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蘭恩”期間長江口南槽沉積動力過程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17:57
河口是陸海相互作用的活躍地段,河流會攜帶大量水體、沉積物和營養(yǎng)鹽等物質(zhì)通過河口輸入海洋。長江口平均每年遭受臺風襲擾3.5次,臺風天氣對河口的沉積動力過程產(chǎn)生重要影響,風浪對沉積物的侵蝕作用強烈,航槽易淤積。但以往針對河口沉積動力過程的觀測多在平靜天氣下展開,同時受傳統(tǒng)觀測手段的限制,近底高質(zhì)量數(shù)據(jù)較少。本文在臺風天氣下使用多種高分辨率儀器獲得了臺風作用下的第一手連續(xù)資料,并與平靜天氣時河口的沉積動力過程進行對比,以期深入理解臺風對河口沉積動力過程的影響程度及相關(guān)物理過程。本文以長江口南槽作為研究對象,于2017年10月在超強臺風“蘭恩”影響期間使用裝載多種儀器的船載系統(tǒng)和三腳架坐底系統(tǒng)定點進行了15個潮周期的大潮-小潮的連續(xù)觀測,獲得臺風天氣作用下高質(zhì)量的溫度、波浪、流速、鹽度和懸沙濃度等數(shù)據(jù)。通過室內(nèi)標定實驗和公式計算處理數(shù)據(jù),主要展示了臺風期間風速、波浪、流速、鹽度、懸沙濃度、底床切應(yīng)力、底床沖淤和水沙輸運等變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因素對懸沙濃度的影響,討論了拋物線法擬合ADCP底層盲區(qū)流速的適用性,總結(jié)了水沙輸運動力機制,發(fā)現(xiàn)臺風期間波浪對增強底床切應(yīng)力有明顯貢獻,波高和波浪切應(yīng)力存...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觀測儀器和技術(shù)
1.2.2 懸沙濃度和懸沙輸運變化及動力機制
1.3 本文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域概況
2.2 野外觀測
2.3 實驗室分析
2.4 數(shù)據(jù)處理和計算方法
2.4.1 數(shù)據(jù)預(yù)處理
2.4.2 水體密度和分層系數(shù)的計算
2.4.3 底床切應(yīng)力的計算
2.4.4 流速剖面的擬合
2.4.5 水體和懸沙輸運的計算
2.5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臺風影響下河口流速、鹽度和懸沙濃度變化過程
3.1 水文、氣象因素的變化
3.1.1 徑流的變化
3.1.2 風速和風向的變化
3.1.3 水深和潮差的變化
3.2 流速的變化
3.2.1 時間變化特征
3.2.2 垂線變化特征
3.3 鹽度的變化
3.3.1 時間變化特征
3.3.2 垂線變化特征
3.4 懸沙濃度的變化
3.4.1 時間變化特征
3.4.2 垂線變化特征
3.5 分析與討論
3.5.1 流速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3.5.2 鹽度對流速和懸沙濃度的影響
3.6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浪流聯(lián)合作用下河口近底部沉積動力過程
4.1 波浪的變化
4.2 近底部流速的變化
4.2.1 高頻點流速的變化
4.2.2 流速剖面的變化
4.3 近底部懸沙濃度的變化
4.4 底床切應(yīng)力的變化
4.5 底床沖淤的變化
4.6 分析與討論
4.6.1 臺風對波浪的影響
4.6.2 波浪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4.6.3 拋物線法擬合ADCP底部盲區(qū)流速的適用性
4.6.4 沉積物有限性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4.6.5 浮泥層的形成機理和變化特征
4.7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臺風期間河口水體與懸沙輸運特征及動力機制
5.1 水體和懸沙輸運特征
5.1.1 水體縱向輸運
5.1.2 懸沙縱向輸運
5.1.3 近底部懸沙輸運
5.2 分析與討論
5.2.1 懸沙輸運機制
5.2.2 浪流聯(lián)合對近底部懸沙輸運的影響
5.3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
6.1 主要結(jié)論
6.1.1 臺風期間風速、流速、鹽度的變化及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6.1.2 臺風期間波浪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6.1.3 拋物線法擬合ADCP底層盲區(qū)流速的適用性
6.1.4 沉積物有限性對懸沙濃度的影響及浮泥的形成機理
6.1.5 臺風期間水體和懸沙輸運機制
6.2 創(chuàng)新與不足
6.2.1 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
6.2.2 主要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口南槽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勢演變分析[J]. 劉棟.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9(07)
[2]潮汐河口環(huán)流、湍流、混合與層化的物理學[J]. 時鐘,熊龍兵,倪智慧,李霞. 海岸工程. 2019(01)
[3]長江口北槽近底高質(zhì)量濃度泥沙形成關(guān)鍵機制分析[J]. 柯科騰,葛建忠,丁平興. 海洋科學進展. 2018(04)
[4]臺風浪作用下長江口深水航道驟淤數(shù)值模擬[J]. 路川藤,賈曉,韓玉芳,白一冰. 水科學進展. 2018(05)
[5]長江口南槽最大渾濁帶枯季大小潮懸沙峰特征及其動力機制[J]. 艾威,李茂田,劉曉強,李為華,牛淑杰,同萌. 海洋與湖沼. 2018(04)
[6]長江口洪季南北槽落潮分流分沙比觀測研究[J]. 楊萬倫,道付海,欒華龍,葛建忠,丁平興.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2)
[7]珠江磨刀門河口懸沙絮團特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譚超,黃本勝,邱靜,劉達,黃錦林. 水電能源科學. 2018(01)
[8]大通水文站水沙變化特征分析[J]. 王利花,路鵬.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4)
[9]長江河口北槽近期鹽淡水混合與懸沙輸運研究[J]. 高敏,李占海,張國安,王志罡,李遠,李九發(fā),謝火艷. 人民長江. 2017(14)
[10]ADCP盲區(qū)流速反演模型在錢塘江河口地區(qū)的應(yīng)用[J]. 張坤軍,張杰,王佑喜,張秀祥. 人民長江. 2017(S1)
博士論文
[1]基于現(xiàn)場觀測和數(shù)值模擬的淤泥質(zhì)潮灘沉積動力過程研究[D]. 朱琴.華東師范大學 2017
[2]長江口崇明東灘鹽沼—光灘過渡帶沉積動力過程研究[D]. 史本偉.華東師范大學 2012
[3]河網(wǎng)與河口地區(qū)耦合模型的研究及應(yīng)用[D]. 張蔚.河海大學 2006
[4]江蘇大豐潮灘沉積動力過程研究[D]. 李占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5
[5]基于ADCP的長江口水沙運動分析及三維水流數(shù)學模型[D]. 于東生.河海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分汊型河口懸沙濃度分布特征及影響機制研究[D]. 喬立新.華東師范大學 2019
[2]近百年長江三角洲南翼鹽沼發(fā)育對流域水沙變化的響應(yīng)[D]. 楊欽川.華東師范大學 2018
[3]風暴對長江口懸沙濃度的影響及其動力機制[D]. 王浩斌.華東師范大學 2018
[4]近期長江口北槽水沙特性及懸沙濃度垂向分布規(guī)律[D]. 李遠.華東師范大學 2018
[5]風暴天氣下淤泥質(zhì)潮灘沖淤過程及其動力機制[D]. 楊天.華東師范大學 2017
[6]長江口南槽懸沙輸運漲落潮不對稱研究[D]. 張釗.華東師范大學 2017
[7]長江口典型河段表層懸沙濃度影響因子定量分析[D]. 姚俊.華東師范大學 2017
[8]近期長江口北槽懸沙時空變化及輸運過程研究[D]. 王智罡.華東師范大學 2016
[9]強潮開敞潮灘懸沙濃度和懸沙輸運變化及其動力機制[D]. 苗麗敏.華東師范大學 2016
[10]長江河口近期潮流和含沙量分布特征及輸沙規(guī)律[D]. 郭小斌.華東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179802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觀測儀器和技術(shù)
1.2.2 懸沙濃度和懸沙輸運變化及動力機制
1.3 本文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域概況
2.2 野外觀測
2.3 實驗室分析
2.4 數(shù)據(jù)處理和計算方法
2.4.1 數(shù)據(jù)預(yù)處理
2.4.2 水體密度和分層系數(shù)的計算
2.4.3 底床切應(yīng)力的計算
2.4.4 流速剖面的擬合
2.4.5 水體和懸沙輸運的計算
2.5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臺風影響下河口流速、鹽度和懸沙濃度變化過程
3.1 水文、氣象因素的變化
3.1.1 徑流的變化
3.1.2 風速和風向的變化
3.1.3 水深和潮差的變化
3.2 流速的變化
3.2.1 時間變化特征
3.2.2 垂線變化特征
3.3 鹽度的變化
3.3.1 時間變化特征
3.3.2 垂線變化特征
3.4 懸沙濃度的變化
3.4.1 時間變化特征
3.4.2 垂線變化特征
3.5 分析與討論
3.5.1 流速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3.5.2 鹽度對流速和懸沙濃度的影響
3.6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浪流聯(lián)合作用下河口近底部沉積動力過程
4.1 波浪的變化
4.2 近底部流速的變化
4.2.1 高頻點流速的變化
4.2.2 流速剖面的變化
4.3 近底部懸沙濃度的變化
4.4 底床切應(yīng)力的變化
4.5 底床沖淤的變化
4.6 分析與討論
4.6.1 臺風對波浪的影響
4.6.2 波浪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4.6.3 拋物線法擬合ADCP底部盲區(qū)流速的適用性
4.6.4 沉積物有限性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4.6.5 浮泥層的形成機理和變化特征
4.7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臺風期間河口水體與懸沙輸運特征及動力機制
5.1 水體和懸沙輸運特征
5.1.1 水體縱向輸運
5.1.2 懸沙縱向輸運
5.1.3 近底部懸沙輸運
5.2 分析與討論
5.2.1 懸沙輸運機制
5.2.2 浪流聯(lián)合對近底部懸沙輸運的影響
5.3 本章小結(jié)
第六章 結(jié)論
6.1 主要結(jié)論
6.1.1 臺風期間風速、流速、鹽度的變化及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6.1.2 臺風期間波浪對懸沙濃度的影響
6.1.3 拋物線法擬合ADCP底層盲區(qū)流速的適用性
6.1.4 沉積物有限性對懸沙濃度的影響及浮泥的形成機理
6.1.5 臺風期間水體和懸沙輸運機制
6.2 創(chuàng)新與不足
6.2.1 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
6.2.2 主要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作者在學期間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口南槽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勢演變分析[J]. 劉棟.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9(07)
[2]潮汐河口環(huán)流、湍流、混合與層化的物理學[J]. 時鐘,熊龍兵,倪智慧,李霞. 海岸工程. 2019(01)
[3]長江口北槽近底高質(zhì)量濃度泥沙形成關(guān)鍵機制分析[J]. 柯科騰,葛建忠,丁平興. 海洋科學進展. 2018(04)
[4]臺風浪作用下長江口深水航道驟淤數(shù)值模擬[J]. 路川藤,賈曉,韓玉芳,白一冰. 水科學進展. 2018(05)
[5]長江口南槽最大渾濁帶枯季大小潮懸沙峰特征及其動力機制[J]. 艾威,李茂田,劉曉強,李為華,牛淑杰,同萌. 海洋與湖沼. 2018(04)
[6]長江口洪季南北槽落潮分流分沙比觀測研究[J]. 楊萬倫,道付海,欒華龍,葛建忠,丁平興.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2)
[7]珠江磨刀門河口懸沙絮團特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譚超,黃本勝,邱靜,劉達,黃錦林. 水電能源科學. 2018(01)
[8]大通水文站水沙變化特征分析[J]. 王利花,路鵬.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4)
[9]長江河口北槽近期鹽淡水混合與懸沙輸運研究[J]. 高敏,李占海,張國安,王志罡,李遠,李九發(fā),謝火艷. 人民長江. 2017(14)
[10]ADCP盲區(qū)流速反演模型在錢塘江河口地區(qū)的應(yīng)用[J]. 張坤軍,張杰,王佑喜,張秀祥. 人民長江. 2017(S1)
博士論文
[1]基于現(xiàn)場觀測和數(shù)值模擬的淤泥質(zhì)潮灘沉積動力過程研究[D]. 朱琴.華東師范大學 2017
[2]長江口崇明東灘鹽沼—光灘過渡帶沉積動力過程研究[D]. 史本偉.華東師范大學 2012
[3]河網(wǎng)與河口地區(qū)耦合模型的研究及應(yīng)用[D]. 張蔚.河海大學 2006
[4]江蘇大豐潮灘沉積動力過程研究[D]. 李占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5
[5]基于ADCP的長江口水沙運動分析及三維水流數(shù)學模型[D]. 于東生.河海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分汊型河口懸沙濃度分布特征及影響機制研究[D]. 喬立新.華東師范大學 2019
[2]近百年長江三角洲南翼鹽沼發(fā)育對流域水沙變化的響應(yīng)[D]. 楊欽川.華東師范大學 2018
[3]風暴對長江口懸沙濃度的影響及其動力機制[D]. 王浩斌.華東師范大學 2018
[4]近期長江口北槽水沙特性及懸沙濃度垂向分布規(guī)律[D]. 李遠.華東師范大學 2018
[5]風暴天氣下淤泥質(zhì)潮灘沖淤過程及其動力機制[D]. 楊天.華東師范大學 2017
[6]長江口南槽懸沙輸運漲落潮不對稱研究[D]. 張釗.華東師范大學 2017
[7]長江口典型河段表層懸沙濃度影響因子定量分析[D]. 姚俊.華東師范大學 2017
[8]近期長江口北槽懸沙時空變化及輸運過程研究[D]. 王智罡.華東師范大學 2016
[9]強潮開敞潮灘懸沙濃度和懸沙輸運變化及其動力機制[D]. 苗麗敏.華東師范大學 2016
[10]長江河口近期潮流和含沙量分布特征及輸沙規(guī)律[D]. 郭小斌.華東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179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1798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