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指路經(jīng)》的崇生意識——兼論彝漢“終極關(guān)懷”的共融性
發(fā)布時間:2021-06-21 07:16
彝文《指路經(jīng)》作為彝族同胞的"圣經(jīng)",其崇生意識最終指向生命永生。這種永生的生命美學觀,突出表征為"生"本身就是美。《指路經(jīng)》之于生命永生的安頓形式原僅指對三魂,尤其是歸往祖界之魂的妥善安置,以實現(xiàn)生死兩安,后因生產(chǎn)力逐步發(fā)展,思維意識不斷提高的同時,又展開了文化的交往共融,繼而拓展出死亡理性化、自然合一、投胎轉(zhuǎn)世等觀念。這些觀念中,漢化傾向已然呈現(xiàn),其最為鮮明的表現(xiàn)是去往祖界生活的亡者開始擁有"轉(zhuǎn)生"觀念,并出現(xiàn)漢化佛教同中國傳統(tǒng)漢文化審判等文化因子交合一體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的交往與融合促成了彝族文化與儒、釋、道終極關(guān)懷思想的共融,《指路經(jīng)》亦成為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典型例證。
【文章來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什么是《指路經(jīng)》
(一)廣狹義“指路經(jīng)”
(二)《指路經(jīng)》產(chǎn)生的時間
(三)《指路經(jīng)》的內(nèi)容
(四)《指路經(jīng)》的受眾對象
二、《指路經(jīng)》的崇生意識
(一)送靈歸祖:“祖界”的靈魂安頓
(二)死亡理性化:追求“生”的日月同輝
(三)與自然合一:萬物共在的生生不息
三、《指路經(jīng)》崇生意識的漢化特征
(一)漢化特征之投胎轉(zhuǎn)世
(二)漢化特征之閻龍王審判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象征人類學視野下的彝族喪葬儀式研究——以威寧縣漿子林村為例[J]. 余舒.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3)
[2]唐代小說中的閻羅王——印度地獄神的中國化[J]. 范軍.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
[3]從“地府”到“地獄”——論魏晉南北朝鬼話中冥界觀念的演變[J]. 韋鳳娟. 文學遺產(chǎn). 2007(01)
[4]論涼山彝族的魂鬼崇拜觀念[J]. 蔡富蓮.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S3)
[5]彝族的水崇拜[J]. 蔡富蓮. 貴州民族研究. 1997(02)
[6]中國哲學關(guān)于終極關(guān)懷的思想[J]. 張岱年. 道德與文明. 1993(04)
博士論文
[1]漢化佛教空間的“象”與“教”[D]. 王迪.天津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40244
【文章來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什么是《指路經(jīng)》
(一)廣狹義“指路經(jīng)”
(二)《指路經(jīng)》產(chǎn)生的時間
(三)《指路經(jīng)》的內(nèi)容
(四)《指路經(jīng)》的受眾對象
二、《指路經(jīng)》的崇生意識
(一)送靈歸祖:“祖界”的靈魂安頓
(二)死亡理性化:追求“生”的日月同輝
(三)與自然合一:萬物共在的生生不息
三、《指路經(jīng)》崇生意識的漢化特征
(一)漢化特征之投胎轉(zhuǎn)世
(二)漢化特征之閻龍王審判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象征人類學視野下的彝族喪葬儀式研究——以威寧縣漿子林村為例[J]. 余舒.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3)
[2]唐代小說中的閻羅王——印度地獄神的中國化[J]. 范軍.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
[3]從“地府”到“地獄”——論魏晉南北朝鬼話中冥界觀念的演變[J]. 韋鳳娟. 文學遺產(chǎn). 2007(01)
[4]論涼山彝族的魂鬼崇拜觀念[J]. 蔡富蓮.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S3)
[5]彝族的水崇拜[J]. 蔡富蓮. 貴州民族研究. 1997(02)
[6]中國哲學關(guān)于終極關(guān)懷的思想[J]. 張岱年. 道德與文明. 1993(04)
博士論文
[1]漢化佛教空間的“象”與“教”[D]. 王迪.天津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402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24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