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岐祖庭及其楊岐方會禪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6 14:15
【摘要】:享譽著“臨天下”的美譽和“半邊天”的傳法功用的楊岐派,在宋以后,已經(jīng)成為我國禪宗甚至海外禪宗的主流,在禪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地位和歷史影響。研究宋代佛教就必須研究禪宗,研究禪宗就必須研究臨濟宗,研究臨濟宗就必須研究楊岐派,而研究楊岐派就必須研究楊岐方會禪師及其法嗣弟子,這是它們之間的內、外在關系。這也是本文研究的緣起,也是價值之所在。論文是通過祖庭和禪法思想這兩種路徑,以楊岐祖庭楊岐普通寺為背景,研究楊岐祖庭及其楊岐方會禪法思想。通過對楊岐山普通寺的歷史沿革、楊岐方會禪法思想及其法嗣弟子的研究法發(fā)現(xiàn):楊岐寺自開山以來就屬于禪宗叢林,又經(jīng)楊岐方會等法嗣弟子“腳跟下”的弘揚,后來成為臨濟宗楊岐派的正宗發(fā)源地,在禪宗史上占據(jù)重要的歷史地位與現(xiàn)實價值,這是本文第二章所闡述的主要內容。在第三章中,闡述楊岐方會的開悟因緣以及對其出生年和出家地做出考證及分析發(fā)現(xiàn):楊岐方會出于996年,卒于約1049年,出家于潭州道吾山。在前三章的基礎上,第四章對楊岐方會及其著名法嗣弟子的禪法思想作了進一步論述,也是文章的核心。比較楊岐方會與臨濟宗師禪法的異同,來看楊岐方會禪法對臨濟宗風的保持與發(fā)展,說明楊岐方會禪法的獨特性。而楊岐方會提出的“立處即真”為頓悟的心性論,并非標新立異的獨創(chuàng),而是對南禪臨濟宗的繼承。通過對楊岐方會所處時代困境的思考,提出的“四一法門”的教學論和“腳跟下”的功夫論,進而擴大為對禪學思想生命的思考。由此了解到楊岐方會禪法特色為開宗立派為后世的法嗣弟子提供的價值與意義。“藝由己立,各自人成”,研究楊岐祖庭文化就是要直面現(xiàn)實,立定腳跟,這就是第五章所要闡述的。“楊岐燈盞明千古”、“腳跟下的思考”是楊岐對現(xiàn)實生活的聚焦,也是直擊實踐,踏實前行的方式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946.5
本文編號:2641586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94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朝新;;論楊岐禪宗文化對民眾思想行為的影響——基于非正式制度對公共管理的作用[J];中國宗教;2009年05期
2 崔正森;;評《宋代臨濟禪的發(fā)展演變》[J];五臺山研究;2007年02期
3 潘永輝;;從楊岐方會看唐宋禪風嬗變[J];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08期
4 徐清祥;;養(yǎng)生送死、內圣外王與事鬼神上帝——儒家人生哲學初探[J];哲學研究;2006年04期
5 習細平;;《中庸》修養(yǎng)論之人性論拷問[J];船山學刊;2006年01期
6 徐清祥;從族群信仰到個體信仰——兼論兩晉士族信仰之變遷[J];哲學研究;2005年07期
7 楊雪騁;洞山良價的生命論[J];中國哲學史;2002年04期
8 韓溥;楊岐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J];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9 姜超;禪學黃龍派和楊岐派之同異[J];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7年03期
10 李紹明;楊岐山乘廣禪師碑[J];江西歷史文物;1983年04期
,本文編號:2641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2641586.html