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羅德的差異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9 04:47
奧德·羅德(AudreLorde,1934-1992),自我定義為“黑人,女性主義者,女同性戀,母親,詩人,女戰(zhàn)士”——既是其中之一,又是所有之和。羅德作為黑人女性主義運動的旗手和卓越的批評家,其地位是無可辯駁的,但她始終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詩人。然而,身為一名非裔-加勒比女同性戀詩人的羅德在美國當代詩壇的地位顯赫卻微妙:曾以首位黑人女同性戀詩人的身份與主流文學出版社簽約并先后出版多部完整詩集,也曾榮膺“紐約州桂冠詩人”的稱號,卻大多因其散文作品為文學評論界所樂道,其詩歌作品則始終處于美國詩歌研究的邊緣地帶;甚至作為黑人藝術運動的歷經(jīng)者和倡導者,即便在這一歷史語境下的非裔詩歌研究也很少提及羅德。國內(nèi)學界對于羅德的零散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她的黑人女性主義思想。在這個存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同性戀偏見甚至文學偏見的社會,羅德無疑成為這一切的受害者與對立面,她的種種“差異”讓她始終無法找到可以“完整”歸屬的社群,所有社群都只是“部分”地接納她的“整體”身份,于是“差異”成為了她思想體系中永遠高舉的旗幟,也是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與眾不同的藝術手段與畢生贊頌的主題。以詩歌為媒介研究羅德的差異觀,無疑是在解析...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研究對象與選題理由
2. 國內(nèi)外羅德研究綜述
3. 選題意義
4.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羅德差異觀的形成
第一節(jié) 混血移民家庭的“誤導”
一、黑與白
二、愛與痛
第二節(jié) 精神創(chuàng)傷的“后遺癥”
一、黑白之差
二、初愛早逝
三、異性噩夢
第三節(jié) 多重身份的“雜糅”
一、恐同陰霾下的精神逃亡者
二、同性戀?雙性戀?
三、跨種族形婚的嘗試者
四、黑人藝術運動之外的女聲
五、“局外人”社群的“局外姐妹”
第二章 羅德差異觀的思想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差異觀的理論沿革
第二節(jié) 差異觀的核心思想
第三節(jié) 差異觀的具體表現(xiàn)
一、解構“主人的工具”
二、以詩歌作為武器
三、關注女同家庭的男孩
四、化沉默為語言和行動
第三章 羅德差異觀的詩歌表述
第一節(jié) “差異”的身體與“差異”的身份
一、“黑人性”
二、整中裂分的“我”
三、“家園”
第二節(jié) 獨特的“差異”與多樣的“社群”
一、差異
二、差異-社群
第四章 羅德差異觀書寫的目的和現(xiàn)實意義
第一節(jié) “我”的治愈與命名
第二節(jié) 從“我”到“我們”
第三節(jié) “家園”的構建與回歸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577989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1. 研究對象與選題理由
2. 國內(nèi)外羅德研究綜述
3. 選題意義
4.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羅德差異觀的形成
第一節(jié) 混血移民家庭的“誤導”
一、黑與白
二、愛與痛
第二節(jié) 精神創(chuàng)傷的“后遺癥”
一、黑白之差
二、初愛早逝
三、異性噩夢
第三節(jié) 多重身份的“雜糅”
一、恐同陰霾下的精神逃亡者
二、同性戀?雙性戀?
三、跨種族形婚的嘗試者
四、黑人藝術運動之外的女聲
五、“局外人”社群的“局外姐妹”
第二章 羅德差異觀的思想內(nèi)涵
第一節(jié) 差異觀的理論沿革
第二節(jié) 差異觀的核心思想
第三節(jié) 差異觀的具體表現(xiàn)
一、解構“主人的工具”
二、以詩歌作為武器
三、關注女同家庭的男孩
四、化沉默為語言和行動
第三章 羅德差異觀的詩歌表述
第一節(jié) “差異”的身體與“差異”的身份
一、“黑人性”
二、整中裂分的“我”
三、“家園”
第二節(jié) 獨特的“差異”與多樣的“社群”
一、差異
二、差異-社群
第四章 羅德差異觀書寫的目的和現(xiàn)實意義
第一節(jié) “我”的治愈與命名
第二節(jié) 從“我”到“我們”
第三節(jié) “家園”的構建與回歸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5779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57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