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論圣德太子及推古朝改革

發(fā)布時間:2017-04-03 10:20

  本文關鍵詞:論圣德太子及推古朝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圣德太子是日本最杰出的政治家、還是日本偉大的宗教家、更是極具日本特色的思想家,可謂是“日本思想的改革家和原型”。 圣德太子積極汲取中國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儒家思想和佛教理論,以其聰明智慧和潛心研學的精神將外來的先進思想和文化有機地融合于日本本土文化理念中,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思想理論。圣德太子的思想體系是一個吸收與融合的過程,是外來思想和日本本土思想的結合體。 圣德太子在日本文化史上、日本宗教史上乃至東亞宗教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圣德太子推動了中國儒學和佛教的日本化進程,引領了未來日本宗教的發(fā)展方向,因此被后人尊稱為日本的佛法之皇。 推古朝改革是圣德太子思想的試金石。雖然圣德太子從未登上過天皇的寶座,但他執(zhí)掌日本的最高權力卻長達三十年,為適應國內外風云變幻的新形勢,進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即推古改革,此次改革中制定的《冠位十二階》和頒布的《十七條憲法》,為在日本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皇權思想和中央集權體制奠定了基礎;派出遣隋使,開展平等外交,為促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和兩國關系的向好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同時力爭提高日本在東亞的國際地位;豐富多彩的飛鳥文化,孕育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特點。上述改革措施完美地體現(xiàn)了圣德太子思想的先進性和獨特性。 圣德太子以其全新的思想體系為基礎,嘗試通過改革來實現(xiàn)他對當時日本社會重新構架的意圖。倡導佛教、宣揚天皇至上的思想、嘗試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為其后的大化革新奠定了理論基礎,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是為大化革新的先聲。
【關鍵詞】:圣德太子 推古朝改革 官位十二階 十七條憲法 歷史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B949;B31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錄7-8
  • 第一章 緒論8-10
  •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8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8-10
  • 1.3 論文結構10
  • 第二章 圣德太子與推古朝改革的時代背景10-16
  • 2.1 圣德太子10-12
  • 2.2 推古朝改革的時代背景12-16
  • 第三章 圣德太子的思想基礎16-22
  • 3.1 神道思想16-17
  • 3.2 佛教思想17-20
  • 3.3 儒、道思想20-22
  • 第四章 推古朝改革22-34
  • 4.1 冠位十二階23-25
  • 4.2 十七條憲法25-30
  • 4.3 外交政策30-34
  • 第五章 圣德太子及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34-38
  • 5.1 圣德太子的思想特征34-35
  • 5.2 圣德太子及推古朝改革的歷史意義35-38
  • 第六章 結語38-40
  • 參考文獻40-43
  • 致謝43-44
  •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偉;;試論日本早期國家官制的形成與發(fā)展[J];古代文明;2008年04期

2 王心喜;日本“遣隋使”來華目的及年次探討[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王心喜;;日本“遣隋使”簡論(二)[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4 張谷;;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J];理論月刊;2006年05期

5 甘峰,,俞素美;圣德太子的“神佛儒習合”與日本現(xiàn)代化[J];日本研究;1994年01期

6 渡邊浩;中國與日本人的“日本”觀[J];日本學刊;2002年06期

7 杜武媛;;親鸞的圣德太子信仰[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8 陳鳳川;圣德太子與日本早期佛教[J];日本學論壇;2003年03期

9 韓f;五行與古代中日職官服色[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管一穎;;日本的傳統(tǒng)政治文化——神道、天皇制與武士道[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本文關鍵詞:論圣德太子及推古朝改革,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41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841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a38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