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胡公頭以逐疫”新考
發(fā)布時間:2021-02-18 10:07
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所記"戴胡公頭以逐疫",源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之行像,行像目的之一為消災解厄、祈福納祥。所行之像為釋迦摩尼佛,胡公即釋迦摩尼佛,胡公頭則為釋迦摩尼佛頭像之頭套面具。而胡公頭之"胡"乃荊楚民間關于"佛"的諱稱或方音讀法。其中,"金剛力士"并非指一人——金剛是由釋迦摩尼佛化身的佛教高等護法神,力士則是由佛教供養(yǎng)人轉變而來的地位低下的佛教護法神。他們由胡公帶領,在細腰鼓的伴奏下,分別作金剛舞與力士舞以逐疫。此儺戲是對魏晉南北朝佛教行像的模仿,為后世大頭和尚舞的源頭。
【文章來源】:文化遺產(chǎn). 2020,(05)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作金剛力士”新釋
(一)“金剛力士”的身份。
(二)金剛舞與力士舞———“作金剛、力士”的扮演。
1.文獻中的金剛舞。
2.文獻中的力士舞。
二、“胡公頭”辨析
(一)胡公及其與金剛、力士的關系。
(二)胡公頭(胡頭)或為佛公頭(佛頭)的諱稱,或是方音讀法。
(三)逐疫之戴“胡頭”抑或戴“胡公頭”問題。
三、佛教行像———“戴胡公頭”逐疫的淵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古代行像規(guī)模及宗教儀式[J]. 陳婷婷. 美術大觀. 2018(05)
本文編號:3039410
【文章來源】:文化遺產(chǎn). 2020,(05)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作金剛力士”新釋
(一)“金剛力士”的身份。
(二)金剛舞與力士舞———“作金剛、力士”的扮演。
1.文獻中的金剛舞。
2.文獻中的力士舞。
二、“胡公頭”辨析
(一)胡公及其與金剛、力士的關系。
(二)胡公頭(胡頭)或為佛公頭(佛頭)的諱稱,或是方音讀法。
(三)逐疫之戴“胡頭”抑或戴“胡公頭”問題。
三、佛教行像———“戴胡公頭”逐疫的淵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古代行像規(guī)模及宗教儀式[J]. 陳婷婷. 美術大觀. 2018(05)
本文編號:30394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03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