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05 01:38
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社會公平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動國民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發(fā)展!笆濉币(guī)劃中提出:要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加強對再分配調節(jié)的力度,努力縮小全國各地之間的收入差距。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這一問題,提出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公平、更加合理,鼓勵勤勞守法致富。1994年,我國進行了分稅制改革,建立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制度框架,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同時增強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但是這次分稅制改革的并不徹底,并未涉及同級政府間的稅收橫向分配問題。近些年來,我國市場經濟急速發(fā)展,地方政府之間的惡性稅收競爭現象和企業(yè)跨區(qū)域經營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些都使得分稅制改革的不徹底性日益凸顯。目前,我國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問題嚴重,稅收收入呈現為由中部地區(qū)向東部地區(qū)、欠發(fā)達地區(qū)向發(fā)達地區(qū)轉移的現象。稅收橫向轉移進一步加劇了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差距,同時激化地區(qū)政府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阻礙了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對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問題展開研究,有利于健全我國的財稅體系和實現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穩(wěn)定發(fā)展。本文首先介紹了稅收橫...
【文章來源】: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地方級稅收收入與稅源背離度
峁???-4和圖3-2。表3-42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地方級稅收收入與稅源背離額單位:億元地區(qū)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東部2099.861814.112090.072087.822313.733726.204145.574490.254339.434790.29東北-207.11-250.70-169.97-128.28-232.03-408.19-1448.58-771.67-656.20-669.12中部-1294.02-1506.59-1938.02-1997.99-2055.48-2127.68-2331.32-2793.05-2836.65-3201.22西部-598.72-56.8217.9338.44-26.21-1190.33-365.68-925.53-846.58-919.94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0—2019)數據計算。圖3-22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地方級稅收收入與稅源背離額從表3-4和圖3-2可以看出,只有東部區(qū)域的背離額始終保持正數,說明全國地方級稅收收入表現為由其他三個區(qū)域向東部地區(qū)轉移。其中,雖然東北區(qū)域和西部區(qū)域在2009—2018年間一直是稅收轉出區(qū)域,但是其轉出數額較小,稅收轉出不明顯。而東部區(qū)域和中部區(qū)域具有明顯的稅收轉移現象,并且轉移程度不斷加大。從圖3-2可以看出,東部區(qū)域的轉移額基本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
我國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問題研究24圖3-42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增值稅與稅源背離度對比表3-2和表3-7可知,各區(qū)域的地方級總稅收和地方級增值稅都呈現由其他三個區(qū)域向東部地區(qū)轉移的趨勢。但是對比具體數值可知,增值稅的轉移力度更強,增值稅的背離程度要高于地方級總稅收的背離程度。說明增值稅加劇了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的程度。(2)區(qū)域間增值稅與稅源背離額為了分析區(qū)域間增值稅橫向轉移的規(guī)模,我們進一步用公式3-2對全國31個省市2009—2018年的地方級增值稅與稅源的背離額進行測量,測量的結果見表3-8。從表3-8的測算結果可以看出:2018年地方級增值稅轉入地前三位分別是上海1590.50億元,北京842.30億元,廣東697.91億元,共計轉入3130.71億元,占當年地方級增值稅總轉移數額4974.55億元的62.93%,其他地方級增值稅轉入地還包括江蘇、浙江等共17個區(qū)域。2018年地方級增值稅轉出地前三位分別是山東841.53億元,河南673.97億元,湖北559.26億元,三省共計轉出2074.76億元,占當年地方級增值稅總轉移數額4974.55億元的41.71%,其他地方級增值稅轉出地還包括福建、湖北等共14個區(qū)域?梢,與總稅收相比,增值稅的轉移地分布沒有那么集中。從2009—2018年各區(qū)域增值稅與稅源背離額的變化情況來看,轉入地和轉出地逐漸呈現兩極化趨勢,不管是轉入地還是轉出地,其轉移額都在不斷增加。轉入地中,北京的變化最大,2009年轉出2.97億元,2018年轉入842.30億元,背離額增長了近280倍,增值稅轉出額最大的山東省十年內轉出額增長了約8倍?梢,區(qū)域增值稅橫向轉移的問題正在不斷加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央和地方間收支劃分的內在邏輯——基于最優(yōu)效率視角[J]. 石子印. 財貿研究. 2019(09)
[2]地方政府稅收競爭、產業(yè)結構調整與中國區(qū)域綠色發(fā)展[J]. 李子豪,毛軍. 財貿經濟. 2018(12)
[3]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機制探索[J]. 何煒,雷根強. 財貿經濟. 2018(08)
[4]中德增值稅收入共享制度比較與借鑒[J]. 唐明,熊蓓珍. 地方財政研究. 2018(04)
[5]區(qū)域稅收與稅源背離程度測度研究[J]. 滿向昱,張?zhí)煲?汪川,馬茹. 稅務研究. 2018(02)
[6]我國國內稅收競爭的特征及影響[J]. 楊衛(wèi)華. 稅務研究. 2017(09)
[7]京津冀三地稅收與稅源背離問題研究[J]. 劉海云,賈曉菡,溫慧敏,謝會冰,黃君輝. 經濟與管理. 2017(03)
[8]“大共享稅”時代來臨,共享分稅制做好準備了嗎?[J]. 唐明,陳夢迪.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7(02)
[9]消費地原則與增值稅收入地區(qū)間橫向分享[J]. 劉怡,張寧川. 稅務研究. 2016(12)
[10]中央石油石化企業(yè)稅收轉移問題研究——以克拉瑪依市16家中央石油石化企業(yè)為例[J]. 徐立光,劉林,苗玉東,劉力,趙江平,姜韜. 改革與戰(zhàn)略. 2016(07)
本文編號:3614323
【文章來源】: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地方級稅收收入與稅源背離度
峁???-4和圖3-2。表3-42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地方級稅收收入與稅源背離額單位:億元地區(qū)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東部2099.861814.112090.072087.822313.733726.204145.574490.254339.434790.29東北-207.11-250.70-169.97-128.28-232.03-408.19-1448.58-771.67-656.20-669.12中部-1294.02-1506.59-1938.02-1997.99-2055.48-2127.68-2331.32-2793.05-2836.65-3201.22西部-598.72-56.8217.9338.44-26.21-1190.33-365.68-925.53-846.58-919.94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0—2019)數據計算。圖3-22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地方級稅收收入與稅源背離額從表3-4和圖3-2可以看出,只有東部區(qū)域的背離額始終保持正數,說明全國地方級稅收收入表現為由其他三個區(qū)域向東部地區(qū)轉移。其中,雖然東北區(qū)域和西部區(qū)域在2009—2018年間一直是稅收轉出區(qū)域,但是其轉出數額較小,稅收轉出不明顯。而東部區(qū)域和中部區(qū)域具有明顯的稅收轉移現象,并且轉移程度不斷加大。從圖3-2可以看出,東部區(qū)域的轉移額基本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
我國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問題研究24圖3-42009—2018年四大經濟區(qū)域增值稅與稅源背離度對比表3-2和表3-7可知,各區(qū)域的地方級總稅收和地方級增值稅都呈現由其他三個區(qū)域向東部地區(qū)轉移的趨勢。但是對比具體數值可知,增值稅的轉移力度更強,增值稅的背離程度要高于地方級總稅收的背離程度。說明增值稅加劇了區(qū)域稅收橫向轉移的程度。(2)區(qū)域間增值稅與稅源背離額為了分析區(qū)域間增值稅橫向轉移的規(guī)模,我們進一步用公式3-2對全國31個省市2009—2018年的地方級增值稅與稅源的背離額進行測量,測量的結果見表3-8。從表3-8的測算結果可以看出:2018年地方級增值稅轉入地前三位分別是上海1590.50億元,北京842.30億元,廣東697.91億元,共計轉入3130.71億元,占當年地方級增值稅總轉移數額4974.55億元的62.93%,其他地方級增值稅轉入地還包括江蘇、浙江等共17個區(qū)域。2018年地方級增值稅轉出地前三位分別是山東841.53億元,河南673.97億元,湖北559.26億元,三省共計轉出2074.76億元,占當年地方級增值稅總轉移數額4974.55億元的41.71%,其他地方級增值稅轉出地還包括福建、湖北等共14個區(qū)域?梢,與總稅收相比,增值稅的轉移地分布沒有那么集中。從2009—2018年各區(qū)域增值稅與稅源背離額的變化情況來看,轉入地和轉出地逐漸呈現兩極化趨勢,不管是轉入地還是轉出地,其轉移額都在不斷增加。轉入地中,北京的變化最大,2009年轉出2.97億元,2018年轉入842.30億元,背離額增長了近280倍,增值稅轉出額最大的山東省十年內轉出額增長了約8倍?梢,區(qū)域增值稅橫向轉移的問題正在不斷加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央和地方間收支劃分的內在邏輯——基于最優(yōu)效率視角[J]. 石子印. 財貿研究. 2019(09)
[2]地方政府稅收競爭、產業(yè)結構調整與中國區(qū)域綠色發(fā)展[J]. 李子豪,毛軍. 財貿經濟. 2018(12)
[3]財政壓力、稅收轉移與增值稅分成機制探索[J]. 何煒,雷根強. 財貿經濟. 2018(08)
[4]中德增值稅收入共享制度比較與借鑒[J]. 唐明,熊蓓珍. 地方財政研究. 2018(04)
[5]區(qū)域稅收與稅源背離程度測度研究[J]. 滿向昱,張?zhí)煲?汪川,馬茹. 稅務研究. 2018(02)
[6]我國國內稅收競爭的特征及影響[J]. 楊衛(wèi)華. 稅務研究. 2017(09)
[7]京津冀三地稅收與稅源背離問題研究[J]. 劉海云,賈曉菡,溫慧敏,謝會冰,黃君輝. 經濟與管理. 2017(03)
[8]“大共享稅”時代來臨,共享分稅制做好準備了嗎?[J]. 唐明,陳夢迪.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7(02)
[9]消費地原則與增值稅收入地區(qū)間橫向分享[J]. 劉怡,張寧川. 稅務研究. 2016(12)
[10]中央石油石化企業(yè)稅收轉移問題研究——以克拉瑪依市16家中央石油石化企業(yè)為例[J]. 徐立光,劉林,苗玉東,劉力,趙江平,姜韜. 改革與戰(zhàn)略. 2016(07)
本文編號:3614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ss/361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