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5 13:23
本論文是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的集中考察和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收集與創(chuàng)作蓬勃發(fā)展,很多文人、教徒都投入到志怪小說集的編著活動中來,大量口頭志怪故事和依附于子史著作的書面志怪故事因為志怪小說集的成書而走向集中和獨立,具有了志怪小說的性質(zhì)。因此,志怪小說集的成書在中國小說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小說集成書的主觀條件是人們要具有較為成熟的小說自覺意識和志怪專題意識,客觀條件是要有相當數(shù)量志怪故事的產(chǎn)生和存在。本論文即從成書的主體角度研究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自覺意識的發(fā)展、小說集編著者的身份、編著目的、小說集的命名特征和內(nèi)容編排的體例特征;從成書的客體角度分析志怪小說集的作品來源、志怪小說的創(chuàng)作等情況。為方便研究,本論文分上編和下編展開論述。上編: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綜論。主要從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成書背景、編著者與集內(nèi)小說作者、作品來源、命名與體例等幾個方面對小說集的成書情況作綜合性論述。第一章,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背景研究。首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自覺意識特別是志怪小說自覺意識不斷增強,一方面人們已經(jīng)開始理性地看到了小說和歷史之間的虛實關系并自覺加以區(qū)分;另一方面儒...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相關概念
二、研究對象及其版本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現(xiàn)狀
五、論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上編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綜論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背景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小說自覺觀念的發(fā)展
一、對小說虛構(gòu)性特征的認識
二、對小說“可觀”性審美特征的發(fā)現(xiàn)
三、對志怪小說“奇異”性審美特征的喜愛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一、子書中志怪故事的集中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二、先秦兩漢“說體”文本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三、先秦兩漢“志怪書”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四、魏晉南北朝分類意識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傳播與志怪小說集的成書
一、文人聚談對志怪小說集成書的影響
二、文人在志怪故事傳播中的媒介作用
三、小說集的傳播對其他小說集成書的影響
余論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編著者及集內(nèi)小說作者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編著者身份
一、編著者的身份分類
二、編著者對“小說家”身份的繼承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文人編著者的閱歷條件
一、社會底層的經(jīng)歷
二、閱覽典籍的機會
三、撰著地記的經(jīng)歷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編著目的
一、文人編著者的目的
二、道教徒的編著目的
三、佛教徒的編著目的
第四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中志怪故事作者身份考略
一、方士、道教徒
二、佛教徒
三、上層藝人
四、民間藝人
五、文人
第五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編著者與集內(nèi)小說作者的關系
一、編著者與作者身份之間的關系
二、編著者與作者思想之間的關系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作品來源
第一節(jié) 作品來源之一:各類圖書典籍
一、史書
二、神仙方術之書
三、志怪小說集
四、地記
五、其他
第二節(jié) 作品來源之二:傳說
一、設置標志詞的傳說
二、交待講述者的傳說
三、未作標明的傳說
第三節(jié) 作品來源之三:改編類志怪小說
一、“精簡型”改編小說
二、“增飾型”改編小說
三、小說改編者與小說集編著者的關系
第四節(jié) 作品來源之四:“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一、“繼承性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二、“镕舊鑄新”型志怪小說
三、“獨立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四、“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的作者
余論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命名與體例特征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命名特征
一、以“傳”“記”“志”為名:對史書的倚重
二、以“怪”“齊諧”“異”“神”“幽明” “仙”入名:傳奇主旨的凸顯
三、以“列”“搜”“錄”“集”“拾遺”“苑”“林”入名:集錄性特征的體現(xiàn)
四、以“應”“驗”“祥”等入名:“釋氏輔教之書”宣教意義的突出
第二節(jié) 志怪小說作品編排方式
一、按小說主題分類
二、按小說描述對象分類
三、按小說的時代分類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序言及目錄
一、小說集的序言
二、小說集的目錄
第四節(jié) 志怪小說作品的“筆記體”形制
一、“筆記體”形制的基本特征
二、“筆記體”形制的形成原因
第五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中作品的敘述體例
一、志怪小說敘述體例的分類
二、志怪小說敘述體例之間的基本關系
三、編著者對各類敘述體例的運用
下編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的個案研究
第一章 《列異傳》的成書
第一節(jié) 《列異傳》編著者、成書時間及編著目的
一、編著者
二、成書時間
三、編著目的
第二節(jié) 《列異傳》成書的作品來源
一、圖書典籍
二、口頭傳說
三、文人改編的故事
四、“繼承性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五、“完全創(chuàng)新”型志怪小說
第三節(jié) 《列異傳》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編著的影響
一、《列異傳》命名的影響
二、故事材料選擇范圍的影響
三、故事材料處理方式的影響
第二章 干寶的小說思想與《搜神記》成書的關系
第一節(jié) “發(fā)明神道之不誣”思想和《搜神記》的成書
一、“發(fā)明神道之不誣”的行為主體辨析
二、“神道設教”主張與《搜神記》故事材料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游心寓目”思想與《搜神記》的故事材料選擇
一、無關“神道”類小說的選擇
二、悖于“神道”類小說的選擇
三、其他娛樂性小說的選擇
第三節(jié) “實錄”思想與《搜神記》成書的關系
一、收集傳聞異辭的理由
二、“有意為小說”的幌子
三、提高《搜神記》地位的手段
小結(jié)
第三章 從作品來源看《幽明錄》成書的文人化特征
第一節(jié) “舊作”的擇錄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以其他志怪小說集為作品來源
二、選擇傳說故事時的文人視角
第二節(jié) “繼承性創(chuàng)新”小說的擇錄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歸鬼”主題小說
二、“髑髏”主題小說
三、“騙奸”主題小說
第三節(jié) “完全創(chuàng)新”型小說的擇錄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文人創(chuàng)作小說的直接證明
二、文人創(chuàng)作小說的間接證明
第四節(jié) 儒釋道思想的多樣性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表現(xiàn)儒家思想作品
二、表現(xiàn)傳統(tǒng)巫術、道教思想的作品
三、表現(xiàn)佛教思想的作品
四、反映佛教與中土宗教關系的作品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收錄先秦兩漢志怪故事一覽表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六朝志怪小說“姓名巫術”主題故事淵源探究[J]. 張傳東. 許昌學院學報. 2017(04)
[2]“俗講”與西漢故事簡《妄稽》《神烏賦》的傳播[J]. 廖群. 民俗研究. 2016(06)
[3]從《搜神記》序跋看其成書與傳播[J]. 王平. 蒲松齡研究. 2015(02)
[4]《搜神記序》初探[J]. 張慶民. 文學遺產(chǎn). 2013(06)
[5]《汲,嵳Z》與先秦“說體”考察[J]. 廖群. 理論學刊. 2012(04)
[6]中國古代小說命名芻議[J]. 程國賦. 文藝研究. 2011(11)
[7]讖緯與漢魏六朝的志怪小說[J]. 孫蓉蓉. 中國文化研究. 2011(02)
[8]漢代俗賦與中國古代小說發(fā)生研究[J]. 廖群. 理論學刊. 2009(05)
[9]《搜神記》研究二題[J]. 張慶民. 文學遺產(chǎn). 2008(04)
[10]漢魏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亭故事[J]. 李劍國,張玉蓮.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碩士論文
[1]《史記》神鬼物怪記載與六朝志怪小說[D]. 呂靜.陜西師范大學 2013
[2]《幽明錄》研究[D]. 湯楠楠.河南大學 2012
[3]論干寶及其《搜神記》[D]. 王冠波.內(nèi)蒙古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02109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相關概念
二、研究對象及其版本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現(xiàn)狀
五、論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上編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綜論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背景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小說自覺觀念的發(fā)展
一、對小說虛構(gòu)性特征的認識
二、對小說“可觀”性審美特征的發(fā)現(xiàn)
三、對志怪小說“奇異”性審美特征的喜愛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一、子書中志怪故事的集中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二、先秦兩漢“說體”文本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三、先秦兩漢“志怪書”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四、魏晉南北朝分類意識與志怪專題意識的生成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傳播與志怪小說集的成書
一、文人聚談對志怪小說集成書的影響
二、文人在志怪故事傳播中的媒介作用
三、小說集的傳播對其他小說集成書的影響
余論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編著者及集內(nèi)小說作者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編著者身份
一、編著者的身份分類
二、編著者對“小說家”身份的繼承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文人編著者的閱歷條件
一、社會底層的經(jīng)歷
二、閱覽典籍的機會
三、撰著地記的經(jīng)歷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編著目的
一、文人編著者的目的
二、道教徒的編著目的
三、佛教徒的編著目的
第四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中志怪故事作者身份考略
一、方士、道教徒
二、佛教徒
三、上層藝人
四、民間藝人
五、文人
第五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編著者與集內(nèi)小說作者的關系
一、編著者與作者身份之間的關系
二、編著者與作者思想之間的關系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作品來源
第一節(jié) 作品來源之一:各類圖書典籍
一、史書
二、神仙方術之書
三、志怪小說集
四、地記
五、其他
第二節(jié) 作品來源之二:傳說
一、設置標志詞的傳說
二、交待講述者的傳說
三、未作標明的傳說
第三節(jié) 作品來源之三:改編類志怪小說
一、“精簡型”改編小說
二、“增飾型”改編小說
三、小說改編者與小說集編著者的關系
第四節(jié) 作品來源之四:“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一、“繼承性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二、“镕舊鑄新”型志怪小說
三、“獨立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四、“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的作者
余論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命名與體例特征
第一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命名特征
一、以“傳”“記”“志”為名:對史書的倚重
二、以“怪”“齊諧”“異”“神”“幽明” “仙”入名:傳奇主旨的凸顯
三、以“列”“搜”“錄”“集”“拾遺”“苑”“林”入名:集錄性特征的體現(xiàn)
四、以“應”“驗”“祥”等入名:“釋氏輔教之書”宣教意義的突出
第二節(jié) 志怪小說作品編排方式
一、按小說主題分類
二、按小說描述對象分類
三、按小說的時代分類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的序言及目錄
一、小說集的序言
二、小說集的目錄
第四節(jié) 志怪小說作品的“筆記體”形制
一、“筆記體”形制的基本特征
二、“筆記體”形制的形成原因
第五節(ji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中作品的敘述體例
一、志怪小說敘述體例的分類
二、志怪小說敘述體例之間的基本關系
三、編著者對各類敘述體例的運用
下編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成書的個案研究
第一章 《列異傳》的成書
第一節(jié) 《列異傳》編著者、成書時間及編著目的
一、編著者
二、成書時間
三、編著目的
第二節(jié) 《列異傳》成書的作品來源
一、圖書典籍
二、口頭傳說
三、文人改編的故事
四、“繼承性創(chuàng)新”類志怪小說
五、“完全創(chuàng)新”型志怪小說
第三節(jié) 《列異傳》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編著的影響
一、《列異傳》命名的影響
二、故事材料選擇范圍的影響
三、故事材料處理方式的影響
第二章 干寶的小說思想與《搜神記》成書的關系
第一節(jié) “發(fā)明神道之不誣”思想和《搜神記》的成書
一、“發(fā)明神道之不誣”的行為主體辨析
二、“神道設教”主張與《搜神記》故事材料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游心寓目”思想與《搜神記》的故事材料選擇
一、無關“神道”類小說的選擇
二、悖于“神道”類小說的選擇
三、其他娛樂性小說的選擇
第三節(jié) “實錄”思想與《搜神記》成書的關系
一、收集傳聞異辭的理由
二、“有意為小說”的幌子
三、提高《搜神記》地位的手段
小結(jié)
第三章 從作品來源看《幽明錄》成書的文人化特征
第一節(jié) “舊作”的擇錄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以其他志怪小說集為作品來源
二、選擇傳說故事時的文人視角
第二節(jié) “繼承性創(chuàng)新”小說的擇錄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歸鬼”主題小說
二、“髑髏”主題小說
三、“騙奸”主題小說
第三節(jié) “完全創(chuàng)新”型小說的擇錄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文人創(chuàng)作小說的直接證明
二、文人創(chuàng)作小說的間接證明
第四節(jié) 儒釋道思想的多樣性與《幽明錄》的文人化特征
一、表現(xiàn)儒家思想作品
二、表現(xiàn)傳統(tǒng)巫術、道教思想的作品
三、表現(xiàn)佛教思想的作品
四、反映佛教與中土宗教關系的作品
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收錄先秦兩漢志怪故事一覽表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六朝志怪小說“姓名巫術”主題故事淵源探究[J]. 張傳東. 許昌學院學報. 2017(04)
[2]“俗講”與西漢故事簡《妄稽》《神烏賦》的傳播[J]. 廖群. 民俗研究. 2016(06)
[3]從《搜神記》序跋看其成書與傳播[J]. 王平. 蒲松齡研究. 2015(02)
[4]《搜神記序》初探[J]. 張慶民. 文學遺產(chǎn). 2013(06)
[5]《汲,嵳Z》與先秦“說體”考察[J]. 廖群. 理論學刊. 2012(04)
[6]中國古代小說命名芻議[J]. 程國賦. 文藝研究. 2011(11)
[7]讖緯與漢魏六朝的志怪小說[J]. 孫蓉蓉. 中國文化研究. 2011(02)
[8]漢代俗賦與中國古代小說發(fā)生研究[J]. 廖群. 理論學刊. 2009(05)
[9]《搜神記》研究二題[J]. 張慶民. 文學遺產(chǎn). 2008(04)
[10]漢魏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亭故事[J]. 李劍國,張玉蓮.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碩士論文
[1]《史記》神鬼物怪記載與六朝志怪小說[D]. 呂靜.陜西師范大學 2013
[2]《幽明錄》研究[D]. 湯楠楠.河南大學 2012
[3]論干寶及其《搜神記》[D]. 王冠波.內(nèi)蒙古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02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330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