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頃堂書目》到《明史藝文志》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04:50
自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廣徵博學鴻儒,開局纂修明史,至雍正十三年(1735),殿本《明史》書成告竣,明史纂修歷時半個多世紀,時間之長,爲歷代官修史書之最。其間監(jiān)修、總裁、纂修官多次調整、變換,成果由單篇成稿,匯爲長編,又復經刪潤。而每一階段産生的作品,都具有前後承襲的關係!睹魇贰分械摹端囄闹尽,包含康熙二十年(1681)前後成書的尤侗《明藝文志》五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左右成書的黃虞稷《明史藝文志稿》、康熙四十一年(1702)熊賜履進呈416卷《明史》中《藝文志》五卷、雍正元年(1723)王鴻緒進呈《明史稿》三百一十卷中的《藝文志》四卷,以及雍正十三年(1735)張廷玉進呈《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中的《藝文志》四卷,這是明史纂修四個階段中相繼産生的五部藝文志,時間上先後順承。論文主要探討諸家《明史藝文志》成稿之間承襲關係。黃虞稷《明史藝文志稿》成書較早,對後來《明史藝文志》纂修的影響最大,故論文首以《明史藝文志稿》爲論述對象。又黃氏《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之間的關係是《明史藝文志》纂修的重要課題,闡述二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繋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肚ы曁脮俊番F(xiàn)存抄本較多...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二節(jié) 論文結構
第一章 《千頃堂書目》早期版本考
一、吳騫增補本《千頃堂書目》中的杭補條目
二、吳本、《四庫全書》本《千頃堂書目》的差異
三、吳本《千頃堂書目》與味經書屋抄本《千頃堂書目》的比較
第二章 《千頃堂書目》到《明史藝文志稿》的遞變(上)
第一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成稿後的修潤
一、從字體大小、墨色濃淡論京大寫本的增刪
二、京大寫本的文本刮削
三、從文字書寫風格上論京大寫本的增補
第二節(jié) 《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有無差異
一、《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獨有條目的數(shù)量統(tǒng)計
二、《千頃堂書目》獨有條目的特征
三、《千頃堂書目》條目被刪減的原因
四、《明史藝文志稿》增補的條目對尤侗《明藝文志》的借鑒
第三節(jié) 《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條目類屬差異
一、古書類屬的差異與成因
二、《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歸類不同的分析
三、《千頃堂書目》中的條目複出
四、《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類目設置的異同
五、《明史藝文志稿》對《國史經籍志》的承襲
第四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時代歸屬差異
一、補史志目録於所收作品作者限斷的界定
二、《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歸屬時代不同的條目
三、《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不知時代與撰人的條目
第三章 《千頃堂書目》到《明史藝文志稿》的遞變(下)
第五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排列次第的差異
一、多個條目整體調整
二、單個條目調整
三、"以類相從"的條目調整
四、御撰之書的排列
第六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小注的差異
一、論公私目録中的條目注文
二、《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注文的變化
第七節(jié)《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別集類的差異
一、《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集部條目的有無
二、《明史藝文志稿》集部別集類條目的排列
三、《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中的同書異名現(xiàn)象
四、《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別集小注差異分析
第八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地理類郡縣志的分析
第四章 從《明史藝文志稿》到熊賜履《明史藝文志》
第一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與國圖藏熊氏《明史藝文志》的文本差異
第二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到熊氏《明史藝文志》的主要變化
一、《明史藝文志·序》的刪減
二、《明史藝文志稿》條目的歸併
三、《明史藝文志稿》條目及其注文的刪改
第三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熊氏《明史藝文志》歧異表
第五章 王鴻緒《明史稿藝文志》的形成
一、《明史稿藝文志》類目設置及條目來源
二、《明史稿藝文志》條目類屬差異
三、《明史稿藝文志》文本的精簡與修正
四、《明史稿藝文志》的條目次第
五、小結
第六章 結語
附録
附録1:吳本、《四庫》本《千目》字詞、小注、條目差異表
附録2:《千目》《志稿》《補宋志》《補遼金元志》史部差異匯總表
附録3:《千目》《志稿》獨有條目匯總
附録4:《千目》《志稿》條目類屬差異表
附録5:《千目》《志稿》不知時代與撰人條目歸屬差異表
附録6:《千目》《志稿》類目次第差異表
附録7:《千目》集部複出條目
附録8:《志稿》永樂朝著者的籍貫、履歷信息表
附録9:《志稿》別集類以家族、學術師承為標準排列的條目
參考文獻
謝辭
攻讀學位期間學術成果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虞稷史館進呈稿《明史·藝文志》考述[J]. 張云. 文獻. 2016(02)
[2]國家圖書館藏416卷本《明史》新考[J]. 秦麗.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6(01)
[3]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關係考實[J]. 張雲. 文史. 2015(02)
[4]熊賜履與《明史》纂修[J]. 王宣標. 史學史研究. 2014(01)
[5]天一閣藏萬斯同《明史列傳稿》的整理及其在明史纂修中的意義[J]. 方祖猷.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1)
[6]《明史》纂修與清初史學──兼論萬斯同、王鴻緒在《明史》纂修中的作用[J]. 黃愛平. 清史研究. 1994(02)
[7]萬斯同與《明史》纂修[J]. 黃愛平. 史學集刊. 1984(03)
博士論文
[1]《千頃堂書目》新證[D]. 李言.南京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65683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二節(jié) 論文結構
第一章 《千頃堂書目》早期版本考
一、吳騫增補本《千頃堂書目》中的杭補條目
二、吳本、《四庫全書》本《千頃堂書目》的差異
三、吳本《千頃堂書目》與味經書屋抄本《千頃堂書目》的比較
第二章 《千頃堂書目》到《明史藝文志稿》的遞變(上)
第一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成稿後的修潤
一、從字體大小、墨色濃淡論京大寫本的增刪
二、京大寫本的文本刮削
三、從文字書寫風格上論京大寫本的增補
第二節(jié) 《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有無差異
一、《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獨有條目的數(shù)量統(tǒng)計
二、《千頃堂書目》獨有條目的特征
三、《千頃堂書目》條目被刪減的原因
四、《明史藝文志稿》增補的條目對尤侗《明藝文志》的借鑒
第三節(jié) 《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條目類屬差異
一、古書類屬的差異與成因
二、《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歸類不同的分析
三、《千頃堂書目》中的條目複出
四、《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類目設置的異同
五、《明史藝文志稿》對《國史經籍志》的承襲
第四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時代歸屬差異
一、補史志目録於所收作品作者限斷的界定
二、《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歸屬時代不同的條目
三、《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不知時代與撰人的條目
第三章 《千頃堂書目》到《明史藝文志稿》的遞變(下)
第五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排列次第的差異
一、多個條目整體調整
二、單個條目調整
三、"以類相從"的條目調整
四、御撰之書的排列
第六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小注的差異
一、論公私目録中的條目注文
二、《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條目注文的變化
第七節(jié)《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別集類的差異
一、《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集部條目的有無
二、《明史藝文志稿》集部別集類條目的排列
三、《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中的同書異名現(xiàn)象
四、《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別集小注差異分析
第八節(jié) 《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稿》地理類郡縣志的分析
第四章 從《明史藝文志稿》到熊賜履《明史藝文志》
第一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與國圖藏熊氏《明史藝文志》的文本差異
第二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到熊氏《明史藝文志》的主要變化
一、《明史藝文志·序》的刪減
二、《明史藝文志稿》條目的歸併
三、《明史藝文志稿》條目及其注文的刪改
第三節(jié) 《明史藝文志稿》、熊氏《明史藝文志》歧異表
第五章 王鴻緒《明史稿藝文志》的形成
一、《明史稿藝文志》類目設置及條目來源
二、《明史稿藝文志》條目類屬差異
三、《明史稿藝文志》文本的精簡與修正
四、《明史稿藝文志》的條目次第
五、小結
第六章 結語
附録
附録1:吳本、《四庫》本《千目》字詞、小注、條目差異表
附録2:《千目》《志稿》《補宋志》《補遼金元志》史部差異匯總表
附録3:《千目》《志稿》獨有條目匯總
附録4:《千目》《志稿》條目類屬差異表
附録5:《千目》《志稿》不知時代與撰人條目歸屬差異表
附録6:《千目》《志稿》類目次第差異表
附録7:《千目》集部複出條目
附録8:《志稿》永樂朝著者的籍貫、履歷信息表
附録9:《志稿》別集類以家族、學術師承為標準排列的條目
參考文獻
謝辭
攻讀學位期間學術成果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黃虞稷史館進呈稿《明史·藝文志》考述[J]. 張云. 文獻. 2016(02)
[2]國家圖書館藏416卷本《明史》新考[J]. 秦麗.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6(01)
[3]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稿》關係考實[J]. 張雲. 文史. 2015(02)
[4]熊賜履與《明史》纂修[J]. 王宣標. 史學史研究. 2014(01)
[5]天一閣藏萬斯同《明史列傳稿》的整理及其在明史纂修中的意義[J]. 方祖猷.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1)
[6]《明史》纂修與清初史學──兼論萬斯同、王鴻緒在《明史》纂修中的作用[J]. 黃愛平. 清史研究. 1994(02)
[7]萬斯同與《明史》纂修[J]. 黃愛平. 史學集刊. 1984(03)
博士論文
[1]《千頃堂書目》新證[D]. 李言.南京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65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36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