樓戲”在對寶玉和黛玉形象的塑造上,既尊重原著,也有刻意的修飾、修正和無意的誤讀。其目的是使人物符合傳統(tǒng)倫理的要求。民國時期寶黛釵的形象既有突破也有缺憾,突破在于強(qiáng)化了寶黛彼此牽掛、體貼之情。缺憾在于:(1)為了表現(xiàn)黛玉性情和順、審慎知理的一面而有損其特立獨(dú)行、孤高清標(biāo)的個性;(2)對寶玉形象作了庸俗化的處理,融入了浪蕩公子的品性!笆吣辍逼陂g的“紅樓”人物形象在階級斗爭主題的支配下,剛硬有余,圓潤缺失,以晴雯的劍拔弩張、襲人的陰狠惡毒為代表。新時期“紅樓戲”中的人物呈現(xiàn)出“小人物唱大戲”的特征,劉姥姥、焦大、嬌杏、妙玉等人物成為主角,或傳達(dá)人間溫情,或反思?xì)v史,或批判官場,或揭示人性,多以原著為基礎(chǔ),展示其復(fù)雜性。并讓人物形象承擔(dān)著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對王熙鳳、寶釵、賈雨村等人物表現(xiàn)出包容的態(tài)度,甚至回避小說中寶釵等人物的品質(zhì)缺陷,使其具有近乎完美的人格。戲曲名角參加改編并演出紅樓戲,不僅使紅樓的故事得到廣泛的傳播,還使得《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動人!都t樓夢》曲藝所論述的內(nèi)容包括概述、曲藝改編與文人及城市傳媒之間的關(guān)系、《紅樓夢》曲藝的敘事特征、《紅樓夢》曲藝的人物及《露淚緣》的成就等。概述以曲種為序,述評了評書、子弟書、彈詞、廣東木魚書、南音、彈詞開篇、鼓詞、河南大調(diào)曲子、河南墜子、福州評話、岔曲、單弦、蘭州鼓子、樝歌、廣西文場、馬頭調(diào)、嶺兒調(diào)、揚(yáng)州清曲、四川清音、西府曲子、湖南絲弦、粵曲、龍舟曲、山東琴書、四川揚(yáng)琴、恩施揚(yáng)琴、蓮花落、相聲、山東平調(diào)、四川竹琴及蒙古族的烏力格爾、達(dá)斡爾族的烏春等三十多個曲種所改編的《紅樓夢》曲目。《紅樓夢》曲藝在清末至民國時期曲藝大繁榮的背景下,在韓小窗、馬如飛等有較高文學(xué)素養(yǎng)的文人與藝人的參與創(chuàng)作下,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城市書坊業(yè)、唱片公司、廣播電臺等新舊傳媒及曲藝名角的表演,對《紅樓夢》曲藝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紅樓夢》曲藝的敘事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詩性敘事與書場敘事的結(jié)合”與“故事情節(jié)的鋪陳與濃縮”兩個方面!都t樓夢》曲藝的人物塑造別有特色,重點(diǎn)描摹了黛玉、寶玉、晴雯等主要人物,同時多視角地塑造了其它紅樓人物。黛玉形象的塑造集中摹寫她的愁情,對寶玉形象的塑造則圍繞其癡情展開,在不同曲段中反復(fù)皴染、描摹這些特征。不足的是,二人形象在曲藝作品中多有世俗化的描寫,如寶黛攻讀“四書五經(jīng)”,追求科舉功名的情節(jié)等!堵稖I緣》是《紅樓夢》曲藝中成就最高的作品,被許多曲種移植、借鑒,該章重點(diǎn)分析其藝術(shù)成就。該作情節(jié)編排依托原著后四十回,卻能巧妙交待前八十回的故事情節(jié),使全篇邏輯清晰、合乎情理。人物塑造注重延續(xù)前八十回人物性格,又有獨(dú)特的創(chuàng)造。藝術(shù)手法多樣,通過用典故、穿插方言俗語、采用對比手法等,使《紅樓夢》的詩意與書場的俚俗相融合!都t樓夢》話劇所論述的內(nèi)容包括概述、主題的新變、藝術(shù)手法的新奇及趙清閣《紅樓夢》話劇分析等。概述中述評了民國及建國后《紅樓夢》話劇的改編與演出!都t樓夢》話劇的主題不同于戲曲、曲藝,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可歸納為家庭倫理、女性婚戀、時事政治與民眾苦難、以象征手法揭示民族性格的劣根性、人生反思與當(dāng)代眾生亂相的揭示等五個方面!都t樓夢》話劇的藝術(shù)手法以新奇的面貌而引人關(guān)注,無論是民國時期的作品還是新世紀(jì)的“先鋒”話劇,都以表達(dá)方式獨(dú)特或另類而與戲曲、曲藝形成對比。趙清閣是創(chuàng)作《紅樓夢》話劇數(shù)量最多、質(zhì)量較高的作家,其作品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diǎn):忠實于原著的改編原則、重視舞臺效果的改編技巧、改編者思想的適度表達(dá)!都t樓夢》原著的經(jīng)典性為戲曲、曲藝、話劇的改編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縱觀《紅樓夢》二百多年的改編歷程,家族倫理、女性婚戀、赤子人格及對社會弊病的揭示是改編者關(guān)注的主要內(nèi)容,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則貫穿了《紅樓夢》的改編史!都t樓夢》改編成戲曲、曲藝、話劇等藝術(shù)形式,既擴(kuò)大了原著的影響,也豐富和滋潤了這些藝術(shù)形式。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改編 戲曲 曲藝 話劇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上海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博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3
【目錄】:
- 摘要6-9
- Abstract9-17
- 緒論17-37
- 上編:《紅樓夢》戲曲研究37-208
- 概述37-69
- 第一節(jié) 清代《紅樓夢》戲曲37-45
-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紅樓夢》戲曲45-56
- 第三節(jié) 建國后《紅樓夢》戲曲56-69
- 第一章 《紅樓夢》戲曲的多元文化特征69-107
- 第一節(jié) 清代《紅樓夢》戲曲的都市發(fā)展69-78
- 一、北京的《紅樓夢》傳奇70-73
- 二、揚(yáng)州、上海的《紅樓夢》戲曲73-75
- 三、廣州的《紅樓夢》戲曲75-78
-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京、滬《紅樓夢》戲曲的繁榮78-90
- 一、新式文人與《紅樓夢》戲曲79-83
- 二、觀眾群體的變化與《紅樓夢》戲曲83-85
- 三、傳媒與《紅樓夢》戲曲85-88
- 四、競爭機(jī)制對《紅樓夢》編演的影響88-90
- 第三節(jié) 建國后《紅樓夢》戲曲的多元文化90-107
- 一、意識形態(tài)文化對《紅樓夢》戲曲的束縛91-93
- 二、詩意文化對《紅樓夢》戲曲的浸潤93-96
- 三、民間文化對《紅樓夢》戲曲的濡染96-107
- 第二章 《紅樓夢》戲曲人物形象的嬗變107-181
- 第一節(jié) 清代紅樓戲人物形象107-123
- 一、黛玉形象的本色與“潤色”107-111
- 二、寶玉形象的“誤讀”與修正111-114
- 三、設(shè)立專折(出)塑造紅樓女性形象114-120
- 四、《紅樓夢》人物的全景式塑造120-123
- 第二節(jié) 民國紅樓戲人物形象的新變123-140
- 一、寶黛形象的微妙變化124-129
- 二、紅樓丫頭聰慧率真形象的再現(xiàn)129-135
- 三、“紅樓”女性形象承載起婚戀主題135-139
- 四、賈政等人物形象的時代特點(diǎn)139-140
- 第三節(jié)“十七年”紅樓戲人物形象的意識形態(tài)化140-159
- 一、反抗者晴雯等人物形象的塑造141-146
- 二、施惡者王熙鳳等人物形象的塑造146-151
- 三、徐進(jìn)等劇作家對寶玉形象的刻畫151-156
- 四、“十七年”間紅樓戲人物塑造的創(chuàng)新之處156-159
- 第四節(jié) 新時期紅樓戲人物形象平民化159-181
- 一、寶玉成為新時期紅樓戲的主角159-166
- 二、“小人物,唱大戲”166-177
- 三、對王熙鳳、薛寶釵等人物的“包容”177-181
- 第三章 戲曲名角與紅樓戲181-208
- 第一節(jié) 名角競演紅樓戲181-195
- 一、清代戲曲名角與紅樓戲182-186
- 二、民國戲曲名角與“紅樓戲”186-190
- 三、建國后,,戲曲名角與“紅樓戲”190-195
- 第二節(jié) 戲曲名角對“紅樓戲”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195-208
- 一、對紅樓人物的深情演繹195-201
- 二、對紅樓戲的創(chuàng)新演繹201-208
- 中編:《紅樓夢》曲藝研究208-322
- 概述208-239
- 第一章 《紅樓夢》曲藝的改編與傳播239-260
- 第一節(jié) 文人、藝人與“紅樓夢”曲藝的改編240-248
- 第二節(jié) 名藝人對“紅樓夢”曲藝傳播的推動248-252
- 第三節(jié) 傳媒與《紅樓夢》曲藝252-260
- 第二章 《紅樓夢》曲藝的敘事特征260-278
- 第一節(jié) 詩性敘事與書場敘事的結(jié)合260-268
- 第二節(jié) 故事情節(jié)的鋪陳與濃縮268-278
- 第三章 《紅樓夢》曲藝的人物278-304
- 第一節(jié) 黛玉愁情的反復(fù)皴染280-286
- 第二節(jié) 寶玉癡情的多面描摹286-289
- 第三節(jié) 寶黛形象的世俗化描摹289-296
- 第四節(jié) 《紅樓夢》人物的多視角全面塑造296-304
- 第四章 《露淚緣》的藝術(shù)成就304-322
- 第一節(jié) 合乎情理與邏輯的情節(jié)編排304-307
- 第二節(jié) 前八十回人物性格的延續(xù)與創(chuàng)新307-312
- 第三節(jié) 豐富而恰當(dāng)?shù)乃囆g(shù)手法312-322
- 下編:《紅樓夢》話劇研究322-388
- 概述322-335
- 一、民國時期的《紅樓夢》話劇322-331
- 二、五十年代至新世紀(jì)的《紅樓夢》話劇331-335
- 第一章《紅樓夢》話劇主題的新變335-357
- 第一節(jié) 家庭倫理主題的淺俗與勸誡335-340
- 第二節(jié) 女性婚戀主題的時代意蘊(yùn)340-345
- 第三節(jié) 時事政治與民眾苦難主題345-351
- 第四節(jié) 民族性格劣根性的揭示351-355
- 第五節(jié) 當(dāng)代眾生亂相的反映355-357
- 第二章 《紅樓夢》話劇的藝術(shù)手法357-369
- 第一節(jié) 民國《紅樓夢》話劇的新奇編排357-362
- 第二節(jié) 新世紀(jì)《紅樓夢》話劇的另類表達(dá)362-369
- 第三章 趙清閣的《紅樓夢》話劇369-388
- 第一節(jié) 忠實于原著的改編原則370-372
- 第二節(jié) 重視舞臺效果的改編技巧372-379
- 第三節(jié) 改編者思想的適度表達(dá)379-388
- 結(jié)語388-391
- 參考文獻(xiàn)391-403
- 攻讀學(xué)位期間的主要科研成果403-404
- 致謝404-405
本文關(guān)鍵詞:《紅樓夢》戲曲、曲藝、話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4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4743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