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的析惡新視域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6:20
本文關鍵詞:《成唯識論》的析惡新視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從《成唯識論》等唯識典籍入手,以“執(zhí)著”等理論為要,探心識執(zhí)著等因素與邪惡之間重要而隱秘的聯系。在梳理傳統(tǒng)理論的基礎上,不限一家之說地簡擇拓用,尋析希特勒反猶之類道德浩劫的新視域。唯識學主張,凡夫由于執(zhí)著等原因,對認識之主體或對象的實存性和離識自存性取一種信仰態(tài)度。 本文第二、三章梳理了《成唯識論》中有關執(zhí)著、唯識等傳統(tǒng)理論。文中以希特勒的反猶暴行和理論為例,闡述心識之對象在識中顯現得如實有之物,一旦人執(zhí)著于“外在的”對象,被憎恨者便從“能一所”認識結構被孤立出來,成為一種必須對其惡劣“本質”獨立擔責的非“依他起”實體。希特勒德國的生物種族主義將猶太人視為具有邪惡和污染性血統(tǒng)的劣等生物,這種聞之最為荒謬的反猶理論卻造成了最可怕的后果,其對猶太人的這種“科學認識”是對所謂猶太人本質和血統(tǒng)的執(zhí)著。作為心識所執(zhí)著的對象,這樣一種被標簽化、妖魔化的“類”屬性所復制的人就反而顯得比經驗世界中所遇的具體個體更顯真實。如果人意識不到心識在其中所應承擔的責任,便可能無休止地向外面世界去消滅內在的對象,卻由于其被執(zhí)著之觀念統(tǒng)一性而無法到外部世界中真正滅除。 第四至第五章中,以《成唯識論》為中心,分析“我”、“我執(zhí)”觀,并探討了俱生起我執(zhí)、分別起我執(zhí)、(疏)所緣緣、語言及其與執(zhí)著關系等理論。此二章涉及人類我執(zhí)的特殊性,主張對“自我——他人”之分別執(zhí)著對人具重要意義!冻晌ㄗR論》提出了在特定的社會文化和家庭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的分別起我執(zhí),這一理論有助于我們針砭社會群體性邪惡。 人對于自我和他人之社會身份的執(zhí)著,須經語言概念的承載、打造而成。人將自己和他人作為一種文化性的“類實體”來看待,將自大或對他人的蔑視憎恨建立在虛假但卻頑固的社會性自-他形象之上。人對“自我-他人”之認識執(zhí)著’常以一定的文化形態(tài)展現出來的,《成唯識論》將對語言的理解放置于與心識活動內在交織的整合維度下,語言的能指和所指均不存在優(yōu)先的實存性,眾生則于其中徒勞尋找承載假名的實在者。因此,可以借鑒《成唯識論》思想,將對惡的反思拓展至語言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整體性維度。
【關鍵詞】:執(zhí)著 惡 成唯識論 唯識 反猶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94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研究背景梳理9-51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和材料9-23
-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23-29
- 第三節(jié) 各章導讀29-32
- 第四節(jié) 《成唯識論》的基本善惡觀32-40
- 注釋40-51
- 第二章 傳統(tǒng)唯識學窺豹51-79
- 第一節(jié) 《成唯識論》"唯識"義略疏51-53
- 第二節(jié) 執(zhí)著53-66
- 第三節(jié) 《成唯識論》種子義66-68
- 注釋68-79
- 第三章 "惡"與對憎恨對象之執(zhí)著——以希特勒反猶為例79-106
- 序 叩問《成唯識論》的析"惡"新維度,兼論倫理學背景下的方法轉向79-82
- 第一節(jié) "惡"與執(zhí)著82-89
- 第二節(jié) 認識過程的復雜性與惡——對"惡與執(zhí)著"之補遺89-93
- 第三節(jié) "執(zhí)著"與道德責任的外卸93-94
- 注釋94-106
- 第四章 "人我執(zhí)"與反猶迫害106-116
- 第一節(jié) 人我執(zhí)略疏106-109
- 第二節(jié) 我執(zhí)的"存在性"維度與語言文化性維度——兼論俱生起和分別起二類我執(zhí)109-112
- 注釋112-116
- 第五章 語言性的執(zhí)著與社會群體性邪惡116-134
- 第一節(jié) 唯識語言觀略述116-122
- 第二節(jié) 語言性的分別執(zhí)著與社會群體性邪惡122-131
- 注釋131-134
- 結語134-139
- 參考文獻139-146
- 后記146-1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衛(wèi)群;;《成唯識論》中的唯識空觀及其對“外道”的批判[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常崢嶸;名言與遍計執(zhí)——《成唯識論》的名言因果觀[J];船山學刊;2005年02期
3 董群;佛教戒律的倫理詮釋[J];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4 肖永明;;唯識根本義理辨[J];法音;2009年10期
5 徐利英,姜天紅;事實真理、邏輯真理與價值真理[J];黑河學刊;2004年02期
6 徐新;;納粹屠猶研究在中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樂小軍;;現代社會的“惡”與現代人的“不思想”——阿倫特倫理思想研究之一[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8 羅衡林;國際學術界關于猶太人問題研究的發(fā)展[J];江漢論壇;2004年02期
9 金剛;;唯識學中的“分別”概念之辨析[J];理論界;2008年12期
10 趙子昂;論拉康結構精神分析學無意識的語言結構[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4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阮勇(Nguyen Dung);佛教唯識論與西方心理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袁征;納粹政府的反猶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成唯識論》的析惡新視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1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7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