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識別中的效價和動機維度趨利避害及效價優(yōu)先效應
發(fā)布時間:2017-05-03 07:25
本文關鍵詞:表情識別中的效價和動機維度趨利避害及效價優(yōu)先效應,,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情緒的效價維度是指情緒引發(fā)的一種愉快或痛苦的心理體驗;而情緒的動機維度是指情緒引發(fā)的一種想要接近或回避環(huán)境的心理體驗。以往研究發(fā)現一方面,兩個維度有著不同的加工腦機制:參與效價維度加工的主要腦區(qū)域是邊緣系統;參與動機加工的主要腦區(qū)域是前額葉。另一方面,情緒具有趨利避害效應,即正性情緒誘發(fā)趨近動機,負性情緒誘發(fā)回避動機。這些發(fā)現說明效價與動機維度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本論文利用表情識別范式及ERP技術探索在表情識別過程中面孔動機維度與面孔基本情緒類型的關系,面孔識別中的趨利避害效應及效價和動機維度的相對自動加工水平。研究1通過表情識別范式及相關分析發(fā)現,高興面孔讓人覺得此面孔表演者想要接近人或環(huán)境,而恐懼、厭惡、悲傷和驚訝面孔讓人覺得此面孔表演者想要回避人或環(huán)境,平靜面孔則讓人覺得面孔表演者既不想接近,也不想回避人或環(huán)境。研究2包括2個ERP實驗和1個行為實驗,讓被試識別面孔的效價和動機維度,并記錄此過程的若干ERP成分。結果發(fā)現:在外顯識別面孔效價維度的晚期,被試自身對應的趨近或回避動機受到激活;左前額不僅參與加工趨近動機,還參與加工回避動機;趨利避害效應在不對情緒刺激的效價進行外顯加工時不會出現。研究3包括2個ERP研究和2個行為研究。實驗1和2通過面孔-詞語Stroop范式,讓被試識別面孔效價維度或動機維度的信息,并要求他們忽視面孔上來自另一個維度(動機或效價維度)的詞語干擾信息,并同時記錄此過程的若干和沖突加工有關的ERP成分。結果發(fā)現,來自效價維度的詞語信息能夠對面孔動機維度加工產生較強干擾,表現為在沖突條件下,加工速度更慢,正確率更低,并且在晚期(500-700ms)引發(fā)更大的頂區(qū)沖突加工,而來自動機維度的詞語信息只能對面孔效價維度的加工速度產生干擾。因此,面孔的效價維度比動機維度有相對更高的自動加工水平。此外,實驗3和4讓被試識別面孔性別維度信息,并要求他們忽視面孔上來自動機或效價維度的詞語干擾信息。結果發(fā)現,效價和動機兩個維度之間的相互干擾只限于彼此,不能被拓展到其他(性別)維度?傊,三個研究發(fā)現,在識別面孔時,正性面孔讓人覺得面孔表演者想要接近人或環(huán)境,而負性(恐懼和厭惡)面孔讓人覺得面孔表演者想要回避人或環(huán)境。在識別情緒面孔的效價維度時,由于對效價的加工是外顯加工,因此會激活識別者自身的趨近或回避動機,正性面孔激活趨近動機,負性面孔(恐懼和厭惡)激活回避動機。而在識別面孔的動機維度時,由于面孔效價維度有著相對更高的自動加工水平,所以也同時得到加工,但由于此時對面孔的效價維度是內隱而非外顯加工,所以一方面,效價維度的沖突在這種條件下不易被探測到,另一方面,這種加工不會激活識別者自身的趨近或回避動機。
【關鍵詞】:表情識別 效價 動機方向 ERPs 趨近動機 回避動機 趨利避害效應 相對自動加工水平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2.1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引言10-26
- 1.1 情緒的效價維度及其神經機制10-12
- 1.1.1 正負情緒的關系10-12
- 1.1.2 情緒效價的神經機制12
- 1.2 情緒的動機維度及其神經機制12-19
- 1.2.1 前額葉非對稱性激活現象12
- 1.2.2 左前額葉在憤怒情緒加工中的作用12-15
- 1.2.3 軀體運動對左前額葉激活水平的影響15-18
- 1.2.4 情緒類型與動機方向18-19
- 1.3 情緒的效價維度對動機維度的影響19-20
- 1.4 面部表情加工中的ERP成分20-26
- 1.4.1 早期(0-200ms)20-22
- 1.4.2 中期(200-300ms)22-23
- 1.4.3 晚期(300ms之后)23-26
- 2 問題提出及研究路線26-32
- 2.1 以往研究中仍未解決的問題26-28
- 2.1.1 情緒的動機方向領域缺少面部表情識別研究26
- 2.1.2 情緒的動機方向領域缺少加工過程研究26-27
- 2.1.3 仍未清楚回避動機和前額葉非對稱性激活的關系27-28
- 2.1.4 趨利避害效應的成因28
- 2.1.5 效價和動機維度的相對自動加工水平28
- 2.2 研究計劃28-32
- 3 研究1:表情識別中的動機維度32-40
- 3.1 前言32-34
- 3.2 實驗1:表情基本類型與動機類型的一致性34-35
- 3.2.1 被試34
- 3.2.2 刺激材料34-35
- 3.2.3 任務和程序35-34
- 3.2.4 結果34-35
- 3.3 實驗2:表情的基本類型與趨近或回避程度的關聯性35-37
- 3.3.1 被試35
- 3.3.2 刺激材料35
- 3.3.3 任務和程序35-36
- 3.3.4 結果36-37
- 3.4 討論37-40
- 4 研究2:表情識別中的趨利避害效應40-58
- 4.1 前言40-41
- 4.2 實驗1:表情的效價維度識別與前額葉非對稱性激活現象41-49
- 4.2.1 被試41
- 4.2.2 刺激材料41
- 4.2.3 任務和程序41-42
- 4.2.4 EEG記錄與分析42-44
- 4.2.5 結果和討論44-49
- 4.3 實驗2:表情的類型識別率與趨避該表情呈現者概率的相關研究49-50
- 4.3.1 被試49
- 4.3.2 刺激材料49
- 4.3.3 任務和程序49
- 4.3.4 結果49-50
- 4.4 實驗3:表情的動機維度識別與前額葉非對稱性激活現象50-54
- 4.4.1 被試50
- 4.4.2 刺激材料50
- 4.4.3 任務和程序50-51
- 4.4.4 結果51-54
- 4.5 討論54-58
- 4.5.1 左前額與行為激活54-55
- 4.5.2 面孔識別的趨利避害效應55-56
- 4.5.3 正負或趨避面孔識別的行為和ERP差異56-58
- 5 研究3:表情的效價和動機維度的相對自動加工水平58-78
- 5.1 前言58-61
- 5.2 實驗1:效價維度對面孔動機維度識別的影響61-67
- 5.2.1 被試61
- 5.2.2 刺激材料61-62
- 5.2.3 任務和程序62
- 5.2.4 ERP記錄和分析62-63
- 5.2.5 結果63-67
- 5.3 實驗2:動機維度對面孔效價維度識別的影響67-72
- 5.3.1 被試67
- 5.3.2 刺激材料67
- 5.3.3 任務和程序67
- 5.3.4 ERP記錄和分析67-68
- 5.3.5 結果68-72
- 5.4 實驗3:效價維度對識別面孔性別維度影響的探索研究72-73
- 5.4.1 被試72
- 5.4.2 實驗刺激72
- 5.4.3 實驗設計72
- 5.4.4 結果72-73
- 5.5 實驗4:動機維度對識別面孔性別維度影響的探索研究73
- 5.5.1 被試73
- 5.5.2 實驗刺激73
- 5.5.3 實驗設計73
- 5.5.4 結果與討論73
- 5.6 討論73-78
- 6 總討論與研究展望78-82
- 6.1 面孔識別中的動機維度78-79
- 6.2 面孔動機維度加工和效價維度加工的異同79
- 6.3 左前額與回避動機的關系79-80
- 6.4 效價維度與動機維度的關系80-82
- 7. 總結論82-84
- 參考文獻84-98
- 致謝98-100
- 攻讀博士期間的成果10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俊升;周穎;;移情的心理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概述[J];心理科學;2008年04期
2 孟昭蘭;為什么面部表情可以作為情緒研究的客觀指標[J];心理學報;1987年02期
3 劉宏艷;胡治國;彭聃齡;;積極與消極情緒關系的理論及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8年02期
4 胡治國;劉宏艷;張學新;;情緒沖突:一個新的研究主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8年05期
5 黃好;羅禹;馮廷勇;李紅;;厭惡加工的神經基礎[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9期
6 鄒吉林;張小聰;張環(huán);于靚;周仁來;;超越效價和喚醒——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9期
7 張曉雯;yび蠲
本文編號:342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4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