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譯經形容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14:48
論文以公認可靠的東漢譯經為研究對象,第一章對於相關的研究概況和本文的研究方法進行說明;接下來的第二、三章,主要從描寫的角度,在切詞的基礎上,對東漢譯經中的形容詞進行窮盡統(tǒng)計,並從單複音詞兩大方面進行描寫。經考察,東漢譯經中共有形容詞592個,其中單音形容詞176個,占總形容詞的29.73%,其中意義未變的承古詞占大多數(shù);構詞方面,東漢譯經中的176個單音形容詞中,排除語音構詞,共有140個詞參與了雙音復合形容詞的構詞活動,占整個單音形容詞比例的79.55%;構詞能力及其原因與一般中土文獻有著較大的差別,含有佛教引申義的形容詞,引申義的構詞能力大大超過基本義、常用義。論文第四、五章主要從語素化和語義場兩個角度,對於東漢譯經中形容詞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深入討論。首先,從形容詞本身的使用頻率來看,由於譯者選用一些詞來翻譯佛經中的某些基本教義,因而產生了大量構詞形式、在東漢和後世譯經中大範圍的使用、相關構詞由譯經擴散至中土文獻。因而第四章從“正”、“明”兩例出發(fā),研究這類在上古時期以單用例為主,東漢時期譯經中的詞頻大於同期中土文獻、參構形式多於同期中土文獻的單音形容詞。經過共時和歷時兩個角度的研...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緣起
1.2 研究綜述
1.2.1 古漢語形容詞研究
1.2.2 東漢佛經語言研究
1.3 研究意義
1.3.1 有助於誤題誤入經的考辨
1.3.2 有助於辭書的修訂
1.4 研究語料與方法
1.4.1 選定譯經篇目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相關的理論依據(jù)及說明
第二章 單音形容詞
2.1 東漢譯經形容詞中的承古詞
2.2 東漢譯經中的新詞新義
2.3 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構詞能力研究
2.3.1 構詞能力與義項數(shù)量
2.3.2 構詞能力與佛教引申義
第三章 複音形容詞
3.1 雙音形容詞
3.1.1 單純詞
3.1.2 並列式複音形容詞
3.1.3 偏正式複音形容詞
3.1.4 動賓式複音形容詞
3.1.5 其他結構複音形容詞
3.2 多音節(jié)形容詞
3.2.1 三音節(jié)形容詞
3.2.2 四音節(jié)形容詞
3.3 音譯和半音半意形容詞
3.3.1 音譯形容詞
3.3.2 半音半意形容詞
第四章 東漢譯經中單音形容詞的語素化
4.1 語素與語素化
4.2 語素化研究個案(一)——以“正”為例
4.2.1 上古漢語時期
4.2.2 中古漢語時期
4.2.3 近代漢語時期
4.3 語素化研究個案(二)——以“明”為例
4.3.1 上古漢語時期
4.3.2 中古漢語時期
4.3.3 近代漢語時期
第五章 東漢譯經形容詞語義場個案研究
5.1 東漢譯經形容詞語義場概況
5.1.1 非述人形容詞語義場
5.1.2 述人形容詞語義場(上)
5.1.3 述人形容詞語義場(下)
5.2 聰慧語義場個案分析
5.3 愚笨語義場個案分析
第六章 東漢譯經形容詞的特點
6.1 修飾對象的嚴格性
6.2 組合的寬泛性
6.3 後世譯經的廣泛沿用
結語
引用文獻
參考文獻
致謝語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安世高的江南行跡——早期神僧事跡的敘事與傳承[J]. 魏斌.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2(04)
[2]《菩薩本緣經》撰集者和譯者之考辨[J]. 顏洽茂,熊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5)
[3]佛典文獻詞匯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 曾昭聰,劉玉紅.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4]《菩薩本緣經》撰集者和譯者之考辨[J]. 顏洽茂,熊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 2010(01)
[5]從語言角度看《大方便佛報恩經》的翻譯時代[J]. 史光輝. 古漢語研究. 2009(03)
[6]來源于中古漢譯佛經比喻的三則成語——《辭源》成語條目商補[J]. 高列過. 浙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9(02)
[7]題安世高譯《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考辨[J]. 方一新,高列過.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07(00)
[8]“步步生蓮花”源流考辨[J]. 高列過. 古漢語研究. 2006(04)
[9]漢文佛教文獻語言研究與訓詁學[J]. 董志翹.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05(00)
[10]東漢佛經音譯詞的同詞異形現(xiàn)象[J]. 顧滿林.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05(00)
博士論文
[1]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詞彙語法專題研究[D]. 曹婷.浙江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34062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緣起
1.2 研究綜述
1.2.1 古漢語形容詞研究
1.2.2 東漢佛經語言研究
1.3 研究意義
1.3.1 有助於誤題誤入經的考辨
1.3.2 有助於辭書的修訂
1.4 研究語料與方法
1.4.1 選定譯經篇目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相關的理論依據(jù)及說明
第二章 單音形容詞
2.1 東漢譯經形容詞中的承古詞
2.2 東漢譯經中的新詞新義
2.3 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構詞能力研究
2.3.1 構詞能力與義項數(shù)量
2.3.2 構詞能力與佛教引申義
第三章 複音形容詞
3.1 雙音形容詞
3.1.1 單純詞
3.1.2 並列式複音形容詞
3.1.3 偏正式複音形容詞
3.1.4 動賓式複音形容詞
3.1.5 其他結構複音形容詞
3.2 多音節(jié)形容詞
3.2.1 三音節(jié)形容詞
3.2.2 四音節(jié)形容詞
3.3 音譯和半音半意形容詞
3.3.1 音譯形容詞
3.3.2 半音半意形容詞
第四章 東漢譯經中單音形容詞的語素化
4.1 語素與語素化
4.2 語素化研究個案(一)——以“正”為例
4.2.1 上古漢語時期
4.2.2 中古漢語時期
4.2.3 近代漢語時期
4.3 語素化研究個案(二)——以“明”為例
4.3.1 上古漢語時期
4.3.2 中古漢語時期
4.3.3 近代漢語時期
第五章 東漢譯經形容詞語義場個案研究
5.1 東漢譯經形容詞語義場概況
5.1.1 非述人形容詞語義場
5.1.2 述人形容詞語義場(上)
5.1.3 述人形容詞語義場(下)
5.2 聰慧語義場個案分析
5.3 愚笨語義場個案分析
第六章 東漢譯經形容詞的特點
6.1 修飾對象的嚴格性
6.2 組合的寬泛性
6.3 後世譯經的廣泛沿用
結語
引用文獻
參考文獻
致謝語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安世高的江南行跡——早期神僧事跡的敘事與傳承[J]. 魏斌.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2(04)
[2]《菩薩本緣經》撰集者和譯者之考辨[J]. 顏洽茂,熊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5)
[3]佛典文獻詞匯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 曾昭聰,劉玉紅.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4]《菩薩本緣經》撰集者和譯者之考辨[J]. 顏洽茂,熊娟.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 2010(01)
[5]從語言角度看《大方便佛報恩經》的翻譯時代[J]. 史光輝. 古漢語研究. 2009(03)
[6]來源于中古漢譯佛經比喻的三則成語——《辭源》成語條目商補[J]. 高列過. 浙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9(02)
[7]題安世高譯《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考辨[J]. 方一新,高列過.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07(00)
[8]“步步生蓮花”源流考辨[J]. 高列過. 古漢語研究. 2006(04)
[9]漢文佛教文獻語言研究與訓詁學[J]. 董志翹.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05(00)
[10]東漢佛經音譯詞的同詞異形現(xiàn)象[J]. 顧滿林. 漢語史研究集刊. 2005(00)
博士論文
[1]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詞彙語法專題研究[D]. 曹婷.浙江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340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34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