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歷史的跨界:海登·懷特的轉義詩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01 11:52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美國歷史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海登·懷特的轉義理論。轉義理論是懷特提出的“歷史詩學”思想的核心。對轉義機制的研究,既是對懷特整體“歷史詩學”思想的核心探究,同時也是對文本意義的生成動力機制的探究。而對文本意義的生成動力機制的探究,正是懷特的“歷史詩學”思想對于當代文論的價值所在。因此,本文旨在以“轉義”為入手點,借此探究懷特“歷史詩學”思想的文論價值,同時也對文本意義的生成機制問題進行相應的思考。論文首先追溯了懷特轉義理論的思想史背景。具體探討了懷特轉義論與維柯新修辭、康德先驗論、克羅齊美學、巴爾特符號論和?略捳Z論的淵源關系。維柯關于“詩性邏輯”的論述,直接為懷特的轉義理論提供了概念術語的資源;而康德的先驗批判論,則促使懷特賦予其轉義思想以預構的基礎;克羅齊的表現(xiàn)美學,則使得懷特形成一種關注歷史文本的展現(xiàn)形式的思想;巴爾特對歷史著作的語言形式方面所作的符號學式的分析,直接構成了懷特《元史學》一書的主題;而?碌闹R話語理論,則直接激發(fā)了懷特轉義理論的建構。隨后,論文分別從內涵和外延兩個層面,對懷特的轉義理論展開本體論的分析。第二章論述轉義的內涵及其生成特性;轉義的內涵分別...
【文章頁數(shù)】:2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論題意義
一. 懷特“歷史詩學”的學術背景
二. 懷特“歷史詩學”的核心——轉義機制
三. 轉義對懷特文學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
一. 懷特“歷史詩學”理論體系的研究綜述
二. 懷特轉義理論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特色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轉義的思想史背景
第一節(jié) 轉義與維柯新修辭
一. “詩性邏輯”的四重概念
二. 詩性思維的命名展現(xiàn)
第二節(jié) 轉義與康德先驗論
一. “先天的純粹直觀(時空)”
二. “范疇的先驗演繹”
第三節(jié) 轉義與克羅齊美學
一. 直覺論
二. “歷史即是直覺”
第四節(jié) 轉義與巴爾特符號論
一. 寫作的多重形式
二. 文本結構論
三. 歷史話語分析
第五節(jié) 轉義與?略捳Z論
一. 知識話語的結構原則
二. 知識話語的構成機制
三. “考古學”式研究方法
第二章 轉義的內涵及其生成機制
第一節(jié) 隱喻的相似性生成
一. 隱喻認知
二. 隱喻式話語
第二節(jié) 轉喻的鄰接性生成
一. 轉喻認知
二. 轉喻式話語
第三節(jié) 提喻的整合性生成
一. 提喻認知
二. 提喻式話語
第四節(jié) 諷喻的對抗性生成
一. 諷喻認知
二. 諷喻式話語
第五節(jié) 轉義循環(huán)及其預構機制
一. 轉義內涵的四重區(qū)分
二. 轉義內涵的循環(huán)性
三. 轉義內涵的預構性
第三章 轉義的外延及歷史敘事構型
第一節(jié) 審美層之情節(jié)化
一. 浪漫劇式情節(jié)化
二. 喜劇式情節(jié)化
三. 悲劇式情節(jié)化
四. 諷刺劇式情節(jié)化
第二節(jié) 認知層之形式論證
一. 形式論
二. 有機論
三. 機械論
四. 情境論
第三節(jié) 倫理層之意識形態(tài)
一. 無政府主義
二. 保守主義
三. 激進主義
四. 自由主義
第四節(jié) 轉義型塑下的歷史詩學
一. 歷史詩學的言辭模型
二. 歷史話語的意義生成
第四章 轉義的話語間性效應
第一節(jié) 雙重指涉的敘事維度
一. 作為指涉物對象的“事件”層面
二. 作為所指內容的“事實”層面
第二節(jié) 符碼轉譯的敘事維度
一. 多層次的敘事符碼
二. 意義發(fā)生的符碼轉換結構
三. 敘事符碼的象征系統(tǒng)
四. 敘事符碼的規(guī)約性
第三節(jié) 自反關涉的敘事維度
一. 轉義內涵的釋義空間
二. 轉義支配模式的合理性考究
三. 轉義的元語言結構
第五章 轉義的時間性結構
第一節(jié) 編年時間:歷史敘事的內時性維度
一. 自然時間與內在時間
二. 對胡塞爾內在時間意識的改造
三. 兩種層面的主體內時性
第二節(jié) 表征時間:歷史敘事的歷史性維度
一. 情節(jié)性載體
二. 情節(jié)塑構過程
第三節(jié) 綿延時間:歷史敘事的深時性維度
一. 對海德格爾時間性概念的改造
二. 時間性的三維綻出
結語
一. 懷特轉義詩學的局限性探究
二. 懷特轉義論對當代中國文論的啟示
三. 懷特的轉義運思與《詩經》的祭語思維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相關科研成果
后記
本文編號:3777096
【文章頁數(shù)】:23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論題意義
一. 懷特“歷史詩學”的學術背景
二. 懷特“歷史詩學”的核心——轉義機制
三. 轉義對懷特文學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
一. 懷特“歷史詩學”理論體系的研究綜述
二. 懷特轉義理論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特色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轉義的思想史背景
第一節(jié) 轉義與維柯新修辭
一. “詩性邏輯”的四重概念
二. 詩性思維的命名展現(xiàn)
第二節(jié) 轉義與康德先驗論
一. “先天的純粹直觀(時空)”
二. “范疇的先驗演繹”
第三節(jié) 轉義與克羅齊美學
一. 直覺論
二. “歷史即是直覺”
第四節(jié) 轉義與巴爾特符號論
一. 寫作的多重形式
二. 文本結構論
三. 歷史話語分析
第五節(jié) 轉義與?略捳Z論
一. 知識話語的結構原則
二. 知識話語的構成機制
三. “考古學”式研究方法
第二章 轉義的內涵及其生成機制
第一節(jié) 隱喻的相似性生成
一. 隱喻認知
二. 隱喻式話語
第二節(jié) 轉喻的鄰接性生成
一. 轉喻認知
二. 轉喻式話語
第三節(jié) 提喻的整合性生成
一. 提喻認知
二. 提喻式話語
第四節(jié) 諷喻的對抗性生成
一. 諷喻認知
二. 諷喻式話語
第五節(jié) 轉義循環(huán)及其預構機制
一. 轉義內涵的四重區(qū)分
二. 轉義內涵的循環(huán)性
三. 轉義內涵的預構性
第三章 轉義的外延及歷史敘事構型
第一節(jié) 審美層之情節(jié)化
一. 浪漫劇式情節(jié)化
二. 喜劇式情節(jié)化
三. 悲劇式情節(jié)化
四. 諷刺劇式情節(jié)化
第二節(jié) 認知層之形式論證
一. 形式論
二. 有機論
三. 機械論
四. 情境論
第三節(jié) 倫理層之意識形態(tài)
一. 無政府主義
二. 保守主義
三. 激進主義
四. 自由主義
第四節(jié) 轉義型塑下的歷史詩學
一. 歷史詩學的言辭模型
二. 歷史話語的意義生成
第四章 轉義的話語間性效應
第一節(jié) 雙重指涉的敘事維度
一. 作為指涉物對象的“事件”層面
二. 作為所指內容的“事實”層面
第二節(jié) 符碼轉譯的敘事維度
一. 多層次的敘事符碼
二. 意義發(fā)生的符碼轉換結構
三. 敘事符碼的象征系統(tǒng)
四. 敘事符碼的規(guī)約性
第三節(jié) 自反關涉的敘事維度
一. 轉義內涵的釋義空間
二. 轉義支配模式的合理性考究
三. 轉義的元語言結構
第五章 轉義的時間性結構
第一節(jié) 編年時間:歷史敘事的內時性維度
一. 自然時間與內在時間
二. 對胡塞爾內在時間意識的改造
三. 兩種層面的主體內時性
第二節(jié) 表征時間:歷史敘事的歷史性維度
一. 情節(jié)性載體
二. 情節(jié)塑構過程
第三節(jié) 綿延時間:歷史敘事的深時性維度
一. 對海德格爾時間性概念的改造
二. 時間性的三維綻出
結語
一. 懷特轉義詩學的局限性探究
二. 懷特轉義論對當代中國文論的啟示
三. 懷特的轉義運思與《詩經》的祭語思維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相關科研成果
后記
本文編號:3777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77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