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基督教在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演變及其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8-17 02:01
本文關鍵詞:20世紀初基督教在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演變及其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基督教 延邊地區(qū) 朝鮮民族 演變 影響
【摘要】: 中國延邊地區(qū)的朝鮮民族,在20世紀初期整個朝鮮民族的抗日解放斗爭中一直占據(jù)著特殊的歷史地位。這一時期其以越境遷入和聚居的形式居住在延邊地區(qū),通過宗教活動、外交活動、文化啟蒙教育運動、示威運動和武裝斗爭等各種各樣的斗爭形式,站在了整個朝鮮民族抗日獨立解放斗爭的最前列。 本文認為,20世紀初期延邊地區(qū)朝鮮民族抗日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包括著多種歷史因素,其中宗教活動不容忽視。而宗教團體及其活動在初期抗日運動中能夠起到有效的積極作用,則是由當時延邊朝鮮民族所處的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所決定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天主教、基督教及以大P'教為首的諸多民族宗教相繼從朝鮮傳入到延邊朝鮮民族聚居區(qū)。延邊的宗教扎根于貧苦民眾之中,逐步發(fā)展成為了一個組織群眾、教育群眾的合法組織。朝鮮民族反日志士們通過參加這些宗教團體,積極開展民族文化啟蒙教育,宣傳反日民族獨立思想,進而組織反日民族團體,進行社會性的反日革命運動。 本文主要考察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初從天主教傳入延邊地區(qū)到偽‘滿洲國’建立的這一歷史時期,以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演變及其影響為中心,研究當時的朝鮮社會及其宗教情況、宗教傳入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背景及其過程,分析反日人士組織、利用宗教團體進行反日民族啟蒙教育運動和反日革命斗爭的基本情況,并總結概括延邊朝鮮民族宗教的時代特點及其分化演變等問題。 本論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緒論部分,簡要敘述了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動向及現(xiàn)存問題、研究方法及資料的運用、研究的中心內(nèi)容等。 本論部分分為四章。 第一章,敘述了從19世紀末到1909年,基督教等宗教在朝鮮國內(nèi)和中國延邊地區(qū)朝鮮民族社會的傳播、發(fā)展過程及其特點。首先,考察了朝鮮的宗教概況,包括朝鮮傳統(tǒng)宗教、西洋宗教的傳入過程、新的民族宗教的產(chǎn)生及其特點以及在喪失國權時,傳統(tǒng)宗教和近代民族宗教的狀況及局限性等問題,論證了朝鮮社會接納基督教的特點以及基督教在朝鮮近代愛國文化啟蒙運動和反日獨立運動中的獨特的歷史地位和積極作用等問題。 其次,考察了基督教等宗教從朝鮮傳入于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過程及其特點,包括延邊地區(qū)特點、朝鮮民族社會的形成及特點和基督教傳入于延邊地區(qū)的特殊性等。延邊地區(qū)的朝鮮民族社會是由從朝鮮越境遷入而來的移民所形成的,其大多數(shù)原是朝鮮咸鏡道地區(qū)的貧民階層;朝鮮的民族宗教和基督教等外來宗教則是隨著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形成而傳入和發(fā)展的。 再次,考察了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傳播過程中的特點。指出基督教在朝鮮的特點及其作用、朝鮮咸鏡道地區(qū)及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對基督教傳播的收容環(huán)境及其特點等問題。當時,延邊社會正處于新舊文化的交替時期,新學與舊學、近代思想文化與封建思想文化之間的矛盾尖銳復雜,而延邊朝鮮民族是越境遷入而形成的‘墾民’,他們在新開墾地憧憬新文化,渴望新思想,所以較為容易接受基督教所帶來的近代思想文化。 第二章,闡述從1910年到1918年,朝鮮反日愛國啟蒙運動的特點及其對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影響以及基督教等宗教對反日文化啟蒙運動所產(chǎn)生的歷史作用;考察民族教育運動與墾民教育會、墾民會等延邊地區(qū)朝鮮民族的社會自治團體運動,進而研究宗教的特殊作用及其與民族自治團體的關系。當時,業(yè)已成為日本獨占殖民地的朝鮮,廣泛掀起了反日義兵斗爭和反日愛國文化啟蒙運動;在日本殘暴野蠻的殖民統(tǒng)治下,朝鮮反日愛國志士們逐步認識到了在國內(nèi)進行反日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困難和局限性,開始策劃在國外的反日民族運動。早在1905年,由于朝鮮的外交權被日本剝奪,朝鮮國內(nèi)的部分反日義兵將士和愛國文化啟蒙志士們開始越境遷入到中國東北地區(qū),在圖們江、鴨綠江北岸地域以朝鮮民族社會為基礎,開展反日愛國文化啟蒙運動。以1906年建立的‘瑞甸書塾’為嚆失,朝鮮反日志士們建立了眾多的民族學校。1910年朝鮮被日本‘吞并’之后,反日志士們大批轉移到中國延邊地區(qū),尤其是在朝鮮咸鏡道地區(qū)以基督教活動進行過反日獨立運動的李東輝等反日志士,在延邊地區(qū)建立了基督教系統(tǒng)的新式學校,大力開展反日啟蒙教育,積極準備反日民族解放運動。 這一時期,延邊朝鮮民族基督教會建立在貧苦民眾之中,而大多數(shù)基督教指導者的反日民族性和其所創(chuàng)辦的新型學校的近代文化性,,進一步推動了基督教的迅速發(fā)展;浇痰茸诮淘谘舆叧r民族社會的新文化普及和反日啟蒙教育運動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積極作用。 第三章,以1919年‘三·一三反日運動’為主線,論述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反日革命斗爭概況,并以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反日民族團體—國民會的活動情況為中心,具體闡明了基督教的特定的積極作用。朝鮮民族反日志士們利用基督教等合法的宗教團體,宣揚和傳播自由、平等、民主與民權等近代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等近代文明,引導群眾建立新型學校,進一步提高反日民族意識,組織群眾性的反日民族團體,逐步開展社會性的反日民族運動,對‘三·一三反日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ひ蝗慈者\動’后,基督教等宗教系統(tǒng)的反日人士建立‘國民會’等各種反日民族團體,積極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對朝鮮民族的反日獨立解放運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本章還提出了抗日民族運動團體的聯(lián)合問題,進一步闡明了基督教系統(tǒng)的‘國民會’與大P'教系統(tǒng)的‘北路軍政署’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四章,闡述了1922年到1931年間,延邊朝鮮民族社會基督教等宗教的分化演變過程及其原因等問題。由于1920年遭受日帝的殘酷鎮(zhèn)壓,延邊朝鮮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反日獨立運動開始進入低潮;而社會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與深刻影響,直接沖擊和促進了基督教等宗教組織內(nèi)部的分化演變。本章闡述朝鮮民族內(nèi)部社會主義陣營與資產(chǎn)階級陣營之間,圍繞抗日獨立解放運動的方針政策問題所發(fā)生的復雜而尖銳的矛盾斗爭,尤其是以基督教為基礎的‘國民會’被社會主義陣營所吸收而引起的與基督教民族主義者的矛盾等。同時本文以李東輝、金躍淵、具春先等為代表的基督教民族主義者為中心,具體考察了基督教組織分化演變?yōu)槿桑瓷鐣髁x派、純粹的宗教派和親日派的過程。當時,延邊朝鮮民族社會主義陣營的“反基督教運動”之所以有別與朝鮮國內(nèi)和中國其他地區(qū),并非運動本身的激烈程度,而是因為延邊基督教具有其歷史特點,且曾對抗日運動有過積極的歷史作用。 結論部分,主要綜合整理了上述論點,強調(diào)基督教與社會主義體制之間的關系不是敵對關系,基督教對社會有一定積極的作用,可以與社會主義體制共存。
【關鍵詞】:基督教 延邊地區(qū) 朝鮮民族 演變 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8;B979.2
【目錄】:
- 論文摘要3-6
- Abstract6-14
- 緒論14-25
- 一.選題意義與目的14-16
- 二.國內(nèi)外學界的研究動態(tài)及現(xiàn)存問題16-19
- 三.研究方法及資料19-22
- 四.中心課題及內(nèi)容構成22-25
- 第一章 朝鮮、中國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宗教沿革25-70
- 第一節(jié)、朝鮮近代的儒學陣痛與宗教沿革25-38
- 一、近代朝鮮儒學的陣痛25-27
- 二、近代朝鮮的佛教27-29
- 三、近代朝鮮的民族宗教-東學、天道教和大P'教29-31
- 四、近代朝鮮的天主教31-34
- 五、近代朝鮮的基督教34-38
- 第二節(jié) 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宗教傳播及其發(fā)展過程38-53
- 一、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形成38-47
- 二、宗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傳播過程47-53
- 第三節(jié)、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中的發(fā)展特點53-70
- 一、基督教在朝鮮民族社會中的發(fā)展過程53-62
- 二、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傳播特點62-66
- 三、接受基督教的動機特點66-70
- 第二章 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反日啟蒙運動中的作用70-116
- 第一節(jié) 朝鮮愛國啟蒙運動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中的影響70-79
- 一、朝鮮愛國文化啟蒙運動與基督教70-76
- 二、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影響76-79
- 第二節(jié) 延邊朝鮮民族啟蒙運動與基督教79-102
- 一、私立學校運動80-91
- 二、朝鮮民族自治團體運動91-102
- 第三節(jié) 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啟蒙運動中的特點102-116
- 一、基督教在新舊文化交替與反日民族啟蒙運動中的作用102-110
- 二、基督教的群眾基礎和加拿大長老會的支援110-116
- 第三章 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反日斗爭中的作用和貢獻116-147
- 第一節(jié): 延邊“三·一三反日運動”時期116-129
- 一、“三·一三反日運動”以前116-119
- 二、“三·一三反日運動”119-124
- 三、朝鮮民族反日武裝團體的形成及其斗爭124-129
- 第二節(jié): “間島國民會”與基督教的反日斗爭129-147
- 一、“間島國民會”的建立及其發(fā)展129-132
- 二、“間島國民會”的活動及其歷史地位132-137
- 三、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反日斗爭中的特點137-147
- 第四章 基督教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變遷及其分化147-167
- 第一節(jié) 日帝對基督教的鎮(zhèn)壓、懷柔政策147-154
- 一、基督教在朝鮮的變化147-149
- 二、“三·一三反日運動”和“庚申年大慘案”中延邊基督教遭受的災難149-151
- 三、基督教在延邊的變化151-154
-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及其對基督教的批判154-160
- 一、社會主義思潮在延邊朝鮮民族社會的傳播154-157
- 二、社會主義陣營的反基督教運動157-160
- 第三節(jié) 延邊朝鮮民族基督教的分化160-167
- 一、具有反共或親日傾向的基督教人160-161
- 二、采取中間派態(tài)度的基督教人161-162
- 三、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者的基督教人162-167
- 結論167-169
- 主要參考文獻169-187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平;;三十年來大陸近代中國基督教區(qū)域史研究述評[J];許昌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炳三;近代中國東北基督教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楠;兩度跨文化傳播概念的提出[D];河北大學;2013年
2 洪健天;基督教在近代吉林地區(qū)朝漢民族間傳播比較[D];延邊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86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68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