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員群體老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03:30
在中國老學史上,官員注解《老子》,歷代不乏其人,但明代老學中存在一個十分獨特的現象,那就是官員群體性注解《老子》,官員群體成為推動老學發(fā)展的主力。本文即以明代官員群體的老學為研究對象,以對官員《老子》注本的思想解讀為中心,旁及無專門注本的官員對老子其人其書的觀點,以期盡可能全面地展示明代官員群體的老學思想。對文本的解讀是本文研究的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則研究明代官員群體老學與當時社會、思想的互動,揭示官員群體老學產生的原因、主要內容及影響。基于以上目標,本文的研究重點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論文第一章,全面梳理明代老學文獻。嚴靈峰、王重民等學者已經對明代老學文獻的整理與考訂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資料、技術限制,難免存在缺漏與錯誤,本文對明代老學文獻進行全面搜集和統(tǒng)計,發(fā)現明代注《老》者共160人,其中官員為109人,官員占注《老》者總數的68%。在此基礎上,論文對明代存世官員老學文獻的注者及詮釋宗旨進行概述,以此勾勒明代官員老學發(fā)展概況,進而對明代官員老學文獻中出現的引文不標出處、隨意改動他人著作等“侵權”現象進行分析,并對注者有疑義的官員《老子》注本進行考辨,以此解析明代官員老學...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6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學術前史
三、研究方法
四、相關概念界定
五、重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明代老學文獻目錄及官員老學文獻
第一節(jié) 明代老學文獻目錄
第二節(jié) 明代官員老學文獻提要
第三節(jié) 明代官員老學文獻考辨
一、明代官員老學文獻中的“侵權”現象
二、明代部分官員老學文獻考辨
第二章 明代官員群體注《老》原因及其特點
第一節(jié) 明代官員群體注《老》原因
一、明代文人出路單一
二、明代道教趨于世俗化
三、三教會通風氣盛行
第二節(jié) 明代官員群體老學特點
一、明代官員群體注《老》的階段性特點
二、明代官員群體老學發(fā)展的空間特點
三、明代官員群體老學中的“世俗化”傾向
第三章 明前期《老子》的雙面解讀
第一節(jié) “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一、《御注道德經》中的為君之道
二、宋濂的道學觀
三、一位道官的老學思想
第二節(jié) 程朱思想籠罩下的老學
一、《性理大全》中的“異端”老子
二、黃潤玉“尊朱而不盡合于朱”
第四章 明中期官員老學的勃興
第一節(jié) 王學與老學的交融
一、官員老學勃興的發(fā)起者
二、王門弟子的老學經世思想
三、三教會通
第二節(jié) 王學批判者的老學思想
一、湛若水《非老子》
二、張邦奇批王不批《老》
三、楊慎與崔銑
第五章 明后期官員老學的繁榮
第一節(jié) 救世良方
一、一位八旬老翁的救世之心
二、“異端”李贄經世之志
三、“帝符皇箓”
第二節(jié) 會通出世入世
一、兩位內閣官員的處世之道
二、以佛論道
三、“以事處事,無所留滯”
四、“惡亦不可不謂之性是也”
第三節(jié) 明后期官員老學的虛無化傾向
一、“老氏蓋渾有無而同之者也”
二、“道法、世法,莫非自然,不由人力”
第四節(jié) 明后期官員老學中的內丹思想
一、彭好古“先命后性”
二、龔修默“性命雙修”
結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老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劉固盛.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5)
[2]陸西星《老子玄覽》剽竊了王道《老子億》嗎——與三浦秀一先生商榷[J]. 劉固盛,涂立賢. 學術界. 2014(05)
[3]明代科舉與出版業(yè)的關系——以湯賓尹為例[J]. 章宏偉. 學習與探索. 2013(12)
[4]湛若水關于儒道之別的觀點述略——以《非老子》為中心[J]. 黎業(yè)明.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5)
[5]陳深及其《楚辭》評點的價值[J]. 羅劍波.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1)
[6]陽明心學、佛學對明中后期科舉考試的影響[J]. 張獻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12(05)
[7]明中后期書商的市場意識和競爭策略[J]. 張獻忠. 江漢論壇. 2012(08)
[8]《先秦諸子合編》非馮夢禎編選考[J]. 曲柄睿.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2(02)
[9]金堡與逃禪——“以佛菩薩之心為心”[J]. 吳增禮,皮璐璐.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10]論明代中后期莊子學的勃興及其表現特征[J]. 張洪興. 蘭州學刊. 2012(01)
博士論文
[1]明前期士大夫主體意識研究(1368-1457)[D]. 王偉.東北師范大學 2011
[2]英語世界老學研究[D]. 吳雪萌.華中師范大學 2011
[3]王陽明哲學與道家道教關系研究[D]. 朱曉鵬.華東師范大學 2009
[4]漢魏六朝老學研究[D]. 劉玲娣.華中師范大學 2005
[5]焦竑與晚明會通思潮[D]. 劉海濱.復旦大學 2005
[6]明代科舉制度研究[D]. 黃明光.浙江大學 2005
[7]明代老學研究[D]. 韋東超.華中師范大學 2004
[8]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注疏為個案[D]. 董恩林.華中師范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郭子章《老解》研究[D]. 樊平.華中師范大學 2015
[2]徐學謨《老子解》研究[D]. 甄躍達.華中師范大學 2015
[3]王樵及其《方麓集》研究[D]. 杭義梅.揚州大學 2015
[4]洪應紹《道德經測》研究[D]. 葛燕燕.廣西師范大學 2015
[5]沈一貫《老子通》研究[D]. 胡曉利.華中師范大學 2015
[6]朱得之老學思想研究[D]. 雷振瑞.華中師范大學 2014
[7]郭子章(1543-1618)信仰及交游研究[D]. 王傳興.上海大學 2014
[8]王道《老子億》研究[D]. 涂立賢.華中師范大學 2013
[9]晚明儒學的宗教轉向[D]. 曲長海.中南民族大學 2012
[10]道家思想對李贄哲學思想的影響[D]. 盛晶.湖南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93957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6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學術前史
三、研究方法
四、相關概念界定
五、重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明代老學文獻目錄及官員老學文獻
第一節(jié) 明代老學文獻目錄
第二節(jié) 明代官員老學文獻提要
第三節(jié) 明代官員老學文獻考辨
一、明代官員老學文獻中的“侵權”現象
二、明代部分官員老學文獻考辨
第二章 明代官員群體注《老》原因及其特點
第一節(jié) 明代官員群體注《老》原因
一、明代文人出路單一
二、明代道教趨于世俗化
三、三教會通風氣盛行
第二節(jié) 明代官員群體老學特點
一、明代官員群體注《老》的階段性特點
二、明代官員群體老學發(fā)展的空間特點
三、明代官員群體老學中的“世俗化”傾向
第三章 明前期《老子》的雙面解讀
第一節(jié) “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一、《御注道德經》中的為君之道
二、宋濂的道學觀
三、一位道官的老學思想
第二節(jié) 程朱思想籠罩下的老學
一、《性理大全》中的“異端”老子
二、黃潤玉“尊朱而不盡合于朱”
第四章 明中期官員老學的勃興
第一節(jié) 王學與老學的交融
一、官員老學勃興的發(fā)起者
二、王門弟子的老學經世思想
三、三教會通
第二節(jié) 王學批判者的老學思想
一、湛若水《非老子》
二、張邦奇批王不批《老》
三、楊慎與崔銑
第五章 明后期官員老學的繁榮
第一節(jié) 救世良方
一、一位八旬老翁的救世之心
二、“異端”李贄經世之志
三、“帝符皇箓”
第二節(jié) 會通出世入世
一、兩位內閣官員的處世之道
二、以佛論道
三、“以事處事,無所留滯”
四、“惡亦不可不謂之性是也”
第三節(jié) 明后期官員老學的虛無化傾向
一、“老氏蓋渾有無而同之者也”
二、“道法、世法,莫非自然,不由人力”
第四節(jié) 明后期官員老學中的內丹思想
一、彭好古“先命后性”
二、龔修默“性命雙修”
結語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老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劉固盛.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5)
[2]陸西星《老子玄覽》剽竊了王道《老子億》嗎——與三浦秀一先生商榷[J]. 劉固盛,涂立賢. 學術界. 2014(05)
[3]明代科舉與出版業(yè)的關系——以湯賓尹為例[J]. 章宏偉. 學習與探索. 2013(12)
[4]湛若水關于儒道之別的觀點述略——以《非老子》為中心[J]. 黎業(yè)明.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5)
[5]陳深及其《楚辭》評點的價值[J]. 羅劍波.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1)
[6]陽明心學、佛學對明中后期科舉考試的影響[J]. 張獻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12(05)
[7]明中后期書商的市場意識和競爭策略[J]. 張獻忠. 江漢論壇. 2012(08)
[8]《先秦諸子合編》非馮夢禎編選考[J]. 曲柄睿.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2(02)
[9]金堡與逃禪——“以佛菩薩之心為心”[J]. 吳增禮,皮璐璐.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10]論明代中后期莊子學的勃興及其表現特征[J]. 張洪興. 蘭州學刊. 2012(01)
博士論文
[1]明前期士大夫主體意識研究(1368-1457)[D]. 王偉.東北師范大學 2011
[2]英語世界老學研究[D]. 吳雪萌.華中師范大學 2011
[3]王陽明哲學與道家道教關系研究[D]. 朱曉鵬.華東師范大學 2009
[4]漢魏六朝老學研究[D]. 劉玲娣.華中師范大學 2005
[5]焦竑與晚明會通思潮[D]. 劉海濱.復旦大學 2005
[6]明代科舉制度研究[D]. 黃明光.浙江大學 2005
[7]明代老學研究[D]. 韋東超.華中師范大學 2004
[8]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注疏為個案[D]. 董恩林.華中師范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郭子章《老解》研究[D]. 樊平.華中師范大學 2015
[2]徐學謨《老子解》研究[D]. 甄躍達.華中師范大學 2015
[3]王樵及其《方麓集》研究[D]. 杭義梅.揚州大學 2015
[4]洪應紹《道德經測》研究[D]. 葛燕燕.廣西師范大學 2015
[5]沈一貫《老子通》研究[D]. 胡曉利.華中師范大學 2015
[6]朱得之老學思想研究[D]. 雷振瑞.華中師范大學 2014
[7]郭子章(1543-1618)信仰及交游研究[D]. 王傳興.上海大學 2014
[8]王道《老子億》研究[D]. 涂立賢.華中師范大學 2013
[9]晚明儒學的宗教轉向[D]. 曲長海.中南民族大學 2012
[10]道家思想對李贄哲學思想的影響[D]. 盛晶.湖南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939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59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