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方理財發(fā)展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income, the amount of people's wealt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faced with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unst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 rising inflation rate, increasing trend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keep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wealth, people begin to look for the channel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marke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Since 2003, third-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companies have developed very rapidly as ne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Up to now, there are tens of thousands of third-par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e appearance of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not only helps to expand people's financial channels, but also promotes the service qua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dustry.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has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supervision, disordered market competition, lack of financial talents and so on.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to some exten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ird-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solve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finance in China by means of SWOT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we draw lessons from the mature experience of the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In a word, this paper hopes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will help to enhanc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ird party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finance in China.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832.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麗娜;;我國第三方理財路在何方[J];經營管理者;2009年20期
2 王曉哲;;第三方理財獨而不立[J];理財;2011年08期
3 魏冬;;第三方理財亂象叢生[J];理財;2011年08期
4 王喜榮;李麗榮;;我國第三方理財發(fā)展探討[J];金融會計;2008年01期
5 本刊編輯部;;第三方理財,財富新管家[J];金融博覽(財富);2011年10期
6 王豪;;普金理財:瞄準資產管理[J];大眾理財顧問;2007年02期
7 官光生;任耘;;信用體系建設與第三方信用評級問題研究[J];征信;2011年05期
8 ;SGS中國總裁 申屠獻忠 管理誠信[J];商學院;2011年10期
9 李劍;王妤;;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研究[J];中國商貿;2011年28期
10 陳小輝;文佳;鄧杰英;;銀行采用第三方云平臺的風險[J];金融科技時代;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方方;;淺談施工過程中的測繪第三方檢測[A];地理信息與物聯(lián)網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白鈞;;房屋交易資金第三方監(jiān)管模式探討[A];面向21世紀的房地產經紀業(yè)——全國房地產經紀行業(yè)發(fā)展峰會論文集[C];2006年
3 ;2009年第三方破壞泄漏類典型案例[A];中國城市燃氣協(xié)會安全管理工作會議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交流會大會文集[C];2010年
4 趙冬野;;如何建立管道第三方破壞風險控制體系[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周揚;;從新公共管理理論探索城市規(guī)劃管理第三方的構建[A];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200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蔡瀟彬;;社會組織建設與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關于如何突破信訪困境的新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偉;;第三方物流企業(yè)的多任務委托—代理模型分析[A];第二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向前;;審慎抑或輕率的擴大權利?——WTO爭端解決機制第三方制度改革問題述評[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卷)[C];2006年
9 劉小利;;第三方B2C在線交易平臺現(xiàn)狀調查[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孫熙安;;關于鐵路貨運開放條件下第三方進入探討[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涂艷;第三方理財風險提示[N];上海證券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張煒;第三方理財空間有多大[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3 金蘋蘋;帶你認識第三方理財[N];上海金融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涂艷;第三方理財:夾縫中生存的“中立者”[N];上海證券報;2008年
5 記者 傅燁珉;第三方理財“現(xiàn)身”[N];上海金融報;2006年
6 本刊記者 向東;第三方理財漸漸浮出水面[N];證券日報;2007年
7 吳清樺;六大政策扶持第三方存管領先券商[N];證券時報;2007年
8 尚曉陽;人保資產股份公司掛牌[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潘潔;第三方理財悄然興起[N];海峽財經導報;2007年
10 謝少萍;第三方理財遭遇盈利模式之惑[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忠和;第三方監(jiān)管理論:金融監(jiān)管主體角色定位的理論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2 王洪棟;中國私人銀行發(fā)展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3 徐德明;澳門電子政務的管理模式與系統(tǒng)構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覃華平;1952年羅馬公約現(xiàn)代化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吳志堅;我國股份制銀行理財業(yè)務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6 夏龍;先賠保險信用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王曉東;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實證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8 彭北青;第三方物流配送車輛路徑問題模型及算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王強;攜帶供者抗原的第三方樹突狀細胞誘導小鼠皮膚移植耐受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10 戴勇;虛擬物流企業(yè)聯(lián)盟的構建與管理[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晨;我國第三方理財發(fā)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2 李躍;我國第三方理財機構的贏利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3 張琦;我國第三方理財公司發(fā)展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4 李芊;國際多式聯(lián)運下貨方對第三方索賠的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5 王超強;墨西哥訴華貿易補貼案研究報告[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劉超;第三方物流企業(yè)的一對一營銷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7 丁璐;第三方物流企業(yè)盈利途徑選擇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張園園;網絡信用信息服務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鄭圣果;WTO爭端解決程序中的第三方介入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羅峗;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解決方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43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bankxd/224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