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語錯序結構閱讀的眼動特征及其認知模型建構
發(fā)布時間:2018-04-02 12:06
本文選題:錯序結構 切入點:眼動特征 出處:《蘇州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對錯序語言現象的正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Rawlinson在其題為The significance of letter position in word recognition的博士論文中首次提出了字母移位(letter transposition)的概念。他認為單詞中間字母隨意排序對熟練閱讀者理解印刷文本的影響很小。此后大約三十年的時間內,人們對錯序語言現象的關注極少。2003年9月,國外的語言研究論壇上流傳著一個名為“劍橋大學效應(Cambridge University effect)”的語段。該語段表明,只要一個單詞的首字母和尾字母的位置保持不變,其他字母位置的變化對閱讀的影響不大。該語段的廣泛傳播使錯序語符不影響理解作為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重新激發(fā)了學者們對錯序語符研究的興趣,并獲得了一些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然而,縱觀學者們對不同語言錯序現象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現有研究呈現碎片化,缺乏有效的綜合。這不僅表現在對錯序語符現象研究的極不平衡上,而且也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對各種語言中可能出現的錯序類型進行詳盡的歸納分類,更沒有為不影響理解的語符錯序劃出一個有限波動范圍。一方面,與拼音文字字母換位詞豐富的研究成果相比,其他非拼音文字錯序現象的研究就顯得相當貧乏,從跨語言的角度對錯序語符的加工進行深入系統的對比研究更是屬于空白。盡管所有的文字系統都普遍存在位置分配上的感知不確定性,但是不同語言的具體特征會制約它的語符換位效應。另一方面,以往的研究視角比較單一,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深受形式主義模塊論的影響,把語言單位割裂成音、形、義三個方面,以詞匯識別或詞匯判斷為主要研究手段,以反應時為主要分析指標,分析字母移位對詞匯編碼的影響,缺乏結合最新的語言學理論對語符錯序不影響理解的現象進行深層次分析。因此,本課題根據構式語法對語言單位的劃分,對英語和漢語中可能出現的語符錯序類型進行了詳細的歸納分類,以正常的英漢熟練閱讀者為研究對象,采用tobiit120眼動儀為記錄工具,對英漢錯序句閱讀的眼動特征和錯序句的語義建構過程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問題如下:(1)英語和漢語中可能出現的錯序類型有哪些?(2)英語和漢語錯序結構閱讀的整體眼動特征有何特點?(3)英語和漢語不同類型的錯序結構的局部眼動特征有何特點?(4)如何衡定英語和漢語的錯序變體能夠激活相關語義表征的有限波動范圍?(5)讀者是如何實現英漢語錯序結構的語義建構的?通過對實驗材料的設計、眼動數據的詳細分析討論以及創(chuàng)建錯序結構語義建構模型,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首先,基于象征單位和構式之間的關系,從宏觀上來講,英語和漢語的錯序類型都可以分為象征單位內的語符錯序、象征單位之間的語符錯序、構式內的語符錯序和構式之間的語符錯序四大類。在每一個小類的劃分上,由于正字法的不同產生了具體不同的類別?傮w來看,英語的錯序類型主要集中在象征單位內的語符換位和象征單位之間的語符換位上,而漢語的錯序類型主要集中在象征單位內的語符換位上。其次,從整體眼動特征來看,英語和漢語四種類型的錯序使句子的閱讀速度、注視密度、眼跳幅度和回視次數均受到影響?傮w來講,象征單位內的語符換位和構式內的語符換位對各項眼動指標的影響要明顯小于象征單位之間的語符換位和構式之間的語符換位。不論在一維的線性拼音文字中還是在二維的圖形文字中,受人類知覺廣度的影響,跨越了象征單位邊界和構式邊界的語符換位都會導致閱讀速度和眼跳幅度的顯著下降、注視密度和回視次數的顯著增加。但是,得益于漢語在視覺的形義認知感受方面的優(yōu)勢,語符換位對漢語句子閱讀的整體影響都要小于語符換位對英語句子閱讀的影響,這尤其體現在回視次數上。在英語各類錯序句中,回視次數比正常句子的閱讀增加了約2.3倍,但是在漢語的各類錯序句中,回視次數只比正常句子增加了約0.3倍。第三,從局部眼動特征來看,不是所有的錯序變體都可以激活原型象征單位的語義表征。英漢錯序語符因換位單位的身份和位置的不同對總注視時間、注視次數和回視次數的影響完全不同。總體來講,對于象征單位內的語符錯序,英漢錯序變體的加工難度因換位涉及到的字母數量、換位語符在空間位置上的臨近性以及錯序變體在視覺感知上的相似性而異,即換位涉及到字母數量越少,換位語符在空間位置上越臨近,錯序變體在視覺感知上與原型象征單位越相似,加工難度就越小。反之亦然。在象征單位之間的語符錯序中,錯序變體的加工難度因換位涉及到的象征單位的數量而異,即換位涉及到的象征單位越多,對整詞識別的難度就越大。第四,從錯序句閱讀理解的正確率來看,英漢象征單位內和構式內的語符錯序對閱讀理解正確率的影響較小,都達到了90%以上。對于象征單位之間和構式之間的語符錯序來講,英語錯序句閱讀理解的正確率很低,分別為51%和46%。而漢語錯序句閱讀理解的正確率依舊較高,分別達到了94%和72%。表明了漢語在視覺的形義認知感受方面具有優(yōu)勢,容錯性強,對句子語義的通達不易受到語符換位的影響。最后,從錯序結構的語義建構來看,盡管英語與漢語在詞匯的自然屬性上有著巨大的差異,但是在句子意義的建構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兩者都適用的基本規(guī)則(rayner,1995,1998)。錯序結構的閱讀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認知過程,錯序結構的語義建構過程就是基于中央凹注視與副中央凹預視的視覺和眼動神經的生物學基礎上,讀者利用來自語言材料的信息,對用作語核的象征單位出現的構式類型和語義關系進行同步預測,并依據語言相似的“原型—變體”關系和組配的“自主—依存”關系,結合長時記憶中的百科知識,通過回視、增加注視點的手段,經過推理加工,在大腦中對錯序變體和依存結構詳述位出現的位置進行調變、重組,快速從錯序的語符表達中建構出有序的語義表征。總之,錯序結構的理解是一個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過程。在有限波動范圍內,只要語義飽和,語符錯序的句子也是有意義的,至少是可以解讀的。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研究內容方面;谶^往的研究,我們將錯序語符的研究范圍拓展到對英漢兩種不同語系和不同書寫系統的語言的對比研究,開創(chuàng)了錯序語言現象研究的新維度,改善了英漢錯序語符研究極不平衡的現狀,填補了國內外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入系統對比研究的空白。盡管不同語言的具體特征會制約它的語符換位效應,但是所有的文字系統都普遍存在位置分配上的感知不確定性。本研究從構式語法的角度出發(fā),從象征單位和構式兩個層面對英漢錯序語符現象進行了詳細的歸納分類,不僅統一了標準,而且突破了傳統研究的局限,拓展了錯序語符研究的內容,把錯序語符的研究從相似的“原型—變體”關系擴展到了組配的“自主—依存”關系,為錯序語符現象的研究探索出一條新的研究路徑,使錯序語符的研究更加系統化,也更加有利于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入系統的對比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們采取眼動數據分析和對比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描寫與解釋相結合。通過眼動追蹤測量了被試在閱讀英漢錯序結構時的眼動特征,并選用了七個不同的眼動指標,從整體和局部兩個方面深入系統分析了英漢不同類型的錯序對閱讀的影響程度,不僅為英漢錯序結構理解的認知框架提供實證支持,避免了認知研究的主觀性,而且也為不影響理解的錯序語符劃出了一個有限的波動范圍,探明了英漢語言系統中位置編碼的靈活程度和容錯程度,對語言識別程序和語言理解程序的開發(fā)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最后,在理論建構方面。在眼動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結合認知語言學、閱讀心理學以及閱讀中的眼動控制的相關理論,深入分析了英漢錯序結構的認知加工過程和語義建構過程,創(chuàng)建了英漢錯序結構的語義建構模型。以此說明了語言結構、認知系統和視覺系統之間是如何協同作用、排除干擾,從錯序的語言符號中快速提取有序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整合成一個連貫的語義表征的,為其他文字錯序語符現象的研究提供一種有價值的分析闡釋框架。總之,本研究對錯序語符不影響理解的現象做出了全新的、較有力的解釋,幫助人們從個別的、特殊的語言現象推導出對一般語言事實的理解,深化了人們對大腦加工語言的基本認知規(guī)律的認識,也為探究人腦快速加工語言信息的奧秘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同時,本研究對語言教學、誦讀困難者的治療以及人工智能的開發(fā)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和借鑒意義。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46;H314
,
本文編號:1700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rwkxbs/170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