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水神的歷史嬗變及其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3-12 17:29
洱海流域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區(qū),也是其歷史文化的發(fā)祥地,該區(qū)域的水神世界因受到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傳播、朝代更替和宗教興衰等背景的影響,歷經(jīng)了一系列的嬗變過程。若以現(xiàn)有史料記載之先后為依據(jù),結合田野調查所得,厘清其邏輯關系后取影響范圍之廣大者,大致可以將白族水神分為道教水神之水官,巫教水神之金魚、金螺及赤蛇,佛教水神之白那陀、莎竭等龍王,以及本土水神龍王段赤城四類。歷史上洱海流域的主位水神呈現(xiàn)出階段性流動的特點,但是各階段的水神元素卻在白族人的宗教實踐中迭代并存,相互融合,最終在現(xiàn)實中構建出一個多元的水神信仰結構。
【文章來源】:民族學刊. 2020,1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南詔時期《南詔圖傳·洱海圖》
大理國時期《張勝溫畫卷》中的莎竭海龍王和白難陀龍王像
古生村龍王廟內塑的龍王段赤城及魚螺二神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詔圖傳·洱海圖》與白族的“祖先蛇”崇拜[J]. 楊躍雄,王笛. 昆明學院學報. 2018(04)
[2]佛教與白族龍文化[J]. 鄭筱筠,趙伯樂,牛軍. 思想戰(zhàn)線. 2001(02)
本文編號:3078696
【文章來源】:民族學刊. 2020,1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南詔時期《南詔圖傳·洱海圖》
大理國時期《張勝溫畫卷》中的莎竭海龍王和白難陀龍王像
古生村龍王廟內塑的龍王段赤城及魚螺二神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詔圖傳·洱海圖》與白族的“祖先蛇”崇拜[J]. 楊躍雄,王笛. 昆明學院學報. 2018(04)
[2]佛教與白族龍文化[J]. 鄭筱筠,趙伯樂,牛軍. 思想戰(zhàn)線. 2001(02)
本文編號:3078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07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