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朝圣”的時代:對當代城市宗教信仰的人類學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13:38
本文關鍵詞:我們這個“朝圣”的時代:對當代城市宗教信仰的人類學思考
【摘要】: 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令人矚目的宗教信仰的復興,這是世俗化理論根本無法預期的結(jié)果。要對復興的宗教現(xiàn)象進行解釋,我們需要先對其表現(xiàn)出的不同面向給予近距離的考察。 本文以上海佛教庵堂“三觀堂”為現(xiàn)代城市宗教研究的個案,把宗教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形式來處理,采用組織分析的視角,對三觀堂佛教團體進行觀察研究,探討在中國的社會變遷情境以及現(xiàn)代性語境中,“宗教性”對于三觀堂佛教團體存續(xù)和發(fā)展的意義所在。 我將從三觀堂佛教團體的內(nèi)部組織架構、運作過程、信徒的個體特點,以及該佛教團體和當?shù)鼗鶎由鐓^(qū)權力組織與相關的宗教行政管理機構的互動等幾個方面入手分析。 其中對于運作過程的考察,我將其細分為佛教組織內(nèi)部的溝通;佛教組織工作人員的招募和資金、物資募集的具體方式等三個方面。另外,對于信徒個體的分析,我試圖通過對田野場景的描述和分析,展現(xiàn)信徒個體不自覺表現(xiàn)出的宗教性。為了克服組織分析的歷時性局限,本文對三觀堂前任住持時期的佛教群體特征,以及現(xiàn)任住持管理下的佛教組織發(fā)展狀況進行了相關論述。 對以上問題的分析,我試圖展現(xiàn)出“宗教性”對于三觀堂佛教組織建構以及三觀堂佛教發(fā)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佛教 都市研究 社會變遷 宗教性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91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導論5-17
- 一、研究的緣起5-8
- 二、歐美宗教社會學研究路徑的概述8-14
- 三、我國宗教社會學的研究概況14
- 四、本文的基本框架和篇章安排14-16
-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16-17
- 第一章 三觀堂概況和佛教歷史背景介紹17-22
- 一、三觀堂的地理位置17-19
- 二、三觀堂改擴建工程的招標信息19
- 三、三觀堂的歷史簡介及相關的佛教發(fā)展歷史背景19-22
- 第二章 三觀堂的宗教生活22-32
- 一、三觀堂的護法團體22-25
- 二、三觀堂的佛教信徒“養(yǎng)成”25-28
- 三、信徒個體的宗教性28-31
- 四、三觀堂與當?shù)鼗鶎由鐓^(qū)權力組織及相關宗教行政管理機構的互動31-32
- 第三章 結(jié)論與討論32-36
- 一、主要的研究結(jié)論32-33
- 二、問題的討論33-36
- 主要參考文獻36-39
- 致謝39-42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曲晶;“中心”里的基督教[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83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68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