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語用界面下漢語省略結構的動態(tài)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3-02-08 09:28
語句省略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它是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自覺遵守省力原則的體現(xiàn)。由于其音一義不匹配的特征,以及強烈的語境依賴性,省略結構一直是形式語言學界研究的熱點與難點。本文在動態(tài)句法學的理論框架下,力求將語句的語義內容與語用環(huán)境的表征結構化,采取從左至右的動態(tài)解析視角,對漢語中的一些省略結構進行了一致的形式化分析。通過動態(tài)解析,本文認為省略結構解析的本質是一個語用充實過程;語句省略是句子結構、語義內容和語用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句法、語義及語用接口研究的典型例證。將三者結合起來,能使我們對人類語言的省略機制有更深入的認識。全文一共分為八章,具體如下:第一章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對象和意義、研究理論和方法,以及論文的結構框架。第二章首先從宏觀角度介紹省略結構的一致性條件和解析途徑,之后對漢語中爭議較大的幾類省略結構,如主語省略結構、空賓語結構、動詞短語省略結構、動詞空缺句及話語片段等進行文獻綜述和評析,重點評介生成語法框架下省略研究的優(yōu)缺點,為后文從動態(tài)解析的角度研究省略結構奠定基礎。第三章重點介紹本文解析漢語省略結構將要采用的理論框架:動態(tài)句法(DS)。本章首先簡述D...
【文章頁數(shù)】:20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對象和意義
1.2.1 研究對象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理論和方法
1.3.1 研究理論
1.3.2 研究方法
1.4 論文結構
2 省略結構研究綜述
2.1 省略的一致性條件
2.1.1 語義一致性
2.1.2 句法一致性
2.2 省略的解析途徑
2.2.1 非結構性解析
2.2.2 結構性解析
2.3 漢語省略結構
2.3.1 論元省略
2.3.2 動詞短語省略
2.3.3 動詞空缺句
2.3.4 片語
2.4 本章小結
3 理論框架:動態(tài)句法(DS)
3.1 DS介紹
3.2 DS理論模型
3.2.1 部分樹及其節(jié)點修飾
3.2.2 樹結構“生長
3.3 DS實例分析
3.4 DS特點
3.4.1 句法一語義并行演繹
3.4.2 遞增性
3.4.3 語境性
3.4.4 標示不足與語用充實
3.5 D S解釋力
3.5.1 照應性表達
3.5.2 左錯位結構
3.5.3 附加結構
3.6 漢語動態(tài)解析模型
3.6.1 漢語計算規(guī)則
3.6.2 漢語詞項行為
3.6.3 漢語語用行為
3.6.4 漢語語境刻畫
3.7 DS對省略結構的處理方案
3.7.1 DS對省略結構的處理方案
3.7.2 DS處理省略結構的優(yōu)勢
3.8 本章小結
4 論元省略的動態(tài)解析
4.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4.2 主語省略特征解析
4.3 賓語省略特征解析
4.3.1 嚴格、寬泛解讀歧義
4.3.2 局域效應
4.4 狀語成分解析
4.5 討論
4.6 本章小結
5 動詞短語省略的動態(tài)解析
5.1 情態(tài)動詞引導的動詞短語省略
5.1.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5.1.2 情態(tài)動詞語義限制
5.2 “是”字扶持句
5.2.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5.2.2 “是”字句的限制條件
5.3 否定詞引導的動詞短語省略
5.4 動詞短語省略特征解析
5.4.1 嚴格、寬泛解讀歧義
5.4.2 局域效應
5.5 狀語成分解析
5.6 本章小結
6 動詞空缺句的動態(tài)解析
6.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6.2 極端的動詞空缺句
6.3 左邊界刪除結構
6.4 本章小結
7 片語的動態(tài)解析
7.1 DS處理片語的理論優(yōu)勢
7.2 動態(tài)解析方案
7.3 本章小結
8 結語
8.1 主要內容
8.2 對“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的再思考
8.3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37755
【文章頁數(shù)】:20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對象和意義
1.2.1 研究對象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理論和方法
1.3.1 研究理論
1.3.2 研究方法
1.4 論文結構
2 省略結構研究綜述
2.1 省略的一致性條件
2.1.1 語義一致性
2.1.2 句法一致性
2.2 省略的解析途徑
2.2.1 非結構性解析
2.2.2 結構性解析
2.3 漢語省略結構
2.3.1 論元省略
2.3.2 動詞短語省略
2.3.3 動詞空缺句
2.3.4 片語
2.4 本章小結
3 理論框架:動態(tài)句法(DS)
3.1 DS介紹
3.2 DS理論模型
3.2.1 部分樹及其節(jié)點修飾
3.2.2 樹結構“生長
3.3 DS實例分析
3.4 DS特點
3.4.1 句法一語義并行演繹
3.4.2 遞增性
3.4.3 語境性
3.4.4 標示不足與語用充實
3.5 D S解釋力
3.5.1 照應性表達
3.5.2 左錯位結構
3.5.3 附加結構
3.6 漢語動態(tài)解析模型
3.6.1 漢語計算規(guī)則
3.6.2 漢語詞項行為
3.6.3 漢語語用行為
3.6.4 漢語語境刻畫
3.7 DS對省略結構的處理方案
3.7.1 DS對省略結構的處理方案
3.7.2 DS處理省略結構的優(yōu)勢
3.8 本章小結
4 論元省略的動態(tài)解析
4.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4.2 主語省略特征解析
4.3 賓語省略特征解析
4.3.1 嚴格、寬泛解讀歧義
4.3.2 局域效應
4.4 狀語成分解析
4.5 討論
4.6 本章小結
5 動詞短語省略的動態(tài)解析
5.1 情態(tài)動詞引導的動詞短語省略
5.1.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5.1.2 情態(tài)動詞語義限制
5.2 “是”字扶持句
5.2.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5.2.2 “是”字句的限制條件
5.3 否定詞引導的動詞短語省略
5.4 動詞短語省略特征解析
5.4.1 嚴格、寬泛解讀歧義
5.4.2 局域效應
5.5 狀語成分解析
5.6 本章小結
6 動詞空缺句的動態(tài)解析
6.1 動態(tài)解析方案
6.2 極端的動詞空缺句
6.3 左邊界刪除結構
6.4 本章小結
7 片語的動態(tài)解析
7.1 DS處理片語的理論優(yōu)勢
7.2 動態(tài)解析方案
7.3 本章小結
8 結語
8.1 主要內容
8.2 對“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的再思考
8.3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377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73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